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凉州》第32章:长安陷落,愍帝抬棺降汉

《天下凉州》卷七:前凉立国(3)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6-24   阅读:

  
  西晋建兴四年(316年)丙寅初,长安。
  张寔在玩“罪己尊树”,西晋朝廷却乱得一蹋糊涂。
  四月,汉赵中山王刘曜与石勒、王弥合兵打下洛阳之后,率大军入关中,开始屡遭失败,后趁着晋朝关中军队的内乱,向长安挺进。二十日(316.05.27),刘曜侵犯上郡肤施(今延安),京城长安危在旦夕。晋已无力御敌,晋愍帝束手无策,无兵可调,西北军阀司马保又见死不救,只得放下帝王的架子,求凉州张寔出兵救援。
  张寔的叔父张肃,听到京师危逼,求援凉州的消息,主动请求侄子张寔任他为先锋官,率兵勤王,攻打刘曜。张肃是张轨的哥哥,随张轨赴凉时,一同来到凉州,朝廷任命他为建威将军、西海郡太守。兄弟俩都是忠晋忠良,毫无二心。张轨治理凉州时,张肃做事低调,从不张扬。西海治所在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境约当今居延海附近一带,距离武威姑臧路途遥远,平常,张肃也不到姑臧来讨扰弟弟。
  所以,在史书上,张肃自陪张轨到凉州后,再没露过面,更没记过有关他一个字的事儿。有人甚至以为张肃到凉州不久就死了。这次,西晋遇难,侄子张寔当了刺史,他老当益壮,主动出来露面,要为侄子操点心,做点事,分点忧,勤王忠晋。不论从长辈呵护侄儿的角度,还是维护张氏家族在西晋朝廷中的威望,张肃此时的出场,剧情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不料,张寔以叔父年老为由,直接拒绝了叔父为晋赴难的请求。
  张肃年老,快奔古稀的人了,摸不着侄儿的真实心思,不满侄儿否决他的请求,抱怨道:“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肃受晋宠,剖符列位。羯逆滔天,朝廷倾覆,肃宴安方裔,难至不奋,何以为人臣!”
  这张肃,在凉州深潜不露,一露面,就为勤王,一说话,出口不凡。仅凭这几句话,他的文学造诣,儒学功底,就不亚于张轨。他以《礼记.檀弓上》“狐死首丘”的故事开场,说狐狸将死时,都要将头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做为西晋的老臣,怎么能忘了忠晋的根本呢。又以《左传》“晋归楚钟仪”的故事,说钟仪都有仁信忠敏的高尚品格,做为晋朝的宠臣,怎么能不感恩朝廷,出手相救呢。
  叔父出兵的理由充满了浩然正气,很鼓舞人,很激励人,谁听了都会深受感染。这是无法反对的。张寔先是肯定了叔父“为人臣”的气节,又以“门户受重恩,自当阖宗效死,忠卫社稷,以申先公之志”,向叔父做了保证。至于做与不做,就成两说了。所以,张寔说完,话锋一转说:“但叔父春秋已高,气力衰竭,军旅之事非耆耄所堪。”就不要为侄儿操心了。
  他父亲张轨活着时,都没让张肃出过兵,侄儿怎么敢呢。
  张肃雾里看花,看不懂眼前的侄儿了。弟弟张轨才死两年,尸骨未寒,侄儿怎么就把张氏忠晋的门风和张轨的遗训丢了,对勤王忠晋表现得这么消极。
  张寔阻挡叔父,不让他插手“军旅之事”,因肃乃亲人,年又耆耄,表面上,“爱肃年老”,为叔父的身体担心,是其主要原因。实际的原因,则是为凉州“保存实力”。只是表现得极为隐晦,不便明言,更不为外人所知。西晋都快亡了,叔叔还一根筋式的愚忠,只知“为人臣”之道,而不懂“全门户”之理。
  许其出兵,定然是有去无还,损兵折将,白白送死。
  张寔经过两年的历练,政治上已很成熟,军事上也很有主见,遇事很理智,很冷静,甚至没有叔父那样冲动,感情用事。他只所以不许张肃出兵,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政治方略,开始从凉州的整体利益和张氏家族的利益考虑问题了。这是他出兵救援长安的前提条件。他不能像父亲那样,不顾现实条件,倾凉州全力,做死保朝廷的无用功。他甚至不想出兵救援长安,一天天往后拖着。
  但拖了多日,又觉那样做,太过无情,容易遭人垢病。张寔就遵循父亲遗训,遣将军王该,率凉州步骑五千入援长安,共赴时艰国难,守卫京师安全。并按凉州惯例,顺便向朝廷进了贡物,都是凉州各郡县进贡的西域名马,地方珍奇,经史图书等。
