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篇小说 >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

上山下乡的“二梯队”

作者:思安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8-01   阅读:

  
  热心人杨德兴,也就是家资约千万的男性老板,经常牵头组织联络我们聚会,可每次聚会都是喝酒玩牌,抑或发发牢骚,我不太喜欢这种场合,所以很少参加他们的聚会。
  三、踏上征途
  公元1970年的11月30日,农历也过了霜降,初霜的出现,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干枯的枝条上稀疏的黄叶淡然地承受着霜风的袭扰,几片随风飘洒的黄叶,毫不经意的飘落在行人的身上,似在悄悄地告诉人们,冬天来了……
  连着几天的濛濛细雨,给灰暗的天空拉上了一块浅蓝色的幕帘,让人感到窒息。但是,整个广场却散发出一派喜庆的味道。16辆解放牌大卡车一顺溜的排着,每辆车的车头都扎着一朵鲜红的大纸花。被雨淋湿后显得萎靡不振,车厢两边是红底黑字的大幅宣传标语。经雨水一淋,那斑驳的痕迹,恰似即将出嫁的新娘与养育多年的母亲相拥告别时脸上布满的道道泪痕。“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的锣鼓声此起彼伏,听起来十分刺耳。“快点给我走,快点给我走”!9.10分,扩音喇叭传来了一个浑厚低沉的男中音:各单位注意了!各单位注意了!同学们注意了!请按车号上车,请按车号上车。交通系统一、二号车、商业系统三、四号车………。我们46个轻工系统的分别上了十五,十六号车。说实话;此时此刻的情景,不说是刻骨铭心,却足以让人走进棺材都难以忘怀。即将离开家乡的我们和前来送行的家长们,那呆滞而拉长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到丁点儿笑容。每个人都耷拉着脑袋,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默默地在内心深处祷告。而我的父母则干脆就没来送我。10点整、车子开始缓缓启动,车上的我们开始和送行的家长亲友们频频挥手告别……
  此行的我们没有高呼口号,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激昂雄壮的歌声。只有车轮碾在泥水中滋滋的声音,就连喊出的爸爸妈妈——再见和爸爸妈妈——保重,都带着哽咽的唏嘘声……
  此次上山下乡的情景与68年那次迥然不同。68年那次是由各个学校动员组织的,因为他们刚刚从狂热的文革中过来,满腔激情还在体内熊熊燃烧!热血还在继续沸腾。他们高呼口号,唱着激越高昂的歌曲。他们很象一群即将出征的勇士。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英雄气概。真的,那次我和爸妈去送大哥和二姐,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激越澎湃的场景。整个广场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就连欢送锣鼓的声音也是那么悦耳动听。“咚咚哝咚锵、咚咚哝咚锵”,翻译过来就是“我就是要走、我就是要走、我就是要走、走、我要革命去了”。锣鼓声、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绽放着愉悦和欢快的笑脸。如果说;68年那次上山下乡的场面充满了欢乐、激情和豪迈。那我们这次下乡的场面、就只能用抑郁、凄凉和悲壮来形容较为恰当。仅时隔两年,同样是上山下乡,而给人们留下的感觉既是如此大的反差。因为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对上山下乡运动的伟大壮举、以及我们的前途和未来是一片茫然。大人们在思考,我们同样在思考。此一去又将是怎样的结局呢?大儿子大女儿(哥哥姐姐们)已经去了两年多了。他们在乡下遭受的苦难也有所耳闻,况且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丁点儿回城的希望。现在又是小的(我们自己)要走了。你说,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的心情当用什么词来形容?特别是此时的父母们。包括高音喇叭里喊话的那个浑厚低沉的男中音。我敢肯定他也是即将就要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的某一个孩子的父亲……
  灰濛濛的天上,
  细雨打湿衣裳,
  美丽的江阳啊!
  我可爱的的家乡。
  长江渡口送我去远方
  告别了爹娘,
  告别了故乡,
  未来的路
  多么曲折
  多么漫长,
  从此我将生活在偏僻的异乡。
  迎着朝阳,伴着月光
  修理地球,地老天荒……
  四、父亲
  16辆解放牌大卡车冒着蒙蒙细雨,载着我们沿城区的主要街道缓缓前行。这时在街边注目送行的人流中我忽然看到了一个佝偻的身影,他那饱含深情的眼神向我们的车队投射过来一束忧郁的光。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挥舞着小手、言不由衷地喊出了今天的第一句话:爸爸!爸爸!再见!他似乎听到了我的喊声,扭头向我喊的方位搜寻着,随即抬起他那宽厚的大手使劲的向我挥了挥,此时的我分明看到了父亲眼眸中闪烁的泪花。随即他低下了平时都高昂着的,两鬓已经斑白的头颅,掏出手绢擦拭着湿润的眼眶!
  刹那的功夫、前行的车子载着我们渐渐远去。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我也是在我儿子考上大学,在我们为他送行的时候。才真正地体会到了父亲来送我时的那种心情。要知道、当时父亲所送走的是他宠爱的,也是最后一个留在身边的才刚刚满16岁的小屁孩……此时的我早也忘了这是在去上山下乡的路上。微微闭上湿润的眼睑、一屁股坐在自己的背包上。让思绪任意地飘飞……
