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评书】道是无晴却有晴

浅谈高迎春先生散文集《撑把雨伞去观景》

作者:高骏森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4-28   阅读:

  
  拜访完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后,现在,我们跟着高先生转身,来到一处既需要用眼睛,又需要用鼻孔,还需要用心灵共同去感受的一处园地——《碧草芳华》。这一辑18篇文章,全部写的是大自然里的奇花异草。单看“碧草芳华”四个充满意的汉字,无论你站在哪个季节,都会在眼前浮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的春天。“芦苇虽亲水,但水湾干涸的时候,它也依然蓬蓬勃勃地长,长的与高粱一般高。芦苇与水相依,本质却坚韧,有骨性,是村民用来建房的好原料”(《芦苇摇曳涌绿云》)。文字依然质朴,寥寥几笔,就把芦苇的生活习性与生命本质,以及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描述的非常翔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几句里看出了芦苇的精神品质,从而联想到我们人类自己。芦苇,在人眼里,被称为“会思考的植物”,这种不怎么被普通百姓看起眼的植物,千百年来,却一直是人、画家、摄影师笔下、镜头里的特写,千古流传。高先生在这篇文章结尾处,用的手法与其他文章略有不同,他用现代诗人的灵性,提着古人的诗句,静静看着这一湾“会思考的芦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同时,也把读者的心给牢牢拴住,沉浸在芦苇荡中陪同芦苇一起思考生命的真谛。“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诗经》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记得它有一个浸透诗意的名字叫蒹葭呢?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三国志•吴书•贺邵传》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晓得成语一苇可航呢?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荀子•劝学》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来用苇苕系巢比喻身处危境呢?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听芦苇飒飒低语,我定会听懂芦苇盼雨的心事;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看芦缨摇曳舞动,我定会看清芦花终究飞向了何方”(《芦苇摇曳涌绿云》)。“玉簪的绿,是嫩绿;吊兰的绿,是淡绿;龟背竹的绿,是浅绿;佛手芋的绿,是深绿;云杉的绿,是暗绿。如果有意对绿的色度进行对比,就会惊奇大自然真是妙手调色,叶的形状千姿百态,绿的层次也深浅有别。同样是绿色,对比欣赏也是一种视觉享受”(《清雅高洁玉簪花》)。看啊,作者对植物的爱用尽了所有的心与情,这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豁达乐观、友好善良的人,这爱让人感动、让人敬佩。“是日,在花市与养花师傅攀谈,言及玉簪花为百合科、玉簪属。心想,难怪它的花朵与百合类似。师傅还告诉我,玉簪花芳香清雅,不染尘垢,所以它的花语寓意为高洁。听罢,令我对玉簪花又凭添了几分敬意”(《清雅高洁玉簪花》)。在这段文字里,我终于找到了作者为什么对植物的爱胜过爱自己的生命。植物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但它们没有任何条件选择生存环境,可它们比人类更热爱大自然,热爱宇宙,上天安排它们在哪儿扎根,它们都能欣然接受,无论环境有多恶劣,从不埋怨、不抱怨,坚强乐观,不被世俗污染地生长着。这是人类所欠妥的,作为一名心如玉簪花高雅净洁的作家,理所当然,就会被它们的这种精神品质所感动,从而,不惜一切代价去和它们友好,做一世的知己。
  畅游在植物王国里学习、陶醉,不知不觉就日薄西山了,不远处农舍烟囱里冒出了几缕白烟,才发现肚子早已咕咕叫了起来。带着兴致盎然的心情走向农舍,还未进门,就闻见了厨房里飘来的菜香,更加深了胃的活跃度。
  一谈到吃,我就想起了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里面谈吃的文章,不禁垂涎三尺。而文人的风流、浪漫、雅兴,更是让我羡慕不已。
