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世界的灵魂独舞

——瘗花秀士近期散文综述

作者:瘗花秀士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2-02-20   阅读:

  
  在黔东文坛,瘗花秀士向以知识广博,构思精深的历史文化散文著称。
  其实文化散文只是他的一个阶段性写作,不否认这种文章能够展示一定的情怀和见地,但更多的还是知识和学养的体现。从骨子里看,瘗花秀士是个公认的天生厌弃红尘的许由和严光式隐者,否则也不会从少年时期就一直沿用“瘗花秀士”这个让人误认为女性甚至引发人身攻击的笔名。这种出于洁身自好的避世追求,外化出来就是一个具有末世情怀的批判现实主义者,他既无法隐居山林与鹿鹤为伴,独立介入现实与深度剖析人性就成为了他的本职。
  从2008年开始的漫长时间里,他几乎没有拿出过什么重要作品,曾经备受称赞的宏大架构《纸上江山》更是早早偃旗息鼓。这是因为他正经历着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内外交困,所幸,最近几年似有复苏的迹象,每年至少能够拿出一篇颇具分量的散文,这个情况让人感到欣慰:从身体到心理都强大到非人的张瘗花秀士,怎么能被黑暗现实打垮呢?
  然而,这次重新走入人们视野的,并不是他那在历史烟云中纵横捭阖的文化散文,而是一系列极具生命痛感的生活散文。

Ⅰ俗世背后的童话讲述——流星划过的山谷

  可以看到,这批散文在很多方面都越过零零年代,延续了他九十年代的文学气脉。写于2014年的《流星划过的山谷》可以说是这次复苏的前奏,这篇散文是对他九十年代中后期写作风格的一次回归,即用一个情节性较强的故事来承载自己的生命哲学,如《天唱》、《这个冬天不下雪》、《有谁听过花开的声音》、《在河之洲》等。
  由于对自己早期散文过于依赖故事讲述的否定,使他对《流星划过的山谷》一度不怎么自信。其实,这篇典型的瘗花秀士式散文恰恰是带领他走出泥潭的引线,它有着一个在常人身上绝难发生,而专属于瘗花秀士的奇特经历:一段生命的低谷期,在一场乡村婚宴上邂逅了一位精灵般的小女孩,历尽沧桑的成人与天真无邪的孩童之间的心心相印,一如那晚炫丽的流星雨,照亮了现实阴晦的天空,也照亮了作者失血的人生。在以欺瞒、造假、掠夺和倾轧立足的成人世界的背后,在不被人关注的隐蔽时空,在一场北欧童话般绝美的天象中,两颗纯洁的心灵悄然融汇。这种情节无论由谁讲述都是捏造,只有发生在“绿色少年”瘗花秀士的身上,才不会让人感到违和,他本就是个终其一生都在细致呵护童心的人啊。
  为什么说这篇文章是根引线呢?因为长期遭受欺压与迫害,已经摧毁了瘗花秀士的理想和抱负,社会越黑暗,他就越深刻,人心越龌龊,他就越善良,但这也使得他在绝望中变得颓丧,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太透彻了,过于沉重的精神内耗几乎侵占了他所有的意识空间,使他无暇对文学进行艺术表达,只剩下一种不吐不快的讲述欲、控诉欲和批判欲。这样的状态是无法产生出文学的,即使写出来,强烈的自身在场感和来不及修饰的臧否也会使文学和艺术无从插足,最终成为一份过于直白、情绪失控的檄文。
  对于与世间流俗的格格不入,作者不是没有体现,但都处理得极为平常与冲和,并没上升到矛盾冲突,比如用方言叫吃饭,被人误会成模仿具体某人,在作者笔下,只看到了幽默和情趣;比如跟小孩子闹成一团,被人鄙视为怪人,却让人见出童心的绽放和人生的美好;比如见到盛大的流星雨天象,希望与人分享,成人世界的回应只是一声“睡觉吧”,这些插曲都一闪而过,并没影响到读者对文章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只有满天的星空彩绘,以及纯洁无暇的女童,把读者带入童话般的意境中去。
  《流星划过的山谷》是偶然闪过的一次昔日经历,这个题材恰好避开了瘗花秀士的主体意识,让他能够在一种较为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对这次隐蔽得连自己都几乎遗忘了的经历进行略带怅惘的温馨追忆。也得益于这种放松的状态,这篇文章写得有如童话般既轻松愉悦又华美无比,使读者得以暂时忘记机构里的蝇营狗苟和行业中的尔虞我诈,顺着一个精神高洁的零余者的视角,来感应一位纯洁、善良、聪慧的小天使不设限的挚爱,同时也见识到瘗花秀士作为“孩童的同谋”“妇女之友”“老人的乖宝宝”的性格弹性。

