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

作者:西木诗歌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6-13   阅读:

  
  ——在“长河文丛”首发式上点评龚安明集《风动心弦》
  西木/文
  我的凉州方言很重,也许大家听着很费劲。其实,听凉州话是很尴尬、很痛苦的事情。一方面凉州是佛教传入中原大地的第一站,鸠摩罗什在这里为翻译经卷先学习汉语(汉语里至今保留大量的凉州方言)十多年,他羁留后凉国十七年,对中土民情的熟悉,对凉州方言的语言文字运用自如,娴熟驾驭,加之他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使凉州方言很好地注入中原文化中。另一方面,凉州也是中原文化与西域胡人文化交融的地带,因此余秋雨先生在与北大学子的一次对话中说:凉州文化是中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符号,而要研究凉州文化,离不开对凉州方言的认识。它的发音既受制于中原文化发音的规范性制约朝向北方标准化普通汉语发音靠近,又受影响于一些西域文化发音的变音而保持了特殊地域的发音特色,从而表现出四调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唇齿音发音含混,发音部位气流振动的位置不准等缺陷,致使与外界的交流极不方便。但是凉州人对凉州方言是很坚守的,尤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你在外可以说普通话,但到乡下,到农村,特别是有你亲人的地方,你操一口普通话,可能会招致自己亲属甚至父母的数落,“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指尖可能会戳到你的脊梁。所以,乡音未改,是凉州人的一种文化坚守,更是一种凉州乡情的亲切,在这里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也许是更多凉州人至今操一口凉州方言的原因(笑)——所以,今天我有机会与会发言,大家听不懂凉州方言,这不是我的错,而是你可能没有更好的了解凉州文化(调侃-笑)。
  受马启代主编的指派,要我点评龚安明先生的集《风动心弦》,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昨天下午才拿到这部集,看过的内容太少;另一方面本人能否胜任这样的事情,我很忐忑。但受朋友之托,也尽力谈点浅陋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导——
  《风动心弦》这部诗集,它的内容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这很恰当,也概括性的反应了诗人创作这部诗集的心路历程。明杰先生在序里对这部诗集的定位很准确,他说:这是一部“用心灵拨动琴弦而发出的吟唱”;他又说:这部诗集“以深植于骨血深处的乡土生活为主线,以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事、风土风貌、古城特色、土地情怀为创作题材”的一部作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总是在他的感情涌发、提炼和倾注中达到统一,并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人与社会的脉络,从而体现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风貌和人文存在”。我尽管没有全部看完,但从看过的部分诗歌来看,我认为,这部诗集的优势在于——
  一是具有真诚深厚的乡土情结。在自反性后期现代社会来临后,城镇化建设使故乡情结在逐渐隐遁,故土或逃亡逐渐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农耕文明逐渐在缺失,这必然会引起人类对故乡和远方的怀念和坚守。其实,这仍然是我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和栖息追求,这部诗集在为我们构建着一个即将缺失的集体精神家园。
  二是平铺直叙,近乎白描手法的运用,读来通俗易懂,没有阅读阻碍,这显然是这部诗集的优点,诗人在创作中很少运用隐喻、象征等创作手法,诗意的寓言性也很少。
  但是作为一位诗人,当你的优点凸显的时候,也往往暴露出你的缺点,这就是我们在创作中阶段性进步的原因。我看到《假如,母亲是一条河》这首诗,很显然,诗人受余光中《乡愁》的影响很大。《乡愁》中把“乡愁”比做“邮票”“船票”“坟墓”,这三组意象是并列推进,有一个相同的意思就是“思念故乡”;但第四个比喻是把“乡愁”比做“海峡”,这个时候的意思有了很大的跳跃,意思也深化到“乡愁是对祖国的思念”上来,所以这是一首优秀的家喻户晓的好诗歌。龚安明先生的这首诗,也有四个设喻,把母亲比做“禾苗”“浪花”“扁舟”“垂柳”,这四组意象是平行并列的,没有推进,第四个“垂柳”意象的创造,应该是一个深化性的跳跃,但仍然没有跳出生活圈的思维,也没有哲思性的感触或者精神层面的提升。
  另一首诗是《编花的母亲》,我感觉到,龚安明先生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很好的借鉴和运用着古诗词启承转合的章法,第一节是全诗的“领启”,说“母亲是一幅油画”,2、3、4节紧承着从三个方面刻划这幅“油画”,5、6两节是诗意的转化,抒发对母亲这幅油画的感受,这很好,但最后一节是“合”,就是卒章显志的时候,却软弱无力,平庸地结束了全诗,也没有提升。我觉得,他在诗歌创作中注意章法,起承转合,水到渠成,是种好习惯。那些有句无章的分行式创作,也许正是网络性诗歌变坏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古诗词与现代诗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它就是“老祖母”与“新娘子”的关系。“老祖母”的血必须流淌在我们的身上,这是继承的问题,借鉴的问题;但我们不能让“新娘子”把脚裹成三寸金莲走路,这是发展的问题,创新的问题。我读了《白发的母亲》《炊烟的味道》等诗歌,我感到诗人在刻意追求句末的押韵以求得韵律的和谐,修限性短语的过多运用,形成语言的硬块,我觉得,这恰恰破坏了诗意的自由表达。现代诗的韵律应该是意象跳跃组合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韵律,它就像拍皮球一样,用力的大小,可以决定拉长拍还是压短拍,弹跳的频率就是一种自然的节奏。另外,现代诗人应该是最会运用和精通名词的人(简明语),也是最会运用名词创造一组组意象的人。意象之间必须打通关系,一意贯之,这就像一个黑暗隧道里的几盏明灯,都是为了照亮这个通道的。这一点上,龚安明先生许是努力的方向——
  【会后题外话】我常常不屑于文化上的妄自尊大,有些人总觉得现代诗没有什么衡量标准,把古体诗当作真正的诗歌,把现代诗当作没有水准的白话文分行写作。这其实是不正确的,你不懂得现代诗的象征性、寓言性、和博大的隐喻性;你不懂得现代诗意象创造上的技巧和高贵的内涵;你不懂得现代诗有机节律的调和和最大限度的对人性本质的思考,你就不配谈现代诗。相反你要以古体诗的标准衡量现代诗,那也是极为荒谬的。人类已经进入自由、活泼、紧张、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你还想着旧时代的裹足前行,可能吗?并且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适应于本时代生活节奏的文学形式。我这样的批评,并不是对古体诗写作的否定,古体诗的精髓像我们老祖母的血液一样必须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古体诗的学习和借鉴,是每个诗人长期的文化修为。
  我常常对两种对待现代诗的行为持怀疑和批判态度:一则是有人下笔就写出了现代诗;一则是认为现代诗是没有难度的随意写作。前者有个例子,我曾熟悉一位朋友,2013年我的两部诗集出版了,他看后说也要写诗歌,于是就大量的写分行文字的“诗”,不久纠缠我写评论,我没有答应。因为我内心很可笑,我研究了三十多的诗歌,在人家眼里就这样好写(当然那不是诗歌,是情趣性的分行文字)?这之后,他也便担任什么诗歌网刊一类的编辑(至今我不敢接受任何诗刊的编辑任务),在互相的吹捧下,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成了著名的网络诗人了,问题是有些所谓的编辑诗人,真的也不知道诗歌究竟为何物?这个例子,说明了网络诗歌兴起的同时,也是全民性诗歌变坏的原因。
  另一个例子是,有位写散文的朋友,常常调侃的一个话题。他认为现代诗是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他认为诗歌写作纯属无意义写作,像“夜半驴叫”。这里面我觉得还是文化修为的问题,也是个别“文化人”胸襟的“大”与“小”的问题。言者必有己虑,莫过于在否定他体价值的同时,凸显我体价值的凤毛麟角,这实为妄自菲薄的表现,“夜半驴叫”的自然属性里有三个因素:一曰饥渴;二曰发情;三曰得病。否则夜深人静了,不好好卧槽,叫喊什么?而要让这种自然属性化作文化属性,“孺子牛”的参照、暗夜的低诉与呐喊,或者喻为“性饥渴”——夜半老驴发情,瘙动不安——对性禁锢的反抗,哪一种比喻不好?而非要把它比作现代诗人的“夜半驴叫”,实在不雅——这是玩笑。
12
  审核编辑:平平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我的梦,你的痛

