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父子为什么【诈死】?

——袁登华的红楼梦研究成果纠正了史书

作者:秋高气爽    授权级别:A       2023-11-15   阅读:

  
  宝钗金锁上的八个字果然证实了上述猜测。“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谐音读作【妻不离房,不用祭灵】
  意思是:妻子不要改嫁,子孙也不用去墓前祭祀亡灵。这就更加令人诧异了。妻子不许改嫁,证明丈夫没有死,不用祭灵,证明墓中无尸。此人系诈死,当属确凿无疑的了,那么,“死”者又是谁呢?
  联想到《红楼梦》第二回回目的解读。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先父壬辰假逝扬州,父说冷子延,国容行】——我的父亲曹寅1712年假死于扬州,父亲撰写的小说“死去的”儿子续写,朝廷容许刊刻印行。千真万确,曹寅父子当年相继死亡,原来是康熙皇帝一手策划的假死圈禁案。如果对铭文的隐意解读正确,铭文即可成为这宗诈死案的重要铁证。
  小说开篇“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作者意思再明白不过:《石头记》一书之缘起,皆从这两样辟邪之物及其铭文引出,也就意味谁读懂了这十六字铭文,谁就可以懂《红楼梦》。作者将一部洋洋大观的缘起浓缩成了十六字,无异于交出了一串“解锁密码”。那么,如何检验笔者的解读靠谱呢?
  铭文的读法,并非笔者凭空想象。其实书中也有暗示的。且看第八回一段文字: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暗示铭文文字须重新组合)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两个“念”字暗示须用谐音读法),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茶”字颠倒拆字是“木人草”【木人曹】暗示假死者姓曹),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也嘻嘻的笑道:“我听【亭】(指铭文创意者楝亭)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暗示通灵玉与金锁铭文说同一件事)”。这段话将铭文的作者及读法阐释的一清二楚。
  书中“通灵”一说,大抵指人的悟性而言,有“通于神灵”的意思吧。“通灵”二字或取义汉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通灵宝玉”谐音【通包陵语】,“包陵”指包衣陵墓,“通包陵语”意即与包衣曹寅死亡的话题脉络贯通,解读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通灵宝玉”背面也有铭文,又怎么解?“一除邪祟”暗示曹寅接到假死圣旨那天,因不知道自己离真死还有多远;几乎被吓出病来;“二疗冤疾”暗示其中有冤屈,因江宁织造亏空非曹寅自己的贪腐与非法占有形成,如果他因此丢掉性命,实在太冤枉;“三知祸福”预示诈死案祸来福至,曹寅的命运正是在大难中获得转机,最终因祸得福,多活了二十八年。当然,这是后话。
  两件“稀世”宝物,非一般传统民俗文化意义中的镇邪之宝,而是隐藏《红楼梦》全书大事看点点睛之笔的载体。全书唯独这两件“宝物”以图形文字出现,原来隐藏惊天秘密。可以这样还原当时的情景:曹寅被秘密解押进京之后,叮嘱家人在织造府装模作样摆副棺材,假悲假哭,并设立灵堂,请来道士吹吹打打,临上路时还暗嘱李氏不要改嫁,子孙不要祭祀亡灵。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死呀!
  *****
  【附录-6】
  “合欢花酿酒”之批佐证曹寅诈死事真
  (2020-05-07)
  
  《红楼梦》己卯本第三十八回,写黛玉钓鱼之后放下钓竿,走至座前,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头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接道:“有烧酒。”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此处有庚辰批曰:【伤哉!作者犹记矮【幽页】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这条脂批,到目前为止未见解读贴切者。前些年土默热红学滥觞时,土教授曾将此批与所谓“西湖舫课”、“六桥舫集”等杭州旧事纠缠在一起,天马行空胡乱发挥一通,显然风马牛不相及。随着“芹为谁子”、“作者谁人”及“书成何年”三大“死结”由笔者渐渐解开,上文提及的这条脂批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拆“矮”为“委矢”,谐音【未死】;“幽页”直接谐音【由烨】;拆“舫”为“方舟”谐音【仿卒】;再“合欢花酿酒乎”谐音【活泛话酿救虎】。“屈指”谐音【屈脂】。这条批语就成为:
  谐音语:【伤哉!作者犹记未死,由烨仿卒前以活泛话酿救虎,屈脂二十年矣】。
  解读文:想起来真伤心啊!作者(我)还记得当年自己没死,由玄烨(康熙皇帝)在我假装死亡之前,在赐药折上朱批二读暗语,商量如何救我曹寅性命的那件事,到于今,委屈了我脂砚斋整整二十年。
  显然,这条批语批于1732年前后。曹寅被假死圈禁,虽为因祸得福之幸事,但给他的后半生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多年以后,当书写完,再回头审稿披阅,即在适当处缀以隐语追忆往事感叹一番。不知底里的读者对这样批语往往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此批引发笔者的感慨是:
  一、读《红楼梦》,不能不读脂批,脂批往往是《红楼梦》本事线索之源头。
  二、《红楼梦》也不能没有脂批,被肢解、割裂、修饰之后的文字,还能算作者原著或真本吗?
  三、谐音与拆字,永远是解读《红楼梦》隐语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则。比如上文“乌银梅花”四字,谐音读作【呜咽没话】,暗示曹寅创作这段文字时凄切而悲戚的沉重心情。若没有这条批语,谁知道那把盛黄酒【皇救】的自斟壶,不仅装的酒名有人们意想不到的寓意,连名字意蕴也如此深厚呢!
  
  【附录,约1.59万字】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运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史料进行了深入挖掘,发现了许多破绽和疑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事件。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