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地的回声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5-08   阅读:

  
   3
  我不太喜欢狮峰山、坪塘镇这样的称呼,反而钟情伏龙岭、伏龙镇的旧称,因为,它令我想起,一个长眠在这里的人,曾经在南中国降伏了一条猛龙。
  不是猛龙不过江。洪秀全锐不可挡地从广西金田一路杀来,从漓江杀过了湘江,直逼长沙城下。他的人马声势浩大,旌旗漫卷,白色的头巾,白色的衣服,大有把半个中国包裹在一片白色之中的气势。
  洪秀全或许能想到,清政府会派八旗重兵来对他进行阻扼和扑灭,但从没想过,朝廷会另立一支湘军与他对阵,再加上八旗军,给他上了一桌“满汉全席”。
  他碰到了曾国藩,这就是他的命。
  曾国藩碰到了洪秀全,这也是他的命。
  据说,曾国藩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第七次参考才中了举。洪秀全就没那么幸运,他屡试不举,终于放弃,走上了一条体制的反叛之路。于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一幕出现了:一个书生造反,一个秀才领兵,大清王朝象一个高明的斗促织者,驱使着这两个人变成死对头,让他们在某一个命中注定的时空里狭路相逢。
  我想,如果洪秀全当时也考取了功名,被科举取士了,他能与曾国藩和睦相处、携手共进吗?以他的心性、才干、魄力和勇气,他会不会真心为大清王朝的中兴出力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其实在当时,无论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有否考取功名,他们的人生都将是一场悲剧。而这两个悲剧人物,通过相互厮杀,又共同演绎了`一场无法避免的更大悲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喜欢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更何况清末那个动乱无常的年代。洪秀全打的是反清兴汉的旗帜,可惜,他谁也救不了,包括他自己。因为,无论金田揭竿而起的目的何在,洪秀全的那一套东西,根本就不接地气。
  今天,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紧盯着那些玻璃柜中封存的矛戈刀枪、铁镬铜鼎,我们会无限感慨往日的博大厚重,当我们新奇地翻看着浩如烟海的古籍,我们会百感交集于古人的文采纷呈。因为在那儿,我们深深地知道,中华民族走了太长太远的路,无数祖先的足迹就刊印在这条漫长而崎岖的岁月之路上,它们象古老的化石一样明白如话,不可磨灭。
  大中华的文明,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它根深茎壮,枝繁叶茂;孔孟老庄、孙吴鬼谷、韩非司马,无数个他们的薪火相传,造就了我们身后五千年无比苍茫邃远的星汉灿烂、渊深海阔;历史的长河边,随便俯拾一件东西都是宝物,一个洞窟里的雕塑和壁画,就足以震撼这个蓝色的星球;仅仅一部唐宋词,就是一座芳林,一片花海,看不尽的奇花异草,赏不够的锦绣馨香。
  可笑的是,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人,居然自称是上帝的儿子,拿一根捡来的打狗棍当作了文明棍,他对于他自己的民族,除了摈弃和鄙视,只有相隔着深沟天堑的疏离。他的目的很恶毒,他要刨掉大树的根,等同于刨自家的祖坟,而且,无论祖坟里有什么,他不是拿去卖钱,而是要彻底毁掉。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是谁,都会觉得这种行为很恐怖。
  据说金田起事之前,冯云山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幅对联,石达开觉得不太满意,大笔一挥,将它改成了这般模样:
  磨研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对联一出,马上在广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它磨刀霍霍,杀气腾腾,大有屠戮天下黎庶,令亿万斯民喋血之势。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曾国藩发表的《讨粤匪檄》写道:“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
  今天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洪秀全要毁掉岳飞的祠堂关羽的庙,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害怕什么。当时有一个名叫容闳的人到过太平军的大营,想要劝止他,可惜,这个人连洪秀全的面都没有见到。
  在檄文里,曾国藩痛责太平军是荼毒生灵的强盗,是毁灭儒释道、扼杀中国几千年名教的刽子手。他振臂大呼,凡读书识字者,都应该起而捍卫我们的古老文明。檄文一经发表,立刻在人们的心中引起了轰然震撼,赢得了绝大多数秀才举人们的共鸣和支持。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曾国藩从始至终都是取着守势,他的目的就是守土,守住湘乡,守住长沙,守住湖南,守住中国,守住江山,守住祖先赐予的这一份家业,让最后的家当不被外敌所乘,他一直守在了道义的至高点。洪秀全之流,竟然自称上帝之子,耶稣圣徒,自然沦为了外敌,或者外敌之先锋,是必须被他消灭的对象。
  事实上,直到南京被层层包围,被强力攻克,都没有哪个“洋兄弟”以国家的名义伸出援手来救太平天国,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承认,他们的上帝除了耶稣,还生养过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儿子。
  那时,封建王朝就是一堆太过枯干的柴火,洪秀全们只是点燃这捆柴的点点火星,直接将它引向了末世之殇。内因外因的激烈攻讦,最终导致封建制度在满族人的手中走向终结。中国,正蹒跚着迎向新生的曙光,这个遍体鳞伤的国家需要治愈,需要扭转分崩离析的颓势,需要一个强者来领导它,带领着国家走出低谷。
  洪秀全们肯定不是这个强者,对传统文化毁灭性的柝击,加上腐化堕落的皇权思想,最终让太平天国被历史的激流席卷而去,在湘军的猛力攻击下,他们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或纵马河岳逐鹿中原,或登临泰山俯瞰天下,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抚近徕远,统驭八方,残破的国垣需要这样伟大的风云人物来收拾。事实上,不管曾国藩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多么痛苦的思想斗争,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忠臣。但是,他从来就没有,也不会自认为是个强者;他更不会是一个妙手回春的国医,他无法真正地医救行将就木的朝廷,这才是他最痛的心结。
  同治初年的一个中秋,胡林翼,曾国藩肝胆相照的战友,站在长江边望到一艘英国兵舰汽笛长鸣,风驰电掣而来,蛮横地将驶在水面的一艘湘军水师舰船撞翻,湘军水兵大半落水,而英国水兵则在船上放肆狂笑。目睹这一切,胡林翼怪叫一声,一时气结,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随即倒地不醒,溘然长逝。
  曾国藩同样的心焦如焚,因为他也明白,内乱虽平而外敌肆虐,狼群和狮虎们正环嗣着中国,撕裂着中国,帝国主义是比洪秀全们更加凶恶、更加可怕的敌人。这些祸患不除,我中华大地仍将被蚕食,被分割。国家不自强,只会被强大的敌人所吞没。
  敌强我弱,面对这种局面,应该怎么办?
  曾国藩一句有名的话是“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实质上是要求自己深谋远虑地为国家和民族图利益求发展,不谋私利,不求个人的好处和回报。因为他始终明白,现有的耕耘和努力,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成效,有些甚至必须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以后才能显现出它的收益来。
  还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曾国藩即深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强烈刺激,对中西邦交就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他是一个亲历过战争的人,他得时刻为战争而准备着。
  无论过去还是现代,帝国主义或者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喜欢逢人便说西方的文明,好象他们代表的是宇宙的正统,并以此为借口,不断蹂躏践踏弱小的国家,动不动就闯进别人的家园,毁坏一个又一个民族的自由与安宁,就象一百多年前侵蚀掠夺中国一样。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上一篇: 《 劫后余生温绮梦

