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古诗十九首》

作者:落叶半床    授权级别:B       2014-05-17   阅读:

  
  《明月皎月光》这首以悲秋起兴,从时节的变易写到人情的翻覆,最后以“虚名复何益”的慨叹作结。在这深深的感慨之中,蕴含了不得意之士对人情冷暖的苍凉感触。艺术手法上,此以月光星象发端,以箕星、斗星和牵牛星徒有其名为喻结束,中间穿插富贵易交一事,整首寒凉而凄清。“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在一个凄清的秋夜,明月皎皎,众星历历,寂寂的东壁上传来了促织的叫声,野草上的露珠发出凉凉的夜光,秋蝉还在树间鸣叫,燕子却不知哪儿去了……这样的秋夜,诗人的处境、心情可想而知。“昔日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富贵易交的事实对失意者来说如同当头一棒,他们本已脆弱的神经不堪如此一击,抚今追昔,惟有伤感和怨愤长贮心头。只要想一想当时被比作比胶漆还牢固的陈重、雷义互相推荐的友谊,我们就可以想象诗人内心失望感伤的程度了。
  乡情
  游宦的苦辛,世态的炎凉,友情的凉薄,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的游子,找不到出路,内心深处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日渐显露。家的温情可以暂时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很自然的,他们流露了思乡归家的心情。
  《去者日以疏》就是一首表现羁旅失意人的乡土之思的诗。诗以“来”、“去”、“亲”、“疏”的关系始,燃起了浓浓的思乡情。到郊外去排遣,不料满眼竟是“丘与坟”。“古墓犁为田,古柏摧为薪”的遭遇,使诗人顿生悲哀;而白杨的萧萧悲风,只能徒增诗人的愁苦。眼前可怖的景象和衰飒的景色给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染上了浓厚的感伤色调。日月易逝,人活在世上最后的归宿都是死亡,何苦要滞留他乡终日挣扎?诗人的回乡之心顿时殷切起来。然而一句“道无因”传出诗人不能归去的无可奈何和诸多心酸。他不直接言明,然羁旅的苦楚和现实处境的悲哀已然使人同情怜悯,这其中有家归不得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怎么能不触动人们的心弦,怎么能不引起人们无限的同情呢?
  又如《明月何皎皎》,描写的是在一个明月夜里,久客的游子夜不成寐的日常生活细节,表现的是游子欲归不得,无法排遣的广泛而普遍的客中情怀。自古以来,明月与诗人结下不解情缘;而且往往与故乡、亲人等联系密切,“月是故乡圆”、“明月千里寄相思”,月成了牵动远离故乡和亲人客居的人们相思情愁的自然因素。在月光中,游子徘徊的身影愈显得孤独与愁苦。自然,他们的情怀更容易引起人们普遍的同情与哀怜。在这首诗中,皎皎明月牵动游子的思乡情,他揽衣徘徊,发出“客行虽云乐,不如早还归”的思乡心声。然而云乐未必乐,言归而不得归,他彷徨而出,愁苦而入,悲不自胜,落下无助的泪水。整首诗只开头两句写景,以下全是抒情,月光之中的景色和游子的形象都如梦如幻,朦胧而又深沉。在这幻梦般的诗境中,我们不觉为诗人的情绪所感染,被他的情绪所左右。可是其中的万般愁苦恐怕无人能晓吧,那几滴清涩的泪水恰好映照出游子百般孤独万般寂寞来。
  爱情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一般是失意的游子,穷困潦倒的他们的思乡情显得悲情苦楚,贮满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绪,引来的多是同情和怜悯。早在《诗经》之中,游子的思乡之作已有多篇,思念的对象有妻子,但更多的还是父母,桑梓情中渗透着亲子之爱;而《古诗十九首》中其他的思乡情都浇铸在爱情之上。这些表现爱情的诗篇多数是以思妇的口吻而写,但这些思妇诗应该是出于游子之手,是游子揣摹思妇的心理而作,情态逼真,俨如出自思妇本人之手。其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游子游宦不成的痛苦无从排遣,他们受伤的心灵渴望女性温柔的抚慰,于是涌现出篇篇动人的恋歌。而且,《古诗十九首》中多抒写夫妻之爱,这不同于后世文人多写情人之爱,此中的游子需要的是妻子的抚慰。
