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玉瓮亭记

玉瓮亭记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6-30   阅读:

  
  我不禁想起另一件沉淀在历史中的宝物,和氏璧来。
  荆山位于湖北襄阳,是座巨大的石头山,顶部更是花岗岩遍布,一个个巨石杂乱排列,其中一处形成了面积近20平的洞室,这就是著名的“卞和洞”,传说卞和就是在此发现了稀世宝玉和氏璧。
  和氏璧一说是出产于独山,一说是荆山,说荆山的人多些,那就是荆山了。湖北襄阳至河南南阳仅一百三十余公里,独山到荆山的距离也并不太遥远。总之,荆山玉可能是渎山玉的同母异父兄弟。
  这是2000多年前的一场悲剧,它是人生第一惨事,也是人生第一奇祸。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了一块很大的璞玉,他高兴极了,一是宝物献给国家,这是必须的,二是他认为,国君一定会因为他的贡献给予奖赏。于是,他把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自己并不懂玉,令他更加怀疑的是,他一个堂堂国君都不懂,一个砍柴人又怎么会懂玉呢?他拍拍脑袋一想,不对,这个人可能是个骗子。于是,他决定让懂玉的人鉴别,以戳穿这个人的谎言。懂玉的人说,这就是一块极普通的石头。厉王愤怒不已,下令削去卞和的左膝盖骨。
  后来厉王老死了,楚武王登基,卞和仍不死心,再次携玉献宝,武王也不识宝,再次找人鉴别,依然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削掉了卞和的右膝盖骨。
  时光流逝,武王死了,文王继位,卞和怀揣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呼天抢地,三日三夜嚎哭不止,以至泣血。
  虽然隔了两代,文王对卞和献宝一事还是有所耳闻的,不过,他对卞和之伤感却仍然觉得奇怪。本着负责的态度,他派了一个人去问卞和。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伤痛,而是悲伤,这么优良的璞宝,竟然无人能识。于是,文王半信半疑地让能工巧匠打开了卞和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
  卞和后来怎么样了,故事里没说。总之,他瘫痪了,好不到哪里去。
  和氏璧的部分材料被后世的国君雕成了一枚传国玉玺,历朝历代,那些走马灯似的正牌皇帝草头王,凡自称是中华文明之正宗者,都以追逐攫取到传国玉玺方止;此时,他掌握了天下至宝,便趾高气扬,号令天下,仿佛挟天子而令诸侯一般,裂土分疆的英雄们才会真正归附,奉他为天下共主,这样,天子之位就坐实了,从此皇帝便四平八稳地坐着,傲视众生了。
  明亡清兴,几经时代变迁之后,传国玉玺终于不知所踪。
  相比较而言,独山玉的命运,以及与之相关连的人的命运,都比和氏璧要好很多。卞和啊卞和,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啊。天下能识宝者,少之又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欲要人识,真难啊。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把自己弄成一个残废,你的人格在哪?你的价值又在哪啊?为什么非要求得别人的承认呢?
  
  4
  《尚书·虞书·大禹谟》载言:“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大意是说,朝廷之外没有被遗弃的贤人,泱泱大国就国泰民安了,就欢欣鼓舞了,就乐不思蜀了。
  这都是鬼话。野无遗贤跟小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它只关乎到朝廷和当权者。
  科举考试曾经独领风骚,担当着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也全靠它。它影响了中国读书人一千三百余年,如果二十年算一代,那就是七十多代人。七十多代人,都在这个科举里困着,够生猛的吧?够惊悚的吧?
  隋代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开恩科,录取民间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之士为国效力,此后,逐步形成制度。科举制度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至1905年被废止。
  据统计,一千三百余年里,中国产生了100万计的举人,10多万的进士,近800位文武状元。举凡宋朝一代来说,每年就有40万考生应试。
  一到春试秋闱,读书人纷纷攘攘如过江之鲫,奔向官家指定的考场,十分热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无数学经读史的文人们的光荣与梦想。他们奉考官为恩师,奉皇家为恩人,照说,这样录取的人,一定是人才,他们一定会为一家之天下奋斗终身了。
  但是不然。
  就拿宋朝一代来说,奇诡怪异的官场现象便丛出不穷。李挚《<忠义水浒传>序》中说:“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那些大贪大腐、大奸大恶之徒,就出在科举取士中进入官阶队伍者之中,他们窃取高位,把持朝政,他们里通外国,损国谋私,他们阴害异己,谋杀忠良,他们尸位素餐,盘剥百姓,最终将整个国家和朝廷推向了灭亡。
  科举制度历经唐宋元明清,状元一共才有777人。大清一朝,科举状元也有那么寥寥八九个,他们却寂寂无名,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而那些文章大家、封疆武吏、义军领袖、风云人物,全都是考不上科举的落榜生。
  李杜歌,王勃文章,唐寅画卷,曾胡兵法,哪一曲、哪一篇、哪一回不是落版生所撰写,所挥舞,所决策?《陈涉世家》中吴广对陈胜说,“等死,死国可乎?”然而,中国的人才,很多却是一边死国,一边等死。
  中国人才太多太多,多如牛毛,所以不值钱,如此而已。
  当那些录为朝廷大用的所谓为上者不尊,只以醺醺私利为念,无顾国家民族,以至到了国破族亡的关键时刻,自有民间的贤哲振臂和献身,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忠勇之士。“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中国,就靠这些人来撑着,才没有彻底地倒掉。这恐怕也是中国文化之奇观和特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我终于明白关云长为什么要咏竹的道理了,因为竹韧性,孤直,劲节,更重要的是,它非常草根,一点不高大上。高手都在民间,就是这样。
  古人便说肉食者鄙,鼠目寸光。
  他们不如普通老百姓,真的不如。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奇珍异宝也非常多。但留存在国内的甚少。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现代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们熟知在列强洗劫圆明园、故宫以外,一些来华的外国人还利用种种方式和名义巧取豪夺,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现而今,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的中国两晋到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画、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许多古代地图。
  与大英博物馆齐名的“盗中之神”、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同样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中,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中国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古代中国画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而且有些人研究家谱都得去美国查资料,全美收藏中国家谱有2000多种。
  现在,很多爱国的买家还在全球搜集中国古文物,并带着它们回归,以宣示其爱国的拳拳之心。我想,如果强行要将它们买回,还不如将它们留在那里,至少,它们得到的待遇,是精品和珍品的待遇,而绝不会象渎山大玉海一样,明珠暗投,弄个玻璃框子框着,放在公园的角落里,与凡尘为伍。
  忽然又想,玉其实也是很草根的。它本藏于大山中,埋在泥土里,无人识无人问。可能,世界上本来就无所谓玉,只有石头。珍贵的人多了,它也就成了玉。
1234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此玉,彼玉,玉之为玉,大概在于要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历史的钩沉,让人感慨万千,玉之命,与人之运,很多时候也有相通之处,感慨系之,确系感慨所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