  1954年阴历5月初5晨时,一个瀛弱的小生命在晨曦微露时,呱呱坠地在一个小资本家成分的家庭里。父亲思来顺开有一间从爷爷手里继承下来的,专门从事二胡、京胡生产的手工业作坊,名下有二十多个(徒弟)工人,其实父亲和母亲都是亲自参加劳动的,按理应该是师傅师母与弟子们的关系。不知怎么弄了个“小资本家”的成分。母亲多玉兰也是爷爷的爱徒,她心灵手巧所以很得爷爷的赏识,母亲的实际年龄比父亲大两岁,在爷爷的撮合下,父母亲于1949年结婚先后生下三个孩子,大哥思贤、二姐思文、再就是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是最乖巧的一个,大哥胆大妄为,人很聪明,高68级的属“老三届”的,文革时跟在别人后面屁颠屁颠的差不多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武斗时期是一造反派的小喽啰。曾被子弹打穿过大腿,幸好没伤骨头,也没留下后遗症。父母亲为大哥的事很伤脑筋。二姐年长我两岁,人长得很标致,可就是稍微笨了点。虽说她读的是民办中学,可总算是跨进了初中的校门,算来应该是68级的初中生,也属于“老三届”的。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三个子女中挨骂的总是二姐多些,这肯定不是父母亲重男轻女,其实母亲很爱二姐。父亲读过两年私塾,这在解放初期应该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心地善良,为人处世非常厚道,朋友也多,邻居关系处的很好。但凡逢年过节都要帮隔邻舍壁写点对联,总之是有求必应。父亲还经常手把手的教我们读唐、背三字经、有时也写写毛笔字。父亲常常拿我和二姐作比较。你看:“人家三娃读几遍就背得了,人家比你小弄多,字也比你写得好,作文也比你写得好”。所以二姐恨死我了。现我们两姊妹每当谈及此事都还好笑。虽然父亲去世也快三十年了,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常常在我的脑海中蕴绕。甚至有时还跋啦在父亲那宽厚仁慈的背上。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为了怀念父亲的仁慈和善良,我们每年的春节和清明都要到父亲的坟前寄托哀思。在去年清明节为父亲扫墓时,激情奔涌填下了江城子《悼父亲》这首词。
  江城子《悼父亲》
  二十九载隔阴阳。诉衷肠,两茫茫。草长蒿密,孤冢好凄凉.香火纸钱烟袅袅?未叩首,泪成行。
  闲来与父弈棋忙。石桌旁,背章。竹条鞭股,梦里睹慈祥.日月如梭情未了,承父训,孝廉昌。
  (为人正直、勤劳善良的父亲离开我们也整整29个年头,享年59岁,为一家六口人的生活所迫,终因操劳过度,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五、知青生涯
  我们的车队缓缓驶出广场,随即分成两队由东、南方向出城。我们属于向南方向的一队,从蓝田渡口上岸后急速驶由321国道向南而去。短短的150公里路程走了近8个小时。终于在傍晚7点左右到了目的地---叙宁县团山公社。这时也只剩下我们一辆车了,46名知青和一个带队干部。来接我们的干部和社员早也在公社礼堂外等候。稍事休息后,公社副书记兼知青办刘主任开始点名分配。思安、扬德兴、刘永明大石黄家口。王晓琳、曾唯欣、李家珍大石刘家凹……话音一落,迅即走过来几个头缠白(黑)帕面容黝黑、憨态可掬的队长和社员,热情的拿过我们的行李,稍作自我介绍后,我们大队一行十多个人赓即踏上了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虽说还是初冬季节,但山区的温度显然要低很多,刚下过雨的路很滑,我们小心翼翼地跟在他们后面。冰冷的山风在微微冒着热汗的额上轻轻掠过、顿感丝丝的寒意袭来,走着走着天完全黑了下来,一弯新月慢慢上了树梢。社员们点燃了准备的火把和马灯,我们也拿出了配购的手电筒。虽说我们这一路人多,但第一次走在这样寂静的旷野中,难免有些胆怯,我不停地用手电四处乱照,一有风吹草动,那是心子把把都抓紧了。我们几个早也累得气喘吁吁,不停的问队长;还有好远哦?队长笑呵呵的说:不远了,不远了,他们几个就在前边,我们再翻两座山就到了。这时刘家凹的王晓琳们又和我们分手。剩下我们仨紧跟在队长他们的后面继续赶路,山越来越高,大约又走了一过来小时,隐隐约约看见前面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闪烁,随着几声犬吠。距离在不断的拉近,火光也越来越亮,攒动的人头隐约可见,又经过我们三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三点钟在半路吃的包谷饭早也变成废物排泄出去。肚皮里头咕咕直叫,哈哈!我们终于到了。
  审核编辑:高轩过   推荐:高轩过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高轩过:
作品语言朴实,行文细密,一点一滴的记录了一段岁月的酸甜苦辣,同样是青春,但这青春充苦涩,同样是岁月但这岁月激励我不断自强,文章把情感与气氛把握的很好,非常感人。适当的注意一下情节的安排,做到转折有致就完美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思安rF-

    重温旧作,尚有一丝的感动

    2019-12-03

    回复

  • 思安

    谢谢高轩过副主编,我会接受您的建议,慢慢修改!

    2015-08-04

    回复

  • 喻芷楚

    一段历史可见中国人到现在也不明白乡村的重要性每个人只是想着现有的安稳,城市的魅力,又何及乡野的魅力?每个都抛弃她宁愿入城被人骗被人坑,国家的杯哀,国民的杯哀

    2015-08-01

    回复

  • 高轩过

    以后再有超过二万字的作品,建议分节发,很多人是用手机看,太长了眼睛受不了。

    2015-08-01

    回复

  • 高轩过

    这是一篇让我又一次陷入对那段岁月的深刻震撼的好作品。

    2015-0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