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创作体会

作者:江南忆雪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12-01   阅读:

  
  如何才能在描写时做到差异?就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明白了,恐怕需要自己去揣摩和领悟了。我的个人体会就是学习观察。你既然喜欢写小说,就必须学会去观察生活,特别要留意的就是生活中的人物语言。去体会、了解、细心揣摩不同人物语言特色,然后把这些有鲜明特点的语言变成文字,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你所创作出来的小说人物一定会生动起来。比如在生活中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在讲话时的语速一定会有差异,声调和音量都不会相同。一般说上岁数人的语速相对平缓,年轻人则往往语速快二比较高亢。再比如,一个年轻女孩子和一个老太婆的语言,女孩子语言尖脆细,语速快,声调高。老太婆的语言就会慢而粗一些,声调会低一些。外面在变成文字的时候,一是可以利用汉语丰富的词汇,尽可能贴切地使用一些符合这些特点的文字;二是借助象声字来突出语言特点;第三,就是在描述时假如必要的描述状语来表现。不如,他缓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个小姑娘用急速的声音告诉我。老太婆声音嘶哑、很艰难地说着什么。这样的描述语,可以给自己塑造的人物,起到语言定位的作用。
  除去上述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同地区人物,还可以借助一些方言,来显示。像上海人的“阿拉”“晓得伐”等等。另外还要注意区别城市语言和农村语言,大老粗与文化人,教师和学生,企业家和工人等等不同层次人物的语言特点。
  我们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特地语言来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时,还要注意几点:一是,一致性。同一个人物的发音方式和语言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你在刻画是就要考虑到一致性,不能让自己的人物语言前后矛盾。二是发展性,如果是长篇小说,你的背景年代跨度长,你的人物年龄也会变化,就要考虑语言也需要随着发生变化。另外随着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身份变化,比如从农村进入城市,姑娘变成了母亲,学生变成了老师,等等,凡是生活中会产生的变化,你所塑造出来的人物,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对于小说的人物语言,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明,就是你应该准确做到写出的是什么人,就说什么话。不能张冠李戴。你不能让一个老农民用文化人的语言来说话,也不能让一个小朋友,说出老人的语言。
  上面是个人对于小说人物语言创作的肤浅体会。
  小说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手法是动作。
  我们在生活中的人物是处于不断活动的状态中,小说时生活的记录,也是生活的升华。故而,小说人物必须是活的,除去有语言,就是要有动作,尤其是细节动作要突出,这个人物才会显得生动。当然这不仅是小说,几乎所有反应人物的艺术作品,如戏剧,包括现代的影视作品,都会非常注重人物的一些细节动作。所谓举手投足中,体现一种鲜明的艺术个性。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影视作品的例子。在电影《列宁在1918》中,列宁出场总会几个非常经典的动作: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不断挥舞着,在演讲结束时,挥舞的手变成掌心朝上指向前方。另外像斯大林出场,左手永远拿着一只烟斗等动作,就是属于定位给某些特定人物的典型动作。在视觉艺术中,人物的特定动作,是靠演员的表演。那么在文字艺术中,在我们的小说中,就需要我们用文字来表现人物的动作了。我们来看看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十八春》中一段文字。
  他们厂里只放三天假,他们中午常去吃饭的那个小馆子要过了年初五才开门。初四那天他们一同去吃饭,扑了个空,只得又往回走。街上满地都是掼炮的小红纸屑。走过一家饭铺子,倒是开着门,叔惠道:"就在这儿吃了吧。"这地方大概也要等到接过财神方才正式营业,今天还是半开门性质,上着一半排门,走进去黑洞洞的。新年里面,也没有什么生意,一进门的一张桌子,却有一个少女朝外坐着,穿著件淡灰色的旧羊皮大衣,她面前只有一副杯箸,饭菜还没有拿上来,她彷佛等得很无聊似的,手上戴着红绒线手套,便顺着手指缓缓地往下抹着,一直抹到手丫里,两只手指夹住一只,只管轮流地抹着。叔惠一看见她便咦了一声道:"顾小姐,你也在这儿!"说着,就预备坐到她桌子上去,一回头看见世钧彷佛有点踌躇不前的样子,便道:"都是同事,见过的吧?这是沉世钧,这是顾曼桢。"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蓬松的头发,很随便地披在肩上。世钧判断一个女人的容貌以及体态衣着,本来是没有分析性的,他只是笼统地觉得她很好。她的两只手抄在大衣袋里,微笑着向他点了个头。当下他和叔惠拖开长凳坐下,那朱漆长凳上面腻着一层黑油,世钧本来在机器间里弄得浑身稀脏的,他当然无所谓,叔惠是西装笔挺,坐下之前不由得向那张长凳多看了两眼。
