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远古说蒙恬

作者:东岳雨石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9-01-18   阅读:

  
  《元和姓纂》目録卷一(上平声)载:“一东:冯、洪、弓、熊、童、僮、中、崇、嵩、茙、躬、宫、雄、肜、公、酆、蒙、红、鸿、翁、通、鬷、种。”;《通考•氏族略》载:“以地为氏(所居附)(123姓)傅、蒙、陵阳、……”;“蒙氏:风俗通:东蒙主以蒙山为氏。秦有将军蒙骛,生武,武生恬,皆仕秦。望出安定。宋蒙传,祥符元年登科。又有蒙汲,台州人。蒙着,封州人。”
  《姓氏考略》上说,高阳氏的后代被封蒙双,有蒙氏,双氏。蒙氏是先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于安定郡,即现在的甘肃省固原县。蒙氏后人奉蒙双为蒙姓的始祖。
  以上文字表明蒙恬是以山为氏,不是其他的姓氏改来的,他原本姓姬,是黄帝后代,以祖先封地为蒙氏。
  高阳氏就是颛顼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那么《姓氏考略》上说高阳帝的后代被封在“蒙双”,高阳帝名“颛顼”,这两个引号内的字,就会产生一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蒙双”,高阳帝名“颛顼”,它转音就会成为“蒙山”,“颛臾”。因为“双”字音和“山”字音,是同韵母;“顼”字和“臾”字之韵母又同。在历史长河中,在不同区域;或者不同年龄的人,在说“蒙双”;或者“蒙山”时;“颛顼”和“颛臾”时,发音和书写就有不同的字形和音调出现。就像《左氏春秋》、《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墨子》、《战国策》、等书出现的通假字一样;《韩非子》一书就有二百二十八个通假字。其原因,就是古代识字的人少;古为契刻符号,发展成大篆籀文;文字书写极不方便;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国家政权长期各自为政,地方文字有同音而异体,形体各异;又加上口耳相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说话发音的人,就会给古代名称造成不能统一的字形和音调。蒙恬姬姓,以蒙山为氏;高阳氏颛顼的后代受封在蒙山一带建立颛臾国,主祭蒙山。
  第二种假说,是颛顼帝的后代老童,被封在蒙山,他的子孙后代以蒙为氏。《帝系谱》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子孙,高阳氏后裔,老童封蒙山。”已经说明了是颛顼帝的后代老童主管蒙山。
  而并非是太皞风姓人后裔建立颛臾国,还有黄帝的长子玄嚣也在蒙山附近建国。因为历史较为远古,在黄帝以前的太古时期,没有文字可以详细记载,只是口授耳听;等到了西周时期,又是漫长的历史,往往就会混肴不清了。
  《竹书纪年》载:“黄帝至大禹共历三十世;大禹至桀共历十七世,四百七十一年;成汤至帝辛纣王共历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从大禹到商纣灭亡,共历一千多年,其中的沧海桑田,人异物非,早已是模糊不清了。
  黄帝后裔少皞部族也在鲁国东南蒙山附近生存,大约生活于公元前二千五百九十八年至公元前二千五百二十五年。史称青阳氏或穷桑氏,名挚,又名玄嚣,黄帝的长子。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首领,居曲阜,号穷桑帝。少皞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皞族的文化,因此称为少皞,成为夷族文化的继承者。他主要活动于山东鲁西南一带。春秋时郯国(国都在今山东郯城)自称是少皞后裔。
  《路史•卷十》太昊纪上载:“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後照。後照生顧相,夅處於巴,是生巴人。巴滅,巴子五季流於黔而君之,生黑穴四姓。赤狄巴氏服四姓,為廩君。有巴氏、務相氏。
  黃帝應代有風後為之相,因八卦設九宮,以安營壘,次定萬民之竁。黃帝滅蚩尤,徽猷多本於後尤,北複以其輕剿,其餘於輞谷。人賴其利,遂世祀之,是為金山之神。謖封其後於任,錫之巳姓,黃帝之孫任巳,實歸生帝魁。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夏后氏之初,封之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複其後於宿,後有密宿、須句、顓臾,邑于泲上,寔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主。是以季氏將伐顓臾,而孔子傷之。須句後為陎所並,魯複取之。而宿之後則遷於宋,俱不複見。
