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的几点看法

作者:太行风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2-22   阅读:

  

  还有一个作者,参加“我的父亲母亲”征文赛,竟然为“文革”时是造反派头头的父亲大唱赞歌,“……他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才干,这也是他被群众拥为一派领袖的重要原因。他的组织才能和文字才能在那个动乱年代得以充分的展现,他可以在成千上百人的集会上涛涛不绝的(地)演讲和雄辫,虽然我从没有亲临(眼)见到过父亲讲演,但可以从他在青岛海边照片中,看他头发和围巾被海风吹起影像里,感受他的激昂挥手演讲的英姿。”“十年文革,他几次险些丧命,疯狂的子弹几次没能击中他,阴险的对手几次预谋加害终因上帝的庇护而转危为安。记得文革末期,父亲他们准备组织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母亲带我去看他,临走他悄悄地将手表解下来给我,轻声说:‘拿好’。我看着他转身而去的背景,幼小的心灵隐约有悲壮的震颤……”大家都知道,“文革”中的派性头子,无一例外都是批斗、打砸抢的罪魁祸首,他却把派性头子的父亲当做英雄来歌颂,典型的香臭不辨,是非不分,心量、眼量出了大问题。

  我非常佩服《半个父亲在疼》的作者。写父母亲和其他亲人,一般的作者都持歌赞态度,会自觉不自觉地护短,避开他们的阴暗面或污点,无形中予以拔高。可该文作者却原封不动地写生活中父亲的原样,除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之外,直言不讳写父亲在男女问题上的不检点,写母亲屡屡因吃醋而讽刺挖苦,写自己与父亲的龃龉,以及他妻子对父亲的怨怼。但毕竟血浓于水,父亲突然去世,照样痛不欲生。

  2、心量、眼量,决定着一个人写作着眼点的大小。

  心量、眼量还决定着文章支撑点的大与小。这与文章篇幅长短没关系,心量小、眼量小的人,只能围着丈夫或者妻子、孩子、小家庭转,只能写一些小情调、小情趣的东西,最多玩点小机巧,写得活络逼真一些。而大眼量的人,即使在很小的篇幅里,也有一个大的支撑点,文短意丰,文短意大,所谓“杯水微澜”是也,意思是一杯水也能腾起波澜,小一点的波澜。小一点的波澜也是波澜。

  看过一篇写爷爷奶奶的散文,由上下篇组成,上篇的主角是爷爷,下篇的主角是奶奶。上篇里妻子已亡、本有点俊朗的爷爷,为逃避抓壮丁逃到深山野岭,回来时带回一个已嫁过人的丑女人做了续弦,也就是作者的奶奶。丑女人不好,而且还有好吃懒做、性格乖张的一些毛病,可在战乱时期,这样的女人却最安全,最省心。作者写的是战乱中的人的命运,反映的是“战争与和平”的大主题,正如作者所说:“当兵,是那会儿草民最惊悸的职业。当兵意味着要去打仗,打仗意味着送死。”“我的祖父,从他由少年变成青年开始,只在做一件事情,奔逃。奔逃的目的是为了活着。”“祖父并没有错。错的是战争,我几乎要用最恶毒的咒语诅咒可恶的战争。”爷爷奔逃,娶丑女人,是战乱时期赐给人的一种生活版本,反衬着和平与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下篇中的奶奶,前夫是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打妻子成瘾,被后来成为奶奶的这个女人劈死了,女人一个人逃跑出来,碰到爷爷后,擅自做主嫁给了爷爷。爷爷得病去世,奶奶又一次擅自做主嫁了人。这在封建婚姻时代,在人们眼里,奶奶是个有恶行、耐不住寂寞、不守妇道的女人,很离谱。但是,作者却旗帜鲜明地认为,奶奶是个敢于反抗世道、反抗命运、反抗女人不公平待遇的了不起的女人,“她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露出獠牙,才是最好的抗争。”显然,作者是个高眼量、心量的人,才站在了这样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看爷爷、奶奶的人生价值。

  大的、正确的心量、眼量从何而来呢?我觉得来自于我们写作者自觉树立起文学使命感与担当精神。有这样两段话我们看一下:

  “文学的使命就是修补和拯救人类心灵的缺失,装饰和完善人的心灵世界;文学的责任就是担当。担当起对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劝和道德约束的责任。”

