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

读元辰评论文集《现场批评》

作者:黄叶斌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1-28   阅读: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实践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学院派和民间派两大类。学院派一般是指教学科研部门机构或专业人士,为了总结、传承、作史、教学而进行的系统专门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研究,评论的对象大都是已经发表、出版的文学作品或作家专著。而现场批评的对象,大都是作品的雏形或可以随时修改、否定、完善、删除的文字,批评者可以现场对作品进行审美调适或干预,被批评者和其他读者也可以对此发表意见、反思讨论,从而在互动中实现作品的终端意义的完成。作为民间派的批评者代表,元辰先生施展了“魔术”般的技巧智慧,或对作品温柔一刀,让你在接受并感谢他的评点指导的背后,隐隐感受到一种被高人看破窘相的疼痛和幸福;或致人命门,让你对作品艺术生命的萎缩凋零,在瞬间产生一种寒心彻骨的惋惜和幸运;或诱导启发,让你对自己作品的价值与定位有个较冷静清醒的认识,一种知音难觅诤友巧遇的情感和感叹油然而生。批评的功效不在于企图教育谁、改变谁、抗议谁,但是一定可以感动谁、启迪谁、影响谁。由此可知,元辰先生的批评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质:视野的独立性,文字的可读性(或欣赏性),评判的科学性,观点的个性化等。他曾经自嘲是主流话语的观摩者,是精神流放的朝圣者,是文学消遣的意淫者,是灵魂安身的主教徒。正如元辰先生所说,作为生命和生活的副产品,艺术品或文学的产生,重在过程。“这过程中,充实自己,释放自己,快乐自己,同时又与同好们保持心灵的交流,甚至还为后学者提供一些帮助,这就够了。”(p36)这种双重效果的文学批评实践,也是批评者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情定网络文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三、感悟式批评的创新与思考

  纵观目前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大概有这样几种现象值得注意:正读与误读并存,深读与浅读交织;而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诟病的,是那种应景式的敷衍、交口式的捧杀、炫耀式的自娱和轻薄式的交易。如为给自己贴金造势,自我捉刀代笔后请领导或名人签名;友情互评歌功颂德,彼此心照不宣收获名利;红包和文笔的交易,权利与金钱的结盟,让市场的潜规则赤裸裸地登场;以软文的新闻或广告的方式,扩大作品的销路和影响等等。这些文学批评或者解读的方式,有时会造成一种假象的繁荣和热闹,更多的是对当代文学和网络文化的一种误导和侵蚀。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辨析和认识。
  元辰先生的《现场批评》一书,在感悟式批评方面有这样几个创新:
  对文学创作规律的发现和阐释。如关于小说作者类型的分析,他在批评吕志清的中篇小说时,将写小说的人分为近智者、爱智者、远智者和背智者。所谓智者,他认为应有三个标准:大觉大慧、生活的思考感悟和艺术修为。他把鲁迅和王小波列为近智者中的翘楚,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和歌德、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契诃夫、卡夫卡、海明威、黑塞、塞林格、博尔赫斯等人列入智者的行列;而我们作为业余文学爱好者,大都只能是远智者或爱智者了。他认为优秀小说的特质,应该是从一个个细节、人物、事主出发,购置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善于把熟悉的生活陌生化、把陌生的生活熟悉化,把抽象的哲思融入凡俗生活,形成多重所指、意指和能指的合成。另外,他还分析了小说的文面、文里与底蕴的三重基本结构,以及散文的事本、学养和灵魂支撑的三重文本结构;还有对悲剧美的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智慧悲剧三重结构分析,对四维创智方法的阐述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对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贡献,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评论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敢于超越自我的前提,是要不断地否定自我,打破常规,力求形式上的新颖和新鲜,从而赢得更多读者的眼球。元辰先生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一是与人对话式的的批评。《浸蚀要离》一文中,批评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和文本作者近距离对接,以电影镜头的蒙太奇手法,映现作品的情节内容,挖掘作品的人物心灵,展示作品的美学意蕴,分别以“精美的集合与硬伤、系统整合功能的缺