  凉州王该援兵与诸贡一到,司马邺非常高兴。张寔的主要任务是,与镇军将军胡崧率领的城西各郡兵合兵,驻守在城西遮马桥,担任长安城西的防御。等王该出门,布兵长安西门后,司马邺为奖赏张寔支援长安之功,进一步笼络人心,紧紧攥牢这匹“凉州大马”的缰绳,下诏拜张寔为“都督陕西诸军事”,把自长安以西的军权,都交给了张寔,又拜张寔弟弟张茂为“秦州刺史”。节骨眼上,张寔正在用人之机,弟弟张茂理应留在凉州,辅佐哥哥,但这次,张茂却不推不辞,欣然受命,离开凉州,离开哥哥,去秦州上任了。
  也许是朝命不可违,也许本就是张寔的意思。
  从长计议,一个槽上最好不要拴两匹儿马,一州能盛下两兄弟么。
  到八月,长安已被刘曜围困数月,水泄不通。将军王该的五千人马,依然苦苦守卫着长安的西大门。虽然最终被汉军所困,但凉州军忠勇可嘉,誓死与汉军周旋,拼搏。但这时候,天下都不勤王,仅靠凉州军孤军奋战,已经无济于事。长安城被匈奴围成了铁桶,苍蝇都难飞进了。仅几个月,凉州军牺牲了大半兵马,后勤粮草又运不进长安,凉州军成了笼中困兽,待杀的羔羊。长安城天灾人祸叠加,很快发生大饥荒。城里不像乡下,有树皮啃,有草根吃,长安人把能找来吃的都吃了,就吃不明人间真相还在乱窜乱跑的老鼠与飞鸟,老鼠吃完了,开始人吃人。米价一斗暴涨到了黄金二两,还有金无米,一大半人被活活饿死。
  至十一月,长安城的饥荒,终于逼到了朝堂与宫里。专供皇家御用的太仓,很快变得空空如也,一个国家的皇室粮仓里,仅剩下十几块酿酒用的曲饼了。这就是西晋灭亡时,皇宫里剩下的全部财物。服侍曲允为节省着吃,把一场曲饼当两块用,将曲饼砸碎,熬粥给晋愍帝喝,不几天,曲饼也吃光了,皇帝无粥可喝了。
  晋愍帝被逼得走投无路。他的内心在流血,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好在晋愍帝这人,人小志大,年轻气盛,骨气刚硬,格局不小,不亏是皇家的血统,内心凄苦,表情淡然,在饥饿中面对艰难,坚持处理朝事,下着老天爷给他留下的这盘西晋残局。直到没了丁点办法,眼看着百姓天天死去,宫中一大群人没吃没喝,没了活路,他决定为社稷而死。
  晋愍帝哭着对曲允说,如今穷困危急到这种地步,外面没有救援,为社稷而死是他所应该的。但想到将士们遭受的磨难,应趁城未陷落而行全身之计,或许可以使百姓免受屠戮之苦。于是命人赶快发书向汉赵投降。百官们苦苦哭谏,不能投降,不能投降啊,身为晋臣,硬为玉碎,不为瓦全。但百官愈是以死明节,晋愍帝愈坚定了投降的意志,看着百官的真情,想到全城受难的百姓,他心意已决。
  整个长安城被一种死亡的气息笼罩,令人窒息。
  但是,晋愍帝的心没死。他投降,并不想做亡国奴,更不想心甘情愿地认输,而是想拯救长安,拯救众官与百姓,以自己的投降换取长安的一线生机。直到投降的前一天,即十一月初十日晚上,晋愍帝唯一能想到的依靠,就剩下凉州的张寔了。晋愍帝连夜召见公卿,交代后事,议题就一项,把复兴西晋、挽救西晋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凉州刺史张寔身上,事情议定,立即下诏给张寔。
  诏曰:“国运困厄,灾祸降临晋室,京城倾覆陷落。……自登帝位,至今四年,不能剪除巨寇以拯救危难,黎民百姓频频遭受苦难。都因朕的不明所致。……朕上愧对天灵,下痛对祖宗。你世代忠厚坚贞,功勋卓著于西夏,四海仰望,是朕的依靠。现升你为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秉承帝旨,见机行事。琅邪王司马睿是宗室中的亲贤,远在江南。现在朝廷流亡,国家危急,朕已诏告王,及时代理帝位。希望阁下协助琅邪王,共度国难。”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清池皓月照禅心

下一篇: 《 历史的沉淀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生在帝王家的晋愍帝无法,十七岁就必须面对西晋灭亡带来的惨痛后果。思虑成熟的张寔对西晋朝廷已经不做无谓的勤王了,晋愍帝再没有好牌可出,他誓死归降的确是无计可施,也是不忍生灵涂炭。悲壮的情怀感天动地。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落叶半床

    西晋是短暂。十七岁,在现在还没有成年。生在帝王家,太多事情是不能自主的。

    2021-0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