  “散文写作不是与社会、与公众无关的自娱自乐,不是与人类整体命运无关的无病呻吟;而是可以通过‘去蔽’,通过在与黑暗的主动接触和冲突中无遮蔽的本真言说,揭示出‘真实’、‘真相’和‘真理’,进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有意义的精神劳作。”

  没有大的心量、眼量,怎么去担当,怎么去履行职责呢?怎么去影响世界,改变世界呢?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文学写作者要坚守博爱、仁慈、宽容、自由、悲悯、感恩、人性的“普世价值”。

  这里涉及到一个低姿态、低调写作的问题。好多人现在强调这种写作态度。提倡写平常人、平常生活、平常心没有错,我也反对张牙舞爪、大话唬人、煽情滥情的东西。但是,我认为,低姿态、低调写作也有个限度,平常得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小我”、“私我”,这不是低姿态、低调,而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狭隘,是自私、自娱自乐、精神自慰的无聊。

  四、关于散文的审美

  散文的基本气质是——优雅与高贵。

  近年来,关于散文文体特征的争论一直不断。有人认为散文是一种没有边界的文体,也有人认为散文沦为“文字收容所”,任何不能归入其他文体的文章都可归入散文。实际上,在所有文体中,散文的确是最庞杂的,这主要表现在:主题内容无所不包、创作者数量庞大、读者广泛。这样看来,散文确乎会因为没有可守的“边界”而失范,但我认为,散文有一点是最要紧的,那就是情感因素,或者叫个人生命体验。在小说里,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在歌里,韵律是构成句的规律;在戏剧里,人物关系是展示戏剧冲突的抓手;而在散文里,情感是构成散文内在规律的惟一逻辑。以2012年出现的散文作品为例,可以看到,好的散文给人带来的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交流,是精神对话的享受。这种对话,可以是愉悦的,比如爱;可以是启发性的,比如思辨;可以是冲击性的,比如救赎。

  可有一些散文作者不这样认为,下笔时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都敢收拾进来,如人的丑态种种,下半身写作,等等。于是我想说,想展示审丑倾向,请求助于小说;想骂人发泄,请求助于杂文。散文不担负这样的职责与义务,这是由散文的品质决定的。散文的品质是什么呢,曰高雅,曰高贵,具体就是要清澈、明净、高雅、温暖;平等、人性、怜悯、担当。这也是散文之所以被称为美文的缘故。一个叫高深的评论家说:“散文的品格,可以是“工农商学兵”,可以是“油盐酱醋茶”,可以是“仁义礼智信”,只是不可以粗俗下贱。”

  五、关于思想性

  有这样一句话:“文学作品,形象永远大于思想。”这句话非常正确,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借助于形象表达思想,没有说排斥,不要思想。我们可以这样结论:没有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具有对生活及社会现象的思考向度,以及思辨、哲性深度。这样的作品,永远不会具有深刻性与震撼力。世界文豪普希金对散文的理解是:“散文需要的是思想,思想,舍此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所以,文学界对文学作品的衡量从来是坚持看“两性”,一个是艺术性,一个是思想性,最多可以再加一个娱乐性,因为文学作品需要有娱乐功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好看。以上几性具备了,就可以构成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在作品中体现出思想性是一种能力,我想由实践经验、理论底子、思考结果、艺术反映能力等,综合而来。我们常说,这个人眼光厉害。这个人不是眼光厉害,而是思想厉害。我们常说,这篇作品深刻、很有分量,文章深刻、很有分量,是富含了思想性的结果。

  你有没有理论修养,有没有思想性,一看你的文章、你给别人的留评、你的回复就看出来了。没有理论支撑的文章,思想性注入不足,只能靠常规的理性和情感来支撑,往往偏向于情绪化,显得虚浮、干瘪、苍白、无力。有的虽也不自觉地使用了一些理论见解,仍然像一个失血病人,掩盖不了文章与评论的肤浅与虚弱。
  审核编辑:梁星钧   精华:梁星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该文我读了较长的时间。除了篇幅较长,间入别的要事,就是给人震撼引人的思量:作者暂非哪里的名家大腕,只是我们身边的文友兼一个杂志的副主编,以往虽有类似谈写之作,何以今写之一鸣惊人呢?恐怕这是我思考甚多的,都超过了其文内容的本身。 我们不得不说,作者的一边编刊物,一边搞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思考并研究,尤最关键的一点,论著有活力,有生活,有来自底层写作的一线,虽说所举事例不少是西部作家及论坛的,却是当下纯文学写作中诸类问题代表,这种代表性的揭示并理性归纳,实际已上升为一种典型性。所以该文给一种震惊,让我们突见作者进步惊人--已非原来的作者了,也给我们一种意外--还有身边人如此一针见血地指出,更让我们思量--里面的写作经验、人生体验、问题捕捉、精辟见地却是不凡,引人痛思,给人惊叹。 如说惟一的遗憾,似乎不知哪里长了。如作理论文章没有问题,如只作为速成还可精粹,如我这的点评,都可再少掉大半字,会达甚至超过同样的效果。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9