Ⅱ在工业时代骤然停摆的乡村人情社会——平定溪行

  真正的近期散文,应该从2019年的《平定溪行》算起。这篇不按规矩写的采风文,反而比正规采风文多了几分真淳,几许人味。
  在《平定溪行》中,瘗花秀士设置了一个有争议的结构方式,前半部分,他从走亲戚这个话题进入到大舅家内部,在大舅家几次嫁女的过程中,展示出一个地域的风俗民情,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但在后半部,他笔锋一转,完全变成了个人游历中的精神独舞,仿佛是半篇民俗散文承接了半篇山水游记,前后反差太大,无怪乎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难以接受,不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文本。
  是控制不了,还是有意为之?答案应该是后者。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永远与他人不同的瘗花秀士,早就是个文体的探索者,《激情交叉的旅程》的意识流手法,《一个小业务员的死亡样本》的类日记体,《这个冬天不下雪》出人意料的反转性结尾,《胭脂井坏蛩声寒》欲左而先右的铺垫法,都体现了他决不重复自己的写作个性,同为民乐题材的《扰攘红尘中的酸辛往事》《谁截新篁听泉鸣》和《似被前缘误》这三篇文化散文,更是根据不同乐器的独特气质而选择了相差颇大的叙述风格和结构方式。
  看起来,后半部的独自访幽,是由于一种失落的心情所致,原因是交好的同代人为了生活各自奔忙而无暇赴宴,宾主双方都只剩下些与时代脱节的老人。其实这只是一个由头,作者的性情和理想,在前文里多处都有体现,从小到大,历次到大山深处来吃酒,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享受和温馨记忆:他对婚礼中忙碌的人们、宴席上熊熊的炭火、宵夜时醇厚的油茶怀着深深的感情,为出嫁歌记谱,用有韵律的方言喊表姐们的名字、与表兄弟们无羁的打闹,一同去山上挖葛根,这些亲身体验的快乐更是烙入骨髓。作者天生自带的士大夫气质,看起来与纯朴的农村风情并无常人想象的违和,其实,与作者有着相同血脉的古代文人士大夫,何尝不是乡风民俗最亲密的同道中人?宋元画家笔下的行商、脚夫、农人与牧童,爱国人念念不忘并时刻想要再次《游山西村》,都是这种返璞归真的道家思想的体现,反倒是来自农村出人头地了的“上等人”,才会弃故土如敝屣,视乡人为贱民。自幼修习古典词和水墨山水的瘗花秀士,一直都是个精神高蹈的出世之人,正因如此,他才会在乡土社会如鱼得水,也才会在这个社会被破坏之后失魂落魄。
  由此我们便找到了他在文章后半部中失落的根源。瘗花秀士的成长,是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的,到他长大成人之时,耕田种地已不能致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传统农业社会结构被彻底颠覆,乡村的人情社会和宗法制度不可逆转地衰落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潜藏在心底的离群索居的愿望就被激发出来,梅妻鹤子、山水相依的士大夫情怀重新占据心理高地。瘗花秀士没有在后半部分意图明显地点题,进行“强烈谴责”,“声泪控诉”,并作出李春波式高姿态的“深表遗憾”,让一些人看不懂他的主旨,这恰恰体现出他的成熟和控制。

Ⅲ既负如来又负卿——山这边

  2020年初的《山这边》,是瘗花秀士最为典型的一次回归:在题材和精神上,它是1997年散文《山那边》的姊妹篇,在结构和手法上,它是1996年散文《非关爱情》的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的重现。
  本文由多个时段交叉进行,织成一个繁复的立体交叉路网系统,大线条计有:当下讲述时(1998)、与旧友们攀登凉风坳(1991)、与湉途经凉风坳(1994),其中又有些小线条在中间随机穿插:秋揭秘女孩们的心事(1996)、带着回忆独登金龙顶(1996)、与女孩们相处的欢乐时光(1991)。几个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当下讲述作为承前启后的总视点,既串起了以往各个时期的回忆片段,也在文末使这些回忆同时戛然而止,开启了一段前途未卜的新旅途。
1234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推荐:闲言碎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一篇文字后溢满的感情,竟然可以如此的深厚,只是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无法将其看透,灵魂独舞想来也好,格格不入的异端,有着常人不懂的棱角。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