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评诗】也谈余秀华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作者:高骏森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5-05-08   阅读:

  
   她歌的第二节似乎和第一节完全脱离了衔接,有点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什么火山在喷,河流在枯,被关的政治犯,无家可归的流民,枪口下的麋鹿、丹顶鹤,这些几乎都是在写天灾人祸,人文道德等现象,和爱和性一点都不挂钩。正是她这第二节和第一节搭不上边,才真正和歌的题目挂上了钩。我们都知道,人的这第二节正是如今我们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在关心的话题。作为余秀华,她也是一名国家公民,尽管身份特殊,身体特殊,但是她的精神不特殊,作为女人,她有普通女人的需求,作为诗人,她有诗人悲天悯地的心,从关心自己到关系人类,到关心整个自然界的生灵,她都一一写进了自己的诗中,而且,她的这些书写是从自己的需求延续到整个自然界的需求连在一根筋上没有掐断,可见,人文情怀是多么的高远。看到这里,你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看似和第一节无任何关系的,其实是紧密相连的呀。
   第三节,和题目完全挂钩了,三行,都是诗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睡”自己要“睡”的人。而且,这个“睡”还是要冒着极大生命危险去的,“枪林弹雨中”、“黑夜摁进黎明”、“奔跑”,为什么会这样?第二节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所以,第三节就非常好理解了,因为为了第一节里面那满怀真正浓郁浪漫的爱,尽管这爱来的非常危险,但也必须要义不容辞的去,否则,第一节就是多余的。通过读第三节,结合第二节来静思,诗人这里的“睡你”,看似邪恶意淫,实则,是一份美好良善的人间大爱,是“爱你”,而非“睡你”。因为这是诗歌,诗歌不善于像散文那样说得清清白白,它善于转化和借用。理解这点,就不难理解这首诗了。
   接着看第四节。第四节和第三节是上下衔接的,第三节诗人说到尽管去“睡你”会遇到很多危险,但她始终相信自己能到达目的地,因为作为诗人的她,相信人间还是良善的,会对一个弱势女子手下留情,也会为她的故事而感动放下手中的猎枪。但是,她也清楚地知道,尽管人间大爱远远多过恶魔,但恶魔也不是不存在,甚至,有些恶魔还会扮演成大爱来引诱她上钩,但她仍然会坚定目标,无怨无悔,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决定该做的事,无论遇上任何阻碍或付出代价,都要豁出去。这样就是死了,也无憾。
   最后一节,就是她坚定如铁的目标,也是心底最想说出来的话。
   分析、解读完了,但似乎留给读者的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一开始说这首诗是写性爱的,当分析到第二节、第三节的时候又说到是在关心人类、自然,与性爱无关,但到了第四节貌似又回到了性爱,感觉很矛盾。其实,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当你理清头绪了,也就不矛盾了。这就是诗人,这就是诗歌,写诗的人可以人在屋里坐,心和灵魂却分文不花在周游世界。这首诗我们再简单一点来解释,就是诗人说自己在这个社会是一名底层的弱势人物,犹如那些自然界弱势的鸟兽一样,时时受到欺凌与威胁,但她的心与灵魂并不弱势,无论社会再怎么现实,她都要奋勇的靠自己的优势去改变自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想要的目标,尽管最后真得没有得到,也无怨无悔,因为在有生之年,自己努力了,奋斗了。
   现在看来,她真的做到了,诗刊编辑刘年的发现,不正说明了这一切吗?
   这的确是一首好诗,无论你是把它当爱情诗来读也好,还是当性爱诗来读也好,或者,把它当成其它内容的诗来读也好,反正,只要你能通过这些句子展开丰富联想,能博得身心愉悦,就足够了。无需论诗好或不好,脑瘫或不瘫,身份高贵或低贱,这些都与诗的质量好不好,读者爱不爱这首诗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硬要说她的诗歌还是写得不好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去读读她的与爱与性无关的诗作,如《五月的水系——吊屈原》、《写给儿子》等作品后,我们再来评。
   当然,我在这里虽然说她的诗歌写得好,甚至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也不是说她的诗歌写得就无人能比了。我只是说相对而言,她的诗歌是属于上乘的,反正我写的是远远不能和她比的,也写不出她这样的作品出来。但人无完人,作品也一样。老子的《道德经》同孔子的《论语》从古到今都一直有人在批判呢,更不要说余秀华了。
   2015.2.5—2.7广州白云
12
  审核编辑:一碗凉茶   精华:五出眉心

上一篇: 《 浅说诗之味

下一篇: 《 读余长城的《人蚁之间》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一碗凉茶:
继“乌青体”诗歌引发大众热议后,今年被媒体成为“天才诗人”的湖北农妇余秀华的诗歌再次引发大众热议。其中除开作品本身,还包括大众在对诗歌的吐槽、恶搞和围观人群的追捧上。余秀华的诗歌行文质朴、感情浓烈,有疼痛、有质感。加之余秀华是普通的农妇,却有很强的文字天赋,再加上从小身患脑瘫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讨论对象。回到她的成名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上来看,是有些标题党嫌疑的,有部分读者关注到这首作品,或多或少是被标题产生好奇。


往期编辑   五出眉心:
诗人解读诗歌,更深入更细微,更有意味。 余秀华的诗,更彰显了社会底层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执着追求,以及预想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艰辛与危机,但这并不能阻止诗人执着的热情与脚步! 骏森能走近诗人与作品去切身体会与经验,又能跳出诗人与作品本身,站在一定的审美高度去理解与剖析,不仅引领读者从某种意义上去深入体会与感悟诗作,而且还运用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正确理解与欣赏诗歌作品,真地很不错。 支持好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