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重逢亦是别离

重逢亦是别离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3-02   阅读:

  
  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心地明亮,把书本上的话当做了真话,他想要的清明世界,是他当时的理想,他愿意把理想变成现实。一直在想,当年的构陷的主谋是夏江和谢玉,这二人里,还有一个主一个次,那么这个主应该是夏江,是什么原因让夏江要构陷皇长子,夏江当时并没有要扶持的皇子,而且他一直并不主动介入党争,后来与靖王的敌对,完全是因为祈王旧案,怕靖王日后的报复。是因为祈王不满悬镜司存在,他认为这个部门的存在,并不阳光并不透明,也许诉王认为事无不可对人言,一切都应该在阳光下晾晒,所以他才会认为不应该有这样一个部门的存在。所以他提出了裁撤。
  一个已经存在的部门,按照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推理,必然是皇上的需要了。而这个部门的主管,又是深得圣心的人物,那么动这个部门之后,这位主管的权利也就没了,除非你事先给他安排了一个他更需要的职务,否则所有的善后对于人家来说,都是不悦的。对方自然要反攻。而夏江是必须要保留这个职务的,因为他另有一重身份,就是璇玑公主的情人,他被公主成功的洗脑了,对大梁已经不忠,对夫人已经无情了。这个职务不只是夏江安身立命的基础,还是他实现璇玑公主大业的筹码。当这个职务由可能被祈王干掉的时候,老谋深算的夏江,自然不会坐以待撤。其实夏是明白的,梁帝不会撤,但是如果祈王成了太子,成了天子,这个部门就不会存在了。
  如果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的提议,夏江不会介意,而祈王的未来,太过耀眼,这也是为什么夏江深知靖王对他的仇恨,在靖王不具备夺嫡条件的十三年中,并没有暗算靖王,是因为那时的靖王不构成对他的威胁。而祈王成了夏江最大的危险的时候,夏江要出手了,他利用的是天家无父子的心理,成功的在梁帝的心中种了一根刺。
  祈王的贤名天下,在某种可能下只要让皇上相信皇长子人望极高,民间赞誉极重,高过了高高在上的天子。父亲对于儿子的成就自然是高兴的骄傲的,可是皇上对于一个皇子的声望高过他,就是忌惮了。尤其是天子正当盛年。先是对祈王有了猜忌,从欣赏到不喜。
  然后一步一步让皇上看到祈王的势力,比如他的舅舅军权在握,而这个舅舅对于祈王比对皇上更看重,比如对方的影响力极大。
  这时候皇上会不安,会辗转,会矛盾。
  再接下来,抓住几件林帅抗命的事,按在祈王身上,表明这是二人联络的结果。
  夏江的手法并不高明,只是一点一点弱化父子情份,一点点强化一个对帝王对皇权的绝对控制。只要种下了心魔,就能发芽,就能长成他想要的大树。
  只要皇上对祈王越来越忌惮,对林帅越来越不满,只要有了这样的基础。余下的事,就好办了。找人仿写书信,先对付林帅,然后用林帅的印章制造与祈王密谋的书信,这一切还要一个帮手,就是谢玉了。谢玉与祈王并无直接的利益冲突,他还是祈王的姑父,而谢玉也长于伪装,不会得罪祈王。他为的是权利,梅岭一案后,他成了一品柱国候,也许那个时候,他就看出了他在祈王那种阳光的人身上捞不到最大的利益,才会配合夏江行动。而这一切成功的基础,就是皇上对儿子没了父子情份,他眼中的祈王只是一个图谋他皇位的孽子。
  而祈王最大的悲剧,他一直把皇上当作父亲,才有说什么说什么,他一直想成为他的骄傲,却没想到成了他的弃子。
  他是他的长子,小时候,他一直是他的重心和焦点,他教他读书,给他起过名字,他一直以为,他是最宠爱的儿子,何时人心已变,他成了他的谋反之子。
  祈王把皇家当作了普通人家,把皇上当作了父亲,最后的那一杯毒酒,让他叹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他们之间,不是一个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皇上的心魔,让他把最后的父子情份给淹没了。
  他为废太子哭过,不解为何对方会那般的怨恨他。誉王自杀,他也落过泪(誉王是实打实的谋反了,落在了行动上)。可是没有为祈王掉过一滴泪,这一生他最对不起的儿子。
  十几年后,就是金殿呈冤的时候,皇上都没有一丝对这个儿子的愧疚和痛心。即使他清楚的知道了夏江和谢玉的合谋,他都不后悔。如果时光重来,他还是会举起屠刀,当年他不求真相,十三年后,他还是不在意那个真相,一个事关他儿子清白与否的真相。
  祈王若知,是如何的悲哀。