  高先生的《蔬菜谷香》这一辑里收录的十三篇文章,主要写的是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植物。植物是大自然的朋友,更是人类的朋友。如果地球上没有植物存在,那么,也必然不会有人类的存在。植物养活了人类,作为人类的我们,更要与它们亲近、和睦、友好。《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篇文章我初看题目时,正如作者自己说,以为别人说他写的是天上的彩虹。当读完后,方才知晓写的是辣椒。让我惊奇的是,辣椒在中国南北都有生产,且是一道非常普遍的蔬菜,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辣椒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辣椒只有青红两种,而在作者这篇文章里,我看见了有七种颜色,更神奇的,是除了颜色多外,它还有许多别名,这着实让我长了一把见识,更由衷佩服作者的学识渊博与视野的开阔。“辣椒色彩丰富,品名和形状也都漂亮。黄玛瑙、橙水晶、白玉、红水晶、绿水晶、白雪公主、紫贵人、黑珍珠、银卓、黄福利、紫星1号、皇娘风韵、幸运星、红孩儿、黄太子……这众多名称起的,令人拍手叫绝。樱桃椒、红枣椒、圆锥椒、发财椒、香蕉甜椒、番茄椒、黑皮小指天椒、黄线椒、发财椒、佛手椒、羊角椒、灯笼椒……这众多形状各异,足让人眼花燎乱。”相信看了这段文字的读者,个个都对自己印象中所了解辣椒的知识大打折扣吧,更是对作者渊博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连我这个最惧怕吃辣椒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要跑到菜市场买几个辣椒回来,照着高先生书中所写的做一盘青椒末鸡蛋饼尝一尝。茄子是蔬菜中我很喜爱的一道菜,尤其是立秋后的茄子,用植物油炒来吃,更是我的最爱。高先生在他的《映叶乳茄浓黛抹》文章里,把茄子的方方面面都描述的较为详细。谈到茄子的吃法时,作者说:“用茄子做菜,母亲最擅长素炒茄丝。把紫黑色的茄皮削除,先切薄薄的片,后切细细的丝,放锅内与油盐葱丝炒熟,就可供我和弟弟们放学归来狼吞虎咽了。蒸窝头的时候,母亲嫌再炒菜费事,便把茄片蒸在锅内,出锅后做凉拌茄泥,也很可口。秋天霜降时候,茄秧上仍有许多半大茄子,扔了可惜,母亲便命我统摘下来,放锅内蒸熟,在饭桌上用面板挤出水分,放小缸内腌制,村里人都称这方法为腌茄包。”一种普普通通的蔬菜,却能在当时贫穷的农村,在一位不识字却充满智慧头脑农妇手中,把茄子变换着花样做出众多种可口的吃法,不禁让人对作者的母亲充满无限敬意,同时,我们可看出了茄子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第五辑《心灵有约》十一篇文章,是高先生给工作在各行各业文朋好友们写的评论和报道、感想,其中有一篇就是对中财论坛诗歌版主章烨(张贵彬)先生散文的赏析。通过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让我知道高先生不仅热爱植物,热爱生命,更是一个重情重义值得信赖,值得交往的好朋友,
  一整天都跟随高先生在植物王国里畅游、欣赏、学习。此时又酒足饭饱,面对窗外的风月,雅兴上涨到极致。于是,文友们开始围绕高先生为主题,各抒己见,大谈特谈。最后一集附录,便是全国各地文朋好友对高先生作品和人品的评论,因为每个人的评论观点各有不同,就跟我写的这篇评论一样,所以,这一辑我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肯定的,那就是对高先生的渊博学识和生命的热爱,由衷的钦佩,其精神品质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在给高先生第一本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写评论时,引用了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诗句“苔痕上阶绿”做题目,言义是高先生无论作文,还是为人的精神品质,都如诗人刘禹锡一样简朴、高尚,从他的文集名《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一行字里,我仿佛看见了窗台上长出了一簇碧绿的苔藓,正在阳光的沐浴里朝我微笑。而这本散文集《撑把雨伞去观景》,我仍然引用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歌《竹枝词》里的“道是无晴却有晴”做评论题目,也正是因为他的书名给了我灵感的触动。现实中,高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全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人,结合书名以及他的文字和个性,把这个富有浪漫诗意的题目送给他,我认为完全符合。
123
  审核编辑:火飞娃   精华:瘗花秀士

上一篇: 《 丁香一样的馥郁

下一篇: 《 从哈姆雷特到李光头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火飞娃:
我喜欢这句:“诗人的眼睛可以穿越几个朝代,甚至能望得更远,而散文家的眼睛则是鹰的眼睛,锋利锐敏,在高天之上,能把地下微小的事物俯视的一清二楚。”作者用细腻的情感和印象式的语言对高迎春的许多篇章进行了评述。文章的情感是如此浑然天成,这样有灵性的鉴赏散文是不多见的。尤其珍贵的是作者谈到了高迎春的生活面貌,这对我们来说,能看到作者本人鲜活的面孔是见兴奋的事。拜读佳作,问好骏森!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梁星钧

    是篇细腻、丰富、感人的佳评。对其作者、所评论作者、涉及对象,都有一定了解。此评恰如其分,具有感染力。

    2014-0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