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

读元辰评论文集《现场批评》

作者:黄叶斌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1-28   阅读:

    ——读元辰评论文集《现场批评》

  作为网络文学的新兵,去年我在网上结识了荆楚网·东湖社区文学原创新散文栏目的版主元辰先生,并且冒昧向他索要个人作品集。没想到,在很短时间内,我就收到了他的一本感悟式文学评论集《现场批评》。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要翻阅其中的一两篇文章,或吟诵、或思考、或复读,好像在和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促膝谈心,似乎在观摩我国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史,其肯綮入心的批评令人玩味,其鞭辟入里的剖析教人信服,其深刻独到的感悟使人深思,其执著跋涉的拓荒者形象令人钦佩。元辰先生的文学批评水准和帮扶奉献精神在网络文学界有口皆碑,网友的推崇和信赖更加深了我对他的认识与理解。
  《现场批评》文学评论集,是作者10余年来网络文学批评言论的汇集,是作者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的梳理与总结,是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项文学创作实践,也是写作者的别样姿态和网络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本文集30余万字,分为“文本对话”、“阅读回应”、“文友漫评”、“文体探微”、“文心若禅”、“网坛纵论”、“感悟源流”等七个部分,实属“现场批评的探索之作、草根批评的写实之作、底层文场的心性之作”(作者语),他为我国传统文学批评开辟了一条新路,为网络文学批评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当代文学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一、感悟式批评的形式与内容

  批评,或曰评论,是对文学作品文本的评价评论,是指出其优劣的一种文学创作方式,也是评论者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从《现场批评》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感悟式批评在形式、内容、作用和意义上的本质特征。
  从形式上看,现场批评,即感悟式批评,是相对于学院派史家文学批评而言的。在空间上,是处于现场的田野式的草根的底层的形态;在时间上,是业余式的即时的零碎的形态;在篇幅上,是随感式的短小而自由的形态;在性质上,“多是使用轻武器快速、准确扑向目标的阻击战”;在角度上,可以是针对文本的具体细致的微观批评,可以是针对作者数篇文章或文集的中观批评,可以是针对作者群的风格或流派的宏观批评;在方法上,作者主要采取三种批评样式,即推介式、引导式和点评式。这种读后感式的批评,可以回应作者的质疑,可以附和作者的观点,可以引申文本的意义,可以揭示文本的内涵,可以挖掘文本的意蕴。正如作者在文集中所说的,“随心所欲地阅读、评点、讨论以至争论,借别人的脑袋磨自己的脑袋,借少年的意气驱自家的暮气”,“把别人的思想、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然后用自己的话阐释世界”(p257)。总之,这是批评者把文学作为促进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是收获友情与娱乐的一种游戏和一种声音,是对批评对象的尊重和警示的一种击打,是作者十分看重的一种创作姿态、生活姿态与心灵姿态。
  从内容上看,现场批评,主要涉及到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文本,网络文化的利弊与发展。如《文学将在读屏中重生》一文,作者将汉语网络文学的新生、成长、发展、成熟的轨迹分析为萌芽期、疯长期、盘整期和成熟期,指出了文学在网络中重生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出了网络文学的三大症状:网络印记强大,文学印记弱小;网络是喧嚣的,文学是沉寂的;产量惊人,质量平平。这些真知灼见已经被研究者写入“网络文学论纲”之中。如对《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一书的评论,作者对这部关于知识分子命运和精神走向的反思之作,进行了理性的解剖和历史的总结:反右斗争给历史和人文的惨痛教训是民主的代价、知识的地位错移、仁慈的缺失、群体人格缺损、东欧参照系的阴影、二元结构的对峙和教育的扭曲等方面,并由此提出了“重塑中国知识分子集体人格”的命题,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还有如《狼图腾:狼吟中的振奋与遗憾》、《一领侠衣网上飞》、《浸蚀要离》、《青春漂泊的痛感与美感》等文,都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扫描与尖锐酣畅的个性化表述,令人受益匪浅。还有大量的是对网上文本的片言只语的即时性批评,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或鼓励,或开导,或感悟,或点评,犹如心得展示、语录印痕、心语飘飞,点滴或瞬间的见识、智慧、思考、灵感皆化为智者的梦语、朋友的密语、思想的谜语,给予网络文学作者一种偶遇知音的惊喜和心灵抚慰的快意。总之,公正友善地对待新老网友的每一篇文章,不论亲疏年龄性别职业地域之差别,是网络文学批评者应取的一种写作姿态,也是元辰先生的一种为人姿态。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作用来看,其效果是明显而有益的。对于批评者来说,这是一件苦差事,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写作,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并确定作品的文学定位,需要关注作者对批评的意见反馈;这是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默默地奉献,批评者不求任何物质上的回报,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功名禄利,只是“为文学担当起催生或保姆的作用”(作者语);这也是一种容易得罪人的事,在阅读与阐释文本中,往往因为作者和批评者的审美观、艺术经验之差异,在认知、判断、理解、感悟等方面会自然形成一种落差,也就可能会使批评对象对批评产生或欣然接受、或心理抵触、或虚假迎合、或反唇相讥、或恶意排斥的种种现象;或者说,对于捧场的奉承话爱听,对于质疑的批评语反感,因而有时还会落下“文人相轻”的话柄吃力不讨好。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批评是一种精神的扶持或救赎,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或对话,是一种审美的提示或干预,是一种经验的交流或补充,是一种朋友的寻觅或交往。试想,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于茫茫人海中结交文友,并且能够听到网友的诚挚的批评之音,岂非人生之一大乐事?相反,如果文章在网络中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岂非文学之一大悲剧?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意义来看,它只是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一种艺术品种,是文学评论中的一种现代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快捷时尚便利的个性化观点的亮相。一方面,批评是批评者的一种自我超越,在阅读、思考、感悟、阐释、点评文本中,不断提升批评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一方面,“力求使公共艺术经验成为更多作者的私人经验”(作者语),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以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文坛的繁荣和发展奉献绵薄之力。其实,这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它既可使批评者保持年轻心态和自由自在的创作立场,始终在文学现场面对鲜活而原创的网络文学,“看到更广阔的社会与众生的灵魂,加快信息收集和更新流变的速度,坚定创作信心”(作者语),从而改变批评语流,乐于为网友服务;另一方面,批评也为大量文学后备人才的产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和现实的可能——因为“文学青年的血是治疗精神阳痿最好的激素”(作者语)。在文坛鱼龙混杂大浪淘沙中,真正有文学天赋的青年才俊定会脱颖而出,那么,文学批评也就功不可没了——在发现、推介、激励、完善、超越中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