  《行行重行行》写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游子、思妇两地隔离,充满了相思的离愁别恨。思妇多方猜解,最后暂且撇下万般离愁,尽管游子不归,她还是怀着始终不渝的感情安慰自己,情感真挚动人。全诗用富于形象性的语言给我们刻化了一个多情善感、孤独寂寞、怨恨伤别的思妇形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巧妙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虽着墨不多,然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增添了诗意的含蓄蕴藉,馀味无穷。“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这样浅近自然的语言,虽不饰雕琢,但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同样馀味无穷。透过这段爱情,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其后的是隐隐约约动乱时代的影子,时代造成了这爱情的悲哀。别愁离恨越是深痛,爱情越是始终不渝,动乱之世的这份感情就越是悲哀,越是伤感。面对同样的离愁别恨,《青青河畔草》中的思妇少了矜持、顾忌与克制,大好的春光触动了她的孤单寂寞,单纯直率的发出“空床难独守”的喟叹。诗的开头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巧妙的运用叠字,深得乐府民歌的神韵,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如同春天般美丽姣好的女子形象。人物与环境气氛和谐统一,给人明朗单纯之感。诗的下半,“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向我们表明思妇的感情也是明朗单纯的。至此,人物、环境和感情都统一在明朗单纯的氛围中了,我们不得不为诗人善描摹刻化的妙笔所折服。然而,这强烈的明朗单纯的感情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丝毫的喜悦,相反,总是让我们感到这份感情是异常孤独悲哀的,让人不觉就因同情而感伤起来。
  《孟冬寒气至》是以思妇收到的书信起兴发端,描写寒冬长夜里的深闺思妇怅望星空的遥思,别愁离恨的心底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情。诗的前半写景,景中含情,露出深闺寂寞的情怀,也为怀人念远作了渲染。“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懼君不识察”,这自然浅切的语言,传达出思妇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对于丈夫三年前的书札,她仍爱如至宝。为什么?因为书札上留有丈夫的笔迹,书札上留有丈夫的话语。诗人巧妙的直接引用书札上的话语“长相思”与“久别离”,来表达对丈夫的深切思念,给我们一种错觉——好像是写丈夫刻骨的相思与久别的怨恨,而不是写思妇思夫心切。其实正好相反,这种度人怀己的错觉欲盖弥彰,思妇的深切思念与深痛哀怨不言自明。而且,直接引用书信话语,通过书信体面对面交流的亲近感,拉近了距离,有直诉之畅怀而无转述之阻隔,有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思妇久别离的伤感情怀。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真切感受到思妇对这份爱情的珍惜与心中留存的良愿,她要用她的深情,使我们感受到思妇对这份爱情的珍惜与心中留存的良愿,她要用她的深情,使我们感受到她相信无可奈何的长久离别背后,丈夫一如三年前深爱自己,相信彼此的爱情真实永恒。然而,这“一心抱区区”的思妇仍担心丈夫不能识察自己的真情,上述离情更显得沉重而悲哀。
  《凛凛岁云暮》中的思妇,也因丈夫久别不归,深深的思念由现实入梦,梦境的无情惊醒思妇,但她不甘心只是一梦,怀疑良人未必走远……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她,只觉凉风拂面,蝼蛄满耳,泪水不觉沾湿双扉。这梦醒的惆怅加深了梦的感伤。藉着梦境的描写,诗人用亦幻亦真的笔触向我们揭开思妇因梦而来的感伤,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惝恍迷离的幻梦中获得的片刻安慰与凉风凄厉的岁暮里落得的泪沾双扉——虚与实的相互交叉与对比之中,我们不知不觉也为思妇的孤寂与愁情而黯然泪下了。诗人用他寓现实于梦幻之中的浪漫手法深深打动许多人的心,赢得后世人的同情与赞美。
1234
  审核编辑:火飞娃   

上一篇: 《 拆墙

下一篇: 《 不得不严肃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火飞娃:
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对古诗十九首做了独特的解读,行文自然随意,很活泼,亦可见作者对古诗十九首和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十分之熟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瘗花秀士

    我也很喜欢古诗十九首,吃腻了唐宋诗词的大鱼大肉,魏晋乐府的青菜豆腐也蛮好吃的,哈哈

    2014-05-23

    回复

    • 落叶半床

       还是唐诗宋词好。我也只是喜欢这其中的伤感情怀罢了。瞎写的。

      2014-0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