  只是要一个真相

  我们一直不知道箫选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只是言候曾经提及一二,但言候当时情绪愤怒,我们只能知道,他是靠了两位诤友的相助,然而得了皇位,他把这两位朋友的妹子,都接进了后宫,可以看成了恩宠,也可以看成是牵制。我不认为箫选是多情的人,父子情兄弟情,都挡不住他的屠刀,就是对林乐瑶也不会情深到哪里。所以当年的行为还是牵制的成份居多。最后林帅被冤而死,言候被冷藏多年。
  现在借了金殿沉冤,借了林殊(长苏的口),让我们看一看他是如何登位,如何过河拆桥如何鸟尽弓藏。
  太子附议之后,其时他已经清醒的明白,大事已去,他无力掌控朝堂,如今的朝堂人心皆归太子,而权位也归了太子。只是不甘心,如此的失败,这不是平反的问题,是他颜面无存的问题,他可以不介怀一个罪已诏,他介意的是他皇权的威仪。
  此时他相信了夏江的话,梅长苏就是林殊。有时候,你看一个人的行动,比听他说话,更有意义。
  他把目光转向了林殊。
  ,“哼哼,若无苏先生的麒麟之才,朕恐怕看不到现在这个场面,难道此时此刻先生能忍得住什么都不说吗?在他眼中,他的几个儿子的谋算真不及林帅一子。他一直低估了景琰,若非太子一心的坚持与孤愤,也会有此时的局面。太子一直要一个真相。一个交待。对祈王兄对林帅对赤焰的交待。推手是长苏,可是整个朝堂的人心,归的是太子。
  “景运二十六年,陛下尚是皇子,遭人陷害,屠刀悬颈(祈王的境遇)。是你的同窗伴读、后来的赤焰主帅林燮拼死找回证据,面呈先皇(先皇比他好呀,还肯听人话,如果不听,让他做了祈王),才救回陛下一命(救命之恩)。景运二十九年,五王之乱血洗京城,当年林帅还是巡防营的一个统领,他亲率三百骑兵冲进禁军营,最终力保陛下登基(从龙之功)。开文十年,西晋失守,金陵围城,又是林帅,自北境千里勤王,血战三日,方平京城之乱(平叛之功)。无论是为友还是为臣,林帅从未负过陛下!太子和朝臣们今日所请无非是想还原当年的一个真相,陛下究竟是为何连如此理所应当的请求都不能答应呢?!”
  多少年沉封的往事,也许有些臣子不知,有些老臣知道,此时揭出,做为儿子,他是想父亲问一问,谁负了谁。
  箫选拚命要忘记的事情,如今一件件要面对。林殊质问的不是皇上和祈王的父子情份,天家父子为了皇位反目的屡屡皆是,一个犯忌一个等不得,祈王是冤,可是林帅更冤,他是扶持他登基的人,却落得乱臣的结局,而且还有他身后整个七万人的赤焰军,成了叛军。
  说不过人家了,恼羞成怒,拔剑刺向长苏。这时候,做为一个君王的颜面其实已经无存了,只是一个让怒火冲昏了头脑,不甘心失败的半疯子。
  景琰挡在了前面,他是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林殊,当年不能,今天不能,哪怕这个人是天子,也不能。他为小殊倒掉皇上递过来的毒酒,这一次是替他挡剑。朋友做到这个份上,情义千秋。箫选说景琰日后当了皇上,也会如此对待他的朋友,不会的,箫选没登基的时候,也不会为朋友挡剑,当年他自有一个面目迷惑了言候和林帅,但他不会替朋友挡剑,刚当皇上,就能把言候心仪的人弄进宫,他和景琰根本不是一类人了。
  景琰表态了:儿臣一向以皇长兄为楷模,但是儿臣却绝不会是第二个皇长兄。”是呀,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祈王,他最初的人生观都是祈王教授的,可是祈王的结局赤焰的冤案,十三年的孤绝与执著,他不是那个子不知父的祈王,他太了解皇上了,既然知道了,他自然不会做祈王。这句话半是表态表是警告,果然皇上的剑落了下来,对方不是那个任人毒死的皇长子,他也会反抗。而他的实力绝对在誉王之上,刚经历了誉王兵变的皇上,懂得了什么是绝境,什么是现实。
1234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袭人与晴雯

下一篇: 《 从矛盾冲突看理想价值实现的艰难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别离多,重逢少。无奈相见又分开。这世间总是离多聚少,重逢亦是一场安慰吧。故事深情,语言有味,这样的场景是值得细品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