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晥韵】流不尽的忠臣血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08-19   阅读:

  
  天下媲美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安徽一地,英雄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从古到今,安徽曾出过三百余位名人。其中,老子、庄子、管仲、曹操、周瑜、华佗、包拯、朱元璋等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均出自安徽。
  李鸿章,清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的人生旅途,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涉及晚清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的时代造就了李鸿章,李鸿章的言行又在末世沧桑的画卷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黑暗崇拜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大行其道,吸血鬼的传说阴魂不散。十八世纪中叶,欧洲列强,那些自称文明人的东西,带着仿佛光鲜的外表,貌似高贵的气质,漂洋过海而来。一登神州,它们立刻露出狰狞的面目,张牙舞爪地将吸血的器官刺入大国的肉体,不舍昼夜地吸食中国的鲜血和骨髓。
  而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却在卑躬屈膝,割地赔款。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卖国。草原蛮族认定这片疆土,本来就是从汉人手中抢夺的;就象多年以后,他们带来入伙的东三省不被蒋某人珍视一模一样。他们认定他们赚大发了,多余的东西抢来也没什么大用,就算全部送给“洋大人”,他们也不心疼。
  自1840年起,数十年中,中华大地一片黑暗。
  那种黑,是一种暗无天日的黑。
  国家败亡,汉族人的心在流血。就在这个时候,汉臣与洋务派们应运而生。即使这些人从未宣称羸病的祖国是他们的母亲,但渗入灵魂的传承仍然在不断鞭策他们起而救国,所有的汉臣都在鞠躬尽瘁,扑救着不断燃起的地狱之火。
  李鸿章就是这样一个在黑暗中独自行走的人。
  四处阴森恐怖,只有血红的、靛绿的一双双饿狼的眼睛闪动着,在暗中盯视着他。他如同一个搏狼者,孤独地矗立在草原上,面对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动物们,它们穷凶极恶,虎视眈眈,觊觎着他张臂而护的泱泱国土。
  
  1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是一部流血的历史。所谓的人才,都是杀人的人才。纵观古往今来的大事,只有乱世才会出现英雄,太平盛世哪有英雄?(梁启超语)
  道光、咸丰末年,那些所谓的英雄,都是些磨刀霍霍、野心勃勃,等待时机篡国换代的人。洪秀全乘乱而起,占据东南半壁,固守南京,将其当作安乐窝,大兴土木,搜刮民财,声色犬马。这些人置民众于水深火热,何曾考虑过天下苍生?
  1862年6月,马克思在最后一次涉及太平天国的文章《中国纪事》中说:“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他总结性地指出:“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而“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咸丰九年(1859年),李鸿章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并进入了曾国藩的幕府。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勉强与太平军匹敌的主力,江南各州府危在旦夕。李鸿章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两淮地区的民团武装听闻李鸿章招募之后,纷纷前往投靠,淮军得以顺利组建。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领军近十万人攻击上海,首要目标是驻守虹桥的淮军兵营。李鸿章率6500名淮军死守上海,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此后转战各地,大小几十场战役,从松江保卫战开始,到嘉兴常州战役结束,劳劳征途,未曾停歇。
  淮军除了民团外,还招募了在华的能征善战的外国人,组成了洋枪队。华尔、戈登这些人,因雇佣而投入,因李鸿章的人格魅力而爱上了中国。浙江慈溪一役,华尔胸部中弹,临终遗言要求穿中国军服下葬。他认为他是为中国而死的。
  太平天国克服之后,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初一改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接办剿捻事务。同治六年(1867年),朝廷授李鸿章为湖广总督。捻军平息后,李鸿章担任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等职务,工作重点转到了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
  同治十年(1871年)左右,李鸿章开始步入外交舞台,与列强诸国斡旋。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衰败、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登台出场,无一不是处于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一不是“天下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李鸿章一生与列强各国签下了三十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皖南一带流行皮影戏,李鸿章恰正如一只被玩坏的皮片偶,被大清的贵族们扯着东奔西跑,却跑不出那个圈子,跑不出提线人的手腕。
  有人说他是历史罪人。他是什么罪人?那个年代,在高高在上的满清贵族的眼中,汉人连当他们的奴才都不够资格!之所以后来汉族官吏能坐上一把交椅,是因为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中的战功所致,才开了族禁,让汉人登上政治舞台,而很长时期仍然没有实权,反而处处打压受制。
  大清国喜用笨人,不喜欢活泛人。第一笨人是曾国藩,只知进,不知退,哪怕一头撞在南墙上,打脱牙还要往前冲。李鸿章是第二笨人,是曾国藩嫡传弟子,只知道死忠。
  可是,他不这样,又能怎样呢?
  他没有活成一个志向抱负得酬的伟人,却活成了一具皮影。
  