下一篇: 《 故乡的风景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走进苍茫的大山,寻访一位沉睡于此的大人物。这位大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侵染出来的忠贞之魂,他又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中国近百年。文章纵横捭阖,尽数百年来英雄人物,是他们挽救了濒临危亡的中华民族,使他们用自己的牺牲缔造了我们今天的国家强大,民族兴盛。文章读来让人心血彭拜!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3

  • 英沙

    中国,其实早已超脱了一个国家的概念,从深层次上说,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文明体系。

    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我们之所以自认为是中国人,不是因为民族身份的认同,而是因为近5000年文明成果的认同。

    因此,生活在2020年的我们,只要稍加用心便可分辨出甲骨文上的部分文字、青铜器上的铭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近200年的中国或许只是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意外,这并不是常情。如果今后中国要回到属于她的位置并不意外。

    他对此解释称:

    “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建立,总有一个开端,但中国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随时都是一个起点,每当他们建立起大一统盛世的时候,总是不认为这是创造而是复兴、是回到巅峰,似乎那个巅峰的中国,早在黄帝之前就存在一样。”

    任岁月流转,世事变迁,

    我们的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

    虽经风霜,荣光不改,

    而我们,正见证着它的又一次伟大复兴!

    2020-05-29

    回复

  • 英沙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35军104师312团占领南京总统府。在“子超楼”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中,解放军发现了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清代的朝珠,一套线装雕刻版《曾文正公全集》。可见,蒋介石对曾文正公的著作一直是曲不离手的。

    2020-05-15

    回复

  • 英沙

    郑重感谢编辑和各位评委老师的优评,你们的鼓励就是我不断进步和前行的动力!顺祝编安!

    2020-05-09

    回复

  • 英沙

    作者简介:英沙,男,湖南长沙人,政府工作人员。曾用名:彭英沙。自称半闲堂主,笠翁墨童(李立先生门下)。好文,喜游历。

    2020-05-09

    回复

    • 花落无声

      @英沙  欢迎英沙先生入住墨舞红尘,感谢您带来的大气磅礴的文字!祝您创作愉快,在墨舞红尘的舞台上开心!

      2020-05-09

      回复

  • 吟湄

    欢迎新朋友,祝夏安。拜读!

    2020-05-08

    回复

  • 落叶枫

    大气磅礴好文章!欣赏学习了!真的是受益匪浅!人文历史信手拈来,笔力遒劲,语言凝练!

    2020-05-08

    回复

  • 瘗花秀士

    一次祭祖行程,巧遇曾文正埋骨之地,于是经历了一场先贤精神的漫长洗礼,一个个身上烙着曾公印记的名字闪亮登场,讲述着近代以来历次重大战争与变革,勾勒出一个国家的苦难、挣扎与崛起。文章资料充分,结构宏大,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作者的个性化可再突出一些。

    2020-05-08

    回复

  • 落叶半床

    扑面而来的好景致,更是好山好水好男儿。读来热血沸腾,深感正气思想影响后人之深,更加没想到茉莉花还有那么一段。

    2020-0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