小说的创作体会

作者:江南忆雪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12-01   阅读:

  
  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虽不及歌与散文,同样是源远流长。既然谈到小说,不妨先了解“小说”,知道这个词的来历。“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庄子》的《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就是闲言碎语,街谈巷语,并不是我们今天与小说的观念。到了东汉的桓谭,他在《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後,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他们的意思都差不多,意思都是有人将街谈巷语汇集起来,编成了故事,就是小说。这种解释已经与现代的小说的意义相近了。
  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是自宋代开始就已经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文言小说起源于先秦的街谈巷语,是一种小知小道的纪录。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长期的发展,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
  而白话小说则起源於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但不管文言小说或白话小说都源远流长,呈现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那么,现代小说又究竟是是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安、传奇、武侠、言情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上面关于小说的来源和定义源于网络,也是一般文学理论界对小说的基本理解和认知。我想就直接在小说创作过程得到的一些体会,和文友一起讨论。
  第一,关于短篇小说与叙事散文
  散文中有一类是叙事为主的,记述一件,或者几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其中往往也有人物和人物之间对话,甚至包括心理活动的刻画。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之间究竟如何界定?我想一定到现在并没有明确,也一定有许多文友感到困惑。
  我先举个例子,下面一篇短文,是本人习作。
  传递
  一日在辛庄搭乘1号线。站在月台上,面临着轨道线,身后很快涌满候车的人。我庆幸今天应该可以有座位。
  列车驶近,身后的人立刻骚动。
  车门打开,我已经不是第一个跨进去的人。
  人们蜂拥的抢座,多数是年轻人。背后居然还有一双手拽我!明显是企图拉住我取而代之,因为前面还有几个空座。
  带着不满,我用力甩开那双手,头也不回,脚下没有停止,还是坐到了空座。背后的那个人几乎同时坐到了我身旁。此刻才看清是个背着行李的女孩子,也许是个学生?
  我很快原谅她的鲁莽,因为她的背上是个沉重的背囊。她也没有为刚才的举动感到不安,或许心中只是在侥幸,还是有了一个可以歇脚的座位。
  列车驶入下个车站,上来更多的人。
  车厢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自然不可能有空余的座位。上车的人群里,有两个抱着孩子。他们正在艰难地摇晃着向里面挤,路过的座位上,却没有一个年轻人起身!
  我站起来招呼着:“过来坐吧。”
  抱着孩子的是个60来岁的妇女,坐下后,第一句话是
  “谢谢!上海人真好!”
  看她周围的亲人,显然是一家来沪打工的外地人。在其中还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两个孩子长得如此想象,应该是对“双胞胎”。
  母亲怀里的孩子正在哭闹,母亲却在行进的列车上摇摇晃晃一脸无奈。
  那个坐在我旁边,刚刚把沉重的背囊卸下,抱在自己怀里的年轻姑娘,先是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对那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说:“你来坐这里。”
  小姑娘抱着行囊站起来,走到我的旁边。
  “谢谢啊,谢谢!上海就是好,上海人就是好!”
  这一家外地人,除去这句话,似乎找不到其他可以表述的语言。
  姑娘吃力地抱着沉重的行囊,脸上挂着光彩夺目的微笑,却对着我轻轻说了句。
  “谢谢你,叔叔!”
  我先错愕,然后也笑了。
  这篇短文,该属于散文,还是短篇小说?按照散文的特点,很显然是叙事散文,有事件发展完整交代,也有参与事件的人物刻画。是不是很出色的散文姑且不论,可以算散文肯定的。那么,又能不能算是小说呢?按照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来分析,同样没有丝毫问题。
  有人物:“我”“姑娘”“老妇人”“年轻母亲”。
  有情节:“我”与“姑娘”登车抢行,抢位,抱小孩的外地人上车后,“我”先行让座给抱孩子的老妇人,外地老妇人的感激言语“上海人真好”然后是“姑娘”让座给年轻母亲,年轻母亲的再一次重复这句话表示感激,“姑娘”和“我”的眼神交流,“姑娘”的“谢谢叔叔”,我的错愕与微笑。结束。
  有环境:上班高峰时的上海地铁一号线车厢内,莘庄至莲花路之间。
  人物是特定的,对话有鲜明的个性和语言风格。短文中人物对话非常少,当然因为文章就很短,全文不超过700字。一共只有五句话:
  第一句是“我”说的。
  “过来坐吧。”
  非常简单直白,没有任何感情修饰。但是却有强烈的内涵。因为前面的环境描写,起到抑制潜台词的作用。第一,车厢内非常拥挤,不可能再有空座位。第二,抱孩子的外地人艰难的在车厢内挤着,摇晃着,却没有一个年轻人让位!于是这个“我”,一个老年人不得不站起来了。这句简单的对话,是他的身份决定的,也是一种心情在起作用。
  第二句是老妇人的感谢。
  “谢谢!上海人真好!”
  语言充满发自内心的感激,是真诚的,是简单的。可谓字字有内涵的。谢谢,是对老人给自己让座的感激,上海人是突出她自己是外地人,真好,对上海的感动,对上海人的敬佩。简单的语言暗含着境界的提升。
  第三句是年轻姑娘主动让座。
  “你来坐这里。”
  也是非常简单的语言,而且与“我”说的不同。这就是每个人的语言都要有自身身份和特点。同样,这句话表现出一个姑娘思想上巨大转变,从和老人抢行、抢座,到受到老人让座的感染,主动让座,这是人物的升华。
  第四句是年轻母亲的感动。
  “谢谢啊,谢谢!上海就是好,上海人就是好!”
  年轻的妈妈用了两个“谢谢”,两次重复“上海人就是好”,既是要突出不同人物对话风格,也是突出主题需要。
  最后一句,是“姑娘”对“我”说的。
  “谢谢你,叔叔!”
  又是谢谢!姑娘谢什么?文章没有加以说明,因为完全不需要说明了。因为这个内涵就是短文要突出表现的主题思想,已经明确在标题里——“传递”。传递什么?一种精神,一种平凡的伟大,一种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思想和行为,是可以通过我们每个人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去传递的。
  情节方面也是做了足够的垫铺与安排。上车前的拥挤、抢行、抢座。主人公“我”不满的情绪,姑娘身负的大包袱,行进列车的晃动,拥挤程度的不断增加,抱孩子外地人上车后的艰难,无动于衷的年轻乘客,都做了必要的描写和烘托。从头至尾在情节上做好了安排。
  审核编辑:文清   精华:文清

上一篇: 《 【魅力连古城】苏武山追思

下一篇: 《 花盆里的辣椒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好看的小说”和“好小说”的定义是不同的。思想性、文学价值都较高的好小说不一定有市场,不一定受到读者喜欢。好看的小说却往往能够成为人们缓解紧张生活节奏、释放生存压力的一剂良药。作者通过自身写作的经验总结出了写作的心得,难能可贵。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