  • 大象

    仔细阅读了太行风老师的经典文论,感觉有学识、有思考、有卓见、有经验、有实例、有针砭,深感受益匪浅。佩服啊!

    2014-07-06

    回复

  • 今音

    假如用小说语言写散文,质感和特色又大不一样了。问好。

    2014-06-11

    回复

  • 老百

    老百刚学着作编辑,太行风的文章可以当教材,很受用。

    2014-04-21

    回复

  • 老狼

    编辑娴熟的技巧与感悟,道出了形式客体承载的分量。醇香若汤!细品。

    2014-03-10

    回复

  • 古刹昏鸦

    受益匪浅!收藏了,对于我这等还在山底之人,更要细细品读与学习了。非常感谢太行风先生的好文!

    2014-03-06

    回复

  • 梁星钧

    有两点很意外并确实吃惊:一是我们之中平常的《西部作家》副主编太行风先生,怎么一下有了如此的见地?二是该文仅仅是半路爬坡的初学者有用吗?我看远不止吧!不管是总结,还是提醒,或是预告,我看作者不单是花了相当的功夫,而且触及当前散文创作中的诸多骨髓之病痛。

    2014-02-24

    回复

    • 太行风

       这个东西写了好长时间,一点一点想起,一点一点写,都是我深有体会的,也都针对着一定的实际。我的想法不高,但愿可以对半山腰爬坡的散文写手有点启发。
      这个稿,正用于西部作家论坛文学群讲课用,6个晚上,完了后我进行压减,提供给你们——想上刊物,但愿可以登堂入室。
      谢谢梁主编!

      2014-02-26

      回复

  • 太行风

    梁主编按语鸟瞰全局,宏观把握,准确精当。震惊、惊叹之语过誉了。这篇东西是我写作、在论坛评文积累、沉淀的一点看法,发出来与大家商榷。批评意见诚恳接受,如果刊物采用,我会进行简练的。祝一切好!

    2014-02-23

    回复

    • 紫衣侯

       刊物采用的事,有版面主编收集稿件,版面副总编审稿上报。以先生本篇文字,应该是为刊物增光的。但是个人建议能够删减一些更好。

      2014-02-23

      回复

  • 花落无声

    此等文章发在网站,当是我们的福分。作者认真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点出一些普通作者常犯的错误,给我们以惊醒和提示,这是一种非常认真的负责精神和奉献精神,单是这种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学习。里面的理论和经验,还需再多看几遍,认真学习,仔细揣摩,方能消化吸收,从中受益良多。感谢太行风老师!

    2014-02-22

    回复

    • 太行风

       谢谢花落老师,写的时候,考虑到是给在半山坡爬山的论坛写手看的,所以力避生涩难懂,并尽量举例说明,也使得文章长了。希望提出批评意见!

      2014-02-23

      回复

    • 太行风

       紫衣侯老师,压缩成多少字为宜?

      2014-02-24

      回复

    • 梁星钧

       该文里有许多精锐见解可逐条梳理并引为参考学习借鉴之警示。这点,我在阅读中一次次暗暗吃惊。

      2014-02-24

      回复

  • 东方玉洁

    切口小,如园林设计。
    艺术性+思想性+娱乐性=可读性。高论。
    普世价值与“真”的论述,十分赞同。
    思想性,是通过的形象反映出来的,不是吆喝出来的。深以为然。
    文学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更无法解决政治问题。发人深醒。

    2014-02-22

    回复

  • 欧阳梦儿

    论述详尽,观点精辟。受益中。

    2014-0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