  二、感悟式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感悟式批评方式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元辰先生已经从个人实践的自发阶段上升到理论探索的自觉阶段。这种阶段的转换,可以从他的文集“序言”中找到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探索轨迹。
  现场批评的目的,在于使作者认清作品的文学价值,发现文本的创作得失,明确写作的努力方向,因此,元辰先生将这种批评的理论归结为四点:一是对文学本真与公共经验的认同与遵守;二是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对经验的指认;三是对现场氛围的把握和形式内容的选定;四是批评文本与批评价值独立性的追求。这里面,作者重点强调的是批评者本人的人文素质或艺术修养对文本现场批评的价值与作用、要求与规定。如批评专业素养的培养,在于批评者平时对创作经验的概括提升和对公共艺术经验的把握;识人知文的评论基本功,在于批评者的判断建议中是否具有艺术理性和启发思考的作用;现场批评的态度和言辞的运用,在于批评者因人因事因时的选择和有分寸的表达;作为一种可供独立阅读的艺术品种,现场批评更是对批评者本人的学识、知见、文采、性灵的考核和验收。或者说,作为一个合格称职的现场批评者,他必须具备独立人格、知识水准、敏锐眼光、表达技巧和感悟能力。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现场批评,网络文坛上的热闹更多的是随心所欲、浅尝辄止、有感而发、提升人气的回帖和顶帖。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元辰先生的《现场批评》文集中,已将他的理论与实践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网络文学的评论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123
  审核编辑:吟湄   精华:吟湄

上一篇: 《 学诗的感慨

下一篇: 《 看《阿甘正传》

【编者按】 执行站长   吟湄:
感悟式批评,即批评者在面对作品时,从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以直觉体悟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整体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并带有极强个人审美体验的一种批评方式。感悟式批评曾经经历过八十年代后期的主要批评方式到后一阶段受到学院式批评与商业式批评冲击的式微到近一段时期的逐步跃起,其长久植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中是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息息相关的。本文结合《现场批评》一书,将感悟式批评从内容,形式,理论,实践,创新,思考诸多方面,从网络文学批评的角度作了一个综合,全面,严谨的介绍与分析。并对《现场批评》一书中感悟式评论的创新方式作为一个理论上的归结与提升,虽未读原书,但读后也感大受裨益。读此文,对我们对网络文本的欣赏,阅读,分析会摒除浮躁,提高自身审美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欧阳梦儿

    读得热泪长流。

    2014-01-27

    回复

  • 瘗花秀士

    既有定点评论,又有理论建设,对于读者了解其现状,梳理其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2014-01-27

    回复

  • 韵无声

    “……批评是一棵长青的树,表达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渴望、理解、沟通与爱慕。”说得真好!

    2014-0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