  这是小说女主角出场给男主角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她面前只有一副杯箸,饭菜还没有拿上来,她彷佛等得很无聊似的,手上戴着红绒线手套,便顺着手指缓缓地往下抹着,一直抹到手丫里,两只手指夹住一只,只管轮流地抹着。”
  作家为了突出这个叫顾曼桢的女子,正在独自很无聊的等待上菜,用了一连串很细致的动作描写:顺着、缓缓地、往下、抹着、一直抹到、夹住、轮流抹着。其中最重要的动作就是突出一个“抹”字,一连用了三个“抹”字。抹,很缓慢,也很悠闲的一个动作。为了突出这个年轻女性的无聊,使得人物鲜明生动起来。
  下面是本人在长篇小说《玲珑玉女》中的文字。
  偏是那红粉女子与那顶青轿在桥头相遇的时候,南来的马车与北来的快马,竟在同一时刻,一南一北冲上桥来!那红粉女子一时惊呆在桥头不知所措,身子朝西斜了过去,恰恰擦到了南面冲上来的驾车辕马的眼角。那马受了惊吓,一声嘶鸣带着车朝东一拐。偏偏正撞上北面的乌龙驹!只见那乌龙驹两只前蹄离地,马身直立起来。离地的前蹄在半空中一阵急踢,将那驾车的辕马又朝西逼过去。那辕马的马头直朝红粉女子身上撞了过去,将那女子撞得飞起来,笔直朝着桥栏杆外面飞了出去……
  这是描写女主角谵台雪儿的出场亮相过程。这里有谵台雪儿的动作,也有手惊后马的动作,这些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就把桥头一场意外场合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四个方向来人、来轿、来马、来车,造成了桥头空间极度很压缩,给这场车祸制造出必然性和危险性。轿子堵住了女主角前方出路,南北对“冲”而来的马车和马,构成对女主角巨大威胁,这样才会有谵台雪儿的惊慌失措。然后身子西“斜”,“擦”到辕马眼角,辕马受惊嘶鸣东“拐”,“撞”上乌龙驹,乌龙驹前蹄“提起”,马身“直立”,前蹄急“踢”,辕马躲避朝西“逼”,马头直朝谵台雪儿“撞”去,雪儿被“撞飞”,“飞出”栏杆。
  这段文字不长,其中几乎都是动作,一共不过217个字,却有30个左右的动词。用这些人和车、马的动作,来描述出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在这些动作中也有三个重点动作,各用了两次,“冲”“撞”和“飞”。因为冲,而且是急冲,才会引发后面的“撞”,撞人是事故的发生。最后是“飞”,“飞”是车祸造成的后果。
  被撞是个弱女子,所以才会惊慌失措,才会擦了辕马的眼睛,造成事故发生。这里的环节是环环紧扣的,也都是靠动作完成的。这样小说才增加可读性,人物才会栩栩如生。
  当然,不同人物,不同场合,不同时代,可能产生的动作都不一样。你要让你的人物鲜活,就要多观察生活,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词汇,否则你的动作一定是不可能写得好的。
  我在上面谈了自己在小说人物创作形象、语言、动作方面的个人体会,其实在人物塑造上还有一个是心理活动描述。人,是一种有思维的动物。在我们真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除去可以让我们看到,听见的形态、动作和语言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并不会表现出来,而是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然而这恰恰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具有个性的内容。人的思维活动,感情活动,全部在心里,而不是在表面。在生活中,我们的确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以及对外在事物的态度,追求的方式等等,来揣度对方的心理世界。然而这也毕竟是非常肤浅的,所有才有这么一句话:“人心难测海水难量”。这恰恰反映出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是很难从表面看得出来的。
  审核编辑:文清   精华:文清

上一篇: 《 【魅力连古城】苏武山追思

下一篇: 《 花盆里的辣椒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好看的小说”和“好小说”的定义是不同的。思想性、文学价值都较高的好小说不一定有市场,不一定受到读者喜欢。好看的小说却往往能够成为人们缓解紧张生活节奏、释放生存压力的一剂良药。作者通过自身写作的经验总结出了写作的心得,难能可贵。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