  2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带着清政府的使命赴日本媾和。伊藤博文在谈判中提出:日军要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堡垒,驻扎在这些地区的清廷军队要将所有军需用品交给日本军队,天津到山海关的铁路也要交给日本。
  伊藤博文明白这样的条件李鸿章肯定不答应,这将直接威胁北京的安全。但如若李鸿章不答应,日本可以此为借口再战。谈判的同时,日军已经开始向台湾进犯,伊藤博文故意掩藏吞并台湾的企图,打算等日军控制台湾后再逼李鸿章就范。
  第三次谈判未果时,李鸿章在随行人员的簇拥下退出会场,乘轿离开,从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日本人,快速跑到轿子前,用手摁住轿夫的肩膀。掏枪射向李鸿章。李鸿章被打中了左眼下方的脸部,血流不止。为了显示清国大臣的毅力,他缓步走出轿子,神态自若地登上住所的台阶,鲜血从脸上流到了地上。
  刺客的行为打乱了伊藤博文的如意算盘。接下来的谈判中,李鸿章忍受着伤痛,仍在与倭人争取国家利益。日本原来的许多无理要求,都被李鸿章挡了回去。日本想把辽东半岛也割走,李鸿章表示辽东乃满洲腹地,中国万不能丢,如果日本坚持要割让,中国只好苦战到底。最后,日本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只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走。
  关于赔款问题,日本最开始想让中国赔偿三亿两白银,后因李鸿章遇刺一事理亏,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压力,只好减少一亿两。
  就这样,他在一次次的举步维艰中干完了丧权辱国的活,在无尽的艰难中趔趄前行,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做这些事,他有一万个理由逃避,有一万次机会躲开,可他没有。或说他是为清王朝背祸。可是,这锅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要背的,没谁强迫他。
  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中唱道:“你看那匹可怜的老马,它跟我走遍天涯……”
  案牍劳神,戎马倥偬;古道西风摧病马,夕阳西下断肠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人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跋涉,一身尘埃,搅和着人世间的冷眼和唾沫。
123
  审核编辑:冰斯语   推荐:冰斯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安徽自古多名人,李鸿章是其中的一个。李鸿章在历史上是饱受争议的一个人,但改变不了他对国家的赤子之心。打太平天国,办洋务,修铁路,重视新型教育,这些都是他的爱国之心。使他备受争议的是那个腐朽的大清朝给予的,评价他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国际背景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5

  • 一尘

    史传辩证李鸿章,

    2021-08-22

    回复

  • 雨打月光

    路过……学习

    2021-08-21

    回复

  • 欧阳梦儿

    对李鸿章其人其事,客观地加以陈叙,辩证地加以看待,是后人当做应做之事。感谢英沙,读之,受益。

    2021-08-20

    回复

  • 英沙

    我写的并非最好,高度与深度都不够,希望抛砖引玉。

    2021-08-19

    回复

  • 沁芳闸

    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是很有趣的,只是教科书把他写死了。来读读英老师的作品,学习了。

    2021-08-19

    回复

  • 英沙

    感谢文友们莅临指导。其实,这个过程老早就开始了,一直想写这个人,但我迟迟不敢动笔。一是觉得资料不够,到处寻找甚至购买丶借阅关乎此翁的书籍,长久未得。后来,又得之甚多,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三是这人骂名远扬,恐把握不当,徒遗笑柄。
    此次征文是一个契机,促动我去完成它。本在忙些别的,也就紧赶慢赶,把它写完了。
    实则很多史实未予采纳,有的是用过的,有的有害文义,就没有用。文字脱胎于传记,不得不忠实原本,但掺杂了自己的东西。对定论,因非史家,故尽量含蓄回避。
    例如,淮军进上海,一说五千人,一说六千,还有说八千的。今从梁先生记录。
    匆匆草就,错漏处,请批评斧正。
    谢谢!

    2021-08-19

    回复

  • 东方玉洁

    故事新说,对旧史掌故这么了解,李鸿章代清政府受过了。

    2021-08-19

    回复

  • 夏日晨风

    学习来了

    2021-08-19

    回复

  • 落叶枫

    2021-08-19

    回复

  • 落叶半床

    处在那样一个时代,李鸿章有许多骂名是替清王朝背的。换了一个人,未必能有他做的好。功过,自是后人评说。他能至死不输气节,尽己所能,已是非常难得。

    2021-08-19

    回复

  • 冰斯语

    又读到英沙老师写人物

    2021-08-19

    回复

  • 吟湄

    2021-0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