下一篇: 《 回味炒面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平平:
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这回音声声入耳入心。诗人所感兴趣的事情,当然不是那些凡俗速朽的事情,他积累不了多少物质的财富,更不能开疆扩土,仰或成家立业。但他永远在探求生命存在的真相,这就像常人不敢撩起佛的面纱,面对于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躯体,感到无形而巨大的魔力,他不敢抬头凝视,但他感到佛会给他们幸福和平安。有如神笔,功力深厚。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高度概括了一本诗集和诗人的心路历程。西木老师真诚深入地分析了诗作的优点和不足,使这回音格外自然而充满节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5

  • 三旬

    深夜读文,醍醐灌顶。我爱诗,但也自知没有诗才,对很多“分行白话文”也持保留态度,但却说不出一二,这次受教了!还请老师多多赐稿,很期待呢~~

    2016-06-17

    回复

  • 远牵

    那位写散文的朋友,是不是唐老师哈哈,严重怀疑一个  —     —      
                                                         L  
                                                        —— ,
                                                      

    2016-06-14

    回复

  • 沁芳闸

    原来那天西木老师也在,哈哈。韵姐,好幸福。我是听不懂唐仪天唐老师的话,那天接电话,没几分钟,我说,唐老师,咱们还是QQ里聊吧,我真的真的不太听的懂。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南方人是听不大懂,但唐老师说得慢时我仔细听还是能知会一二的。:)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南方人是听不大懂,但唐老师说得慢时我仔细听还是能知会一二的。:)

      2016-06-13

      回复

  • 西木诗歌

    问好编辑平平,这名字给人安全福祉的感觉,喜欢!

    2016-06-13

    回复

  • 平平

    问好。韵姐姐,带我穿越到唐朝吧。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凉州方言我确实听不大分明。孔雀老师说它是唐朝的普通话,倒也是很贴切呢。我想以后多去几次唐朝,这凉州方言应是会越来越熟悉的吧。
    问好西木老师

    2016-06-13

    回复

    • 西木诗歌

       嗯,那天我觉得你一直在听天书,所以我基本与你没有沟通。小波似乎还能听懂几句!但也交流很少。并祝安臻!

      2016-06-13

      回复

    • 落叶半床

       身临其境了呢。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哈哈:)希望以后能听懂六七分

      2016-06-13

      回复

    • 西木诗歌

       落叶半床,是种意境,也是一种伤感。好诗意哎!问好!

      2016-0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