  後有風氏、偑氏、氏、羲氏、希氏、包氏、庖氏、氏、鮑氏、臾氏、顓臾氏、東氏、東蒙氏、朐氏、任氏、姒氏、宿氏、罔氏、伏氏、虙氏、宓氏、密氏、服氏。”
  宋•罗泌撰《路史》有抄袭《左传》记载文字;也有旁搜凑集而成是书。由此书看,颛臾是一个族群首领的名字,他是太皞伏羲的后裔,风姓;蒙恬应是他的后裔;在此要分析的是,蒙恬他是不是姬姓?他应该是伏羲后裔风后的后代呢?还是黄帝后裔?
  风后,山西解州人,生于海隅之地,务农自耕,精于《易》数,明于天道,甘贫,隐逸为乐。最早为风姓氏族伏羲和女娲的长子,名为风后,少典兄,是整个部族的风伯(相当于天文学家),因他代表伏羲女娲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裴駰集解引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张守节正义:“四人皆帝臣也。”《史记•孝武本纪》:“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①
  第三种假说,黄帝的孙子被封在风姓族的任地做长官,名“任巳”他的后代在历史长河里和太皞风姓族人融为一体;后来,分裂成四个体系,即是“任、宿、须句、颛臾。”《路史•卷十》太昊紀本文有一段文字“謖封其後於任,錫之巳姓,黃帝之孫任巳,實歸生帝魁。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黄帝(黄帝名是一段时期的国号名,不是单指一个人)恭敬地封风后的后裔族群于任地,还赐给他姓为“巳”姓,黄帝的孙子出任“巳”姓族群;居地区域的首领长官。实归生了帝魁,其在唐大尧、虞大舜,都还有封地。在这个在地方没有交代清楚,“实归”他是谁的后代?是任地风后族群首领的后代呢?还是黄帝孙子的后代?到了以后也就没有书籍文字记载了。
  再分析这段文字“夏后氏之初,封之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複其後於宿,後有密宿、須句、顓臾,邑于泲上,寔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主。”大禹的儿子启封庖(庖:庖羲,伏羲太皞后人的居地族群。)為“姒”姓。(大禹是姒姓,大禹是鲧部落的酋长,不是鲧的儿子。鲧,姬姓,死后三年,大禹才生。鲧娶有莘氏女,年壮无生育,观流星贯昴,食薏苡仁感而有孕生大禹,以母有莘氏姒姓为姓。)“姒”和黄帝赐姓“巳”同音而异体。在大舜以后无记载的太皞风姓,又出现在夏王朝受封赐,这个受封赐的族群官长首领,他是太皞风姓真正的传人呢?还是黄帝的孙子过渡承接了这个族群的代言人?那么后来他的族群在周朝初期分成了“任、宿、须句、颛臾”周封颛臾主祭蒙山。这个颛臾是姬姓而非风姓的话,那也就是所谓的太皞族群,实际上已经被黄帝家族代替了。在古代,拥有权力和生活来源的人,优越地繁衍子孙后代,成为旺族发展延续。作为黄帝的孙子掌管太皞族群和封地,只能会牢牢抓住大权役奴太皞后裔族人。到了周朝黄帝子孙后裔,顶着太皞后裔族群的名义,接受新王朝的敕封。
  上边的“东蒙氏”就是主祭蒙山的颛臾国贵族内,有族人以封地为氏,蒙恬家族就是。
  从这三种假说,都是建立主祭蒙山颛臾国的人,是蒙恬先祖。蒙恬是姬姓,就是黄帝后代,颛顼高阳氏的宗胄。蒙恬的家族渊源就是颛臾国国王家后裔,所以才以蒙山为氏。
  除此之外,那就是太皞伏羲的后裔,风姓,蒙恬本不是姬姓,乃颛臾国王家后裔,以主祭蒙山的蒙为氏。
123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推荐:渭雨轻尘

上一篇: 《 人生一站

下一篇: 《 依据太皞说东蒙山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光是涉猎这些参考资料,就得花费多少心血呀。先生从事的,是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却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渭雨轻尘

    关于蒙恬,忠于一人,乃小忠也;忠于天下,乃大忠也。不知蒙恬若知赵高、胡亥阴谋,会做何选择?

    2019-01-18

    回复

    • 东岳雨石

      @渭雨轻尘  忠于爱人是小忠,忠于皇上是大忠。请问谁能不忠于当今,又有谁兴风起浪?任何肇事者,陷民生于燹火的人能是对天下百姓是忠吗?蒙恬若反,天下百又是进入刀兵战乱之苦,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能说是对天下百姓是忠吗?

      2019-01-19

      回复

    • 渭雨轻尘

      @东岳雨石  唉,秦二世很短啊。

      2019-0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