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风云》第53章:攻打高昌,张骏经略西域

《五凉风云》卷十:开疆拓土(1)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08-06   阅读:

  
  相也按:长篇五凉历史文化随笔连载以来,得到了喜爱凉州历史文化的各位文朋与读者的大力支持。此长篇先后用了《天下凉州》连载了九卷,从第十卷开始,改为《五凉风云》为名连载,还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1
  前凉建兴十五年丁亥(327年)五月。
  张骏收复令居后,心仍有不甘。东扩失利,丧失了河南大片土地,张骏自责不已,觉得颜面无光,更无法向众臣和凉州人交待。而其时,西域高昌又出现了不稳定因素,戊己校尉赵贞企图脱离前凉管控,割据自立。张骏决定及早动手,向西出兵,经略西域,把高昌的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否则,东失西丢,他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西域,一般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包括新疆以西,中亚细亚的广大范围。狭义的西域,仅指今新疆天山南北,即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以东,准噶尔沙漠以南,西藏高原以北的地区。西汉初,这里有36个小国,后又分裂为50余国,最多时达到61个国家,以天山为界和出使西域的路线分为南北两道。其中,南道29国,北道32国。东汉以后,西域经过长期相互兼并,众多小国被大国吃掉,形成了鄯善、乌孙、龟兹、焉耆、大宛、康居、大夏等七国争雄的局面,后被称为“西域七强”。
  张骏看地图时间长了,对西域诸国的大致情况,都了然于胸,对西域的历史,也非常熟悉。自汉武帝开通河西四郡,到西汉宣帝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前后经历了六十多年时间。到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始称“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并设戊己校尉一职。汉魏以来,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西域诸国受戊己校尉管辖。
  西晋时,在海头地区的楼兰,设置西域长史府,由西域长史李柏担任,邀辖36国。在北疆地区的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设置戊己校尉,由赵贞(字旦阳)担任,掌管西域屯田和军事。但是,西晋灭亡后,凉州乱事频繁,无暇顾及西域事务。戊己校尉赵氏,孤悬西域,名义上臣服于前凉,实际处于失控状态。张茂执政后,再次委任李柏为西域长史,并将西域长史府移居敦煌,令其练兵敦煌郡。敦煌、晋昌二郡供给大军衣食,制备器械,以备进取西域。
  到张骏上任,驻守在吐鲁番高昌的戊己校尉赵贞,尾大不掉,不服张骏统辖,亦不听前凉西域长史府李柏的话了,想乘机反叛,自署高昌郡太守,意图分裂割据称雄,独霸一方。在击退南侧虏贼,收复令居的当下,毫不夸张地说,赵贞盘踞西域,阻断商路,凉州的巨大财政税收便通通成为泡影。这样绊脚石,拦路虎,必须除掉。张骏想解决高昌的问题,但又拿捏不准办法,就征求将军陈珍的意见。
  张骏问陈珍:“南侧既已无虑,将军以为,我州可否在此时经略西域?”
  陈珍听张骏说出“西域”,不由得乍然一愣。对于此时西域情形,陈珍倒也是早有耳闻。戊己校尉赵贞不服张氏统辖,割据自立之心,已经久矣,只是得寸进尺,一点一点切割香肠,没有明反罢了。张骏见陈珍半天不说话,干脆挑明了说:“我意已决,将派西域长史李柏攻打高昌,快说有无良策?”
  陈珍权衡思虑一番,随后道:“此时不妥。明公明鉴,敦煌、晋昌等地常年干旱,风沙又大。若不悉心耕种,很可能颗粒无收。在此时征募屯田戍卒,辅以李长史麾下进兵,得胜尚且好说,一旦战败,则数年筹备,顷刻便化作乌有。如此诚为不智,望明公三思。”
  “若此时务必进取西域,可有良策?”张骏心中不甘,继续问道。
  陈珍一听,方知明公攻打高昌,已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还是将心中的犹豫说了出来:“李长史若要进兵,务必处处设垒。阳关外一片坦途,若行出日久,赵贞遣轻骑偷袭粮道,大军顷刻便陷于危局!”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倘若李长柏攻打高昌,后援断绝,粮草不继,用不了太久便会被拖垮。阳关外那种地理条件,务必要在粮道周遭筑垒,否则,赵贞若断掉粮道,莫说数千兵马,便是十万人,也要渴死饿死在茫茫大漠之中。
  陈珍直言道:“自敦煌西出,南可走阳关,北可出玉门。自两关而出,皆是沙海。然阳关之外,几为一片坦途。北线玉门外峰峦叠嶂,又多沙山石崖,颇为难行。明公只有以李长史率大军西出阳关,大造声势,步步为营,用声东击西之计,务求令赵贞以为,我当自南道一马平川之地进击。而玉门出一偏师,可将规模控制在两千人左右。将卒轻装出发,步骑皆可。待李长史率军击海头西域长史治所,赵贞将率部驰援之时,再以偏师轻装急进,直取高昌戊己校尉治所。彼时,赵贞将首尾难顾。李长史所率精兵强将与偏师分进合击,一战击败赵贞,大军稍作休整,再扬鞭西进,则龟兹以南,于阗以北,疏勒以东,复为明公所有!”
  “将军言可自玉门出一偏师,这偏师之中,将卒给养又当如何配比?”
  陈珍道:“明公可自诸军、宿卫、各家部曲中择强健耐战者,每人配皮甲一领,环首刀一柄、长枪一杆、善射者弓一张,矢六十。余者负弩一把,矢四十,圆牌一面。干粮足支用十日左右。配骡马两千匹,驮负月余干粮、淡水。骑卒斥候百余,皆负长刀弓矢,前出二十里哨骑。偏师每日急进,择险地扎营,约莫十余日光景,便可直抵高昌城下。”
  陈珍的建议显然打动了张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见张骏这等兴奋,陈珍心中却是生出一丝隐忧,又拱了拱手道:“明公志图西域,是为凉州谋,为天下谋,在下由衷钦佩,但此时的赵贞,虽然不服前凉统辖,但还没有明反,现在出兵,怕是师出无名啊。势必引起西域诸国的反对,或赵贞公开谋反割据。”
  张骏道:“出兵之由,将军没要担心,我自有妙计。”
  
