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

作者:西木诗歌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6-13   阅读:

  
  上面两个例子(请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我要谈的是一个文化包容与谦逊治学的问题。文学与文史的兼容;小说散文歌等文体的兼容;古文体与现代文体的兼容等等。任何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的做法,对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没有好处,相反表现出自己的愚妄和狭隘。一位作家、人、或者希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应该是全面吸收各种文本精华并集于一身的人,而要一己之长否定其他文体文本特点的做法,显而易见还是无知的表现。
  我曾读到《瓦尔登湖》这样的散文,感受到一种大境界大胸怀的感染。也因此使我越来越热爱大自然。我曾今在阅读旁批中这样写道:“我想,大自然是最原始的文学剧本,要想写出像《瓦尔登湖》那样的智慧杰作,就必须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那些最微小的事物身上折射出来的自然科学,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哲学和思想的启迪也是,当然意的发现也是如此。我们行走在诗意的河岸上,内心总是充满了激情与美好,这就是一种诗意的原始冲动,只是那种灵感的东西,像海浪一次次拍打着你的内心,你不得不把真善美的情感释放出来,这就是艺术。艺术源于自然。那些不能够成功吸取大自然精华的诗人肯定不会是优秀的诗人,因为显而易见的事实,那些经典的史诗语言,就像《佛经》《圣经》《吠陀经》或者《古兰经》等的语言一样,那些语言发出的对象,都是肉眼正视的对象,仍继续全部展示在视界之内,至于心眼所做的是把这些对象包裹在神性之光中,或者试用暗语和倒转,它认出世间的对象披着一切真善美的外衣。这件衣裳在获得心眼的力量后,变得透明纯亮起来。实质上,对于心眼来说,世间一切艺术都是自然的伪装。问题是更多的作品因缺少这些因素越来越不值得一提,那种缺乏自然的博大,充斥着人性的狭隘,目光短浅,或故步自封,或自娱自乐的码字游戏,真的显得使诗歌死亡了。其实,诗歌并没有死亡,诗歌以它独有的特质呼唤着人性的真善美,诗人们因为远离大自然的缘故,诗歌成为一种伪情的工具,他们虚伪的圈定疆土,良莠不分。公鸡发情了叫声格外的响亮,那不是歌声;白天鹅从静静地湖面划过,是再优美不过的画面。我们却在生存自然的劣化中越来越少见,越来越置若罔闻。”(摘自西木散文《喀纳斯湖的夏天》)
  现在,我还是把话题回到“夜班驴叫”的问题上来吧!神话和传说是人类文化的源头,自然的叙述是文本的最高境界。其实,传说,是在努力寻找着一种人类生存过的时空定位,它往往比那些“裸露状态”的哲学更从前,也比那些所谓的正统文化更超前,它往往是人类生活在大地上实际经历过、且更有概括性的精神动机;而自然叙述,其终极意义还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某种昭示,宗教的某种实际计划,是让每一个生命体达到神圣生活的地步,这种共享性的创造,实质上还是离不开大自然对人类的启迪。是的,“是你,是你那些疏离的面孔/没有看到光芒灿烂的东西”,大自然的神性,是一切智慧的来源,并不是对谬论的承载。我想“夜班驴叫”正是后者所不能取的罅漏。
  “确实,天地造化万物,也造化作家与诗人。诗人所感兴趣的事情,当然不是那些凡俗速朽的事情,他积累不了多少物质的财富,更不能开疆扩土,仰或成家立业。但他永远在探求生命存在的真相,这就像常人不敢撩起佛的面纱,面对于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躯体,感到无形而巨大的魔力,他不敢抬头凝视,但他感到佛会给他们幸福和平安。事实上,佛什么都给不了他们,但他自此后感到身心的放松和宁静,他依然如前的贫穷,依然如前的得着疾病,但总就觉得神灵已经给了他开化,他的心理轻松了,精神也抖擞了许多。其实,文学就是这种东西,它的力量是稳而不显的。所以我常常认识到诗人是活在佛的身体里的人,所以对时间来说,就没有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不知道积年累月的创造,究竟为了什么?这难道不能说“唯有对真相的追求是永垂不朽的”吗?诗人依然那么孤独的活着,因为生性的孤僻和怪异,让他们像古代的经典史诗,晦涩不解。但经典必然是智慧、勇敢和气量的交织与超越,若要让诗歌消失,就像让大自然消失一样不可能,诗人是自然的儿子,而自然赋予诗人超强的智慧、勇敢和气量,也赋予诗人孤独的身躯,因为独善其身,他才有更自由,更随性的上路,更坚定的丢弃备受世俗推崇的各种享受,毅然穷其毕生、持之以恒的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摘自西木散文《喀纳斯湖的夏天》)我真的很反对那种盲从式的跟风或者被别人掌控着命运方向的前进,总觉得这不是自己的进步,而是步人后尘。
  因时间关系,就谈这么多吧。正确与否,请在座的诗人、评论家提出批评斧正。
  谢谢!
  (会后回忆整理,稍有改动)
  2016年4月22日于济南
  
12
  审核编辑:平平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我的梦,你的痛

下一篇: 《 回味炒面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平平:
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这回音声声入耳入心。诗人所感兴趣的事情,当然不是那些凡俗速朽的事情,他积累不了多少物质的财富,更不能开疆扩土,仰或成家立业。但他永远在探求生命存在的真相,这就像常人不敢撩起佛的面纱,面对于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躯体,感到无形而巨大的魔力,他不敢抬头凝视,但他感到佛会给他们幸福和平安。有如神笔,功力深厚。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尘世的风拂过心弦留下的回音,高度概括了一本诗集和诗人的心路历程。西木老师真诚深入地分析了诗作的优点和不足,使这回音格外自然而充满节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5

  • 三旬

    深夜读文,醍醐灌顶。我爱诗,但也自知没有诗才,对很多“分行白话文”也持保留态度,但却说不出一二,这次受教了!还请老师多多赐稿,很期待呢~~

    2016-06-17

    回复

  • 远牵

    那位写散文的朋友,是不是唐老师哈哈,严重怀疑一个  —     —      
                                                         L  
                                                        —— ,
                                                      

    2016-06-14

    回复

  • 沁芳闸

    原来那天西木老师也在,哈哈。韵姐,好幸福。我是听不懂唐仪天唐老师的话,那天接电话,没几分钟,我说,唐老师,咱们还是QQ里聊吧,我真的真的不太听的懂。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南方人是听不大懂,但唐老师说得慢时我仔细听还是能知会一二的。:)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南方人是听不大懂,但唐老师说得慢时我仔细听还是能知会一二的。:)

      2016-06-13

      回复

  • 西木诗歌

    问好编辑平平,这名字给人安全福祉的感觉,喜欢!

    2016-06-13

    回复

  • 平平

    问好。韵姐姐,带我穿越到唐朝吧。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凉州方言我确实听不大分明。孔雀老师说它是唐朝的普通话,倒也是很贴切呢。我想以后多去几次唐朝,这凉州方言应是会越来越熟悉的吧。
    问好西木老师

    2016-06-13

    回复

    • 西木诗歌

       嗯,那天我觉得你一直在听天书,所以我基本与你没有沟通。小波似乎还能听懂几句!但也交流很少。并祝安臻!

      2016-06-13

      回复

    • 落叶半床

       身临其境了呢。

      2016-06-13

      回复

    • 韵无声

       哈哈:)希望以后能听懂六七分

      2016-06-13

      回复

    • 西木诗歌

       落叶半床,是种意境,也是一种伤感。好诗意哎!问好!

      2016-0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