  2
  没有出兵的理由,可以制造理由。
  张骏制造出兵理由的妙法就是“造谋”,即编造赵贞谋反之实。
  张骏秘密遣使指示西域长史李柏“造谋”,说戊己校尉赵贞已经谋反。李柏接到张骏秘密指示,甚感兴奋。他本来对赵贞不听他话,早就不爽,但又始终找不到报复的借口。这下,根本就不用找什么借口了,就急忙收拾行囊,骑了快马,赶到姑臧,郑重其事地向张骏报告,说,高昌戊己校尉赵贞谋反,公开叛乱,请求亲自讨伐赵贞。
  朝堂众官,不知实情,皆以为真是李柏主动前来请战,都表示支持。
  张骏“画可”,同意了李柏的请求,命令李柏率兵平叛。此时,西域的焉耆国(又称乌夷国、阿耆尼国)打算投附前凉,焉耆国王的使臣正好也在姑臧,前来进贡,商议投附之事。张骏同时派遣凉州官员严参事,和焉耆国王的使者同去焉耆。严参事此行的职责,一是慰劳焉耆投附之美;二是告诉焉耆国王,李柏将讨伐赵贞之事,要焉耆国给予支持,不要掣肘李柏讨伐赵贞。
  严参事、焉耆国王的使者与李柏自凉州分手后,绕道北虏(匈奴遗种,后汉以来,常在伊吾车师间)去了焉耆。五月初二日,李柏返回西域,到海头古城(地处楼兰海北头,在著名的楼兰古城西南约五十公里处)后,猜想严参事和焉耆王使臣,也应该到了焉耆。
  李柏领了征伐重任,但他知道赵贞的实力不小,胜负难料,并不自信,内心仍有矛盾、焦急和不安。李柏攻打高昌赵贞,最担心的是焉耆国王龙熙,这人反复无常,尽管派了使臣去姑臧进贡,怕知道前凉讨伐高昌时,还是会使坏。为慎重行事,在击赵之前,李柏就按张骏的旨意,命令手下起草给焉耆国王龙熙的密信,对当时西域城邦进行安抚和慰问,更重要的是提醒这些城邦王国们不要站错队,不要支持赵贞。这份信是前凉建兴十五年丁亥(327年)五月七日写的,李柏在信中说:
123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推荐:闲言碎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从“造谋”到平乱,再到建立郡县,又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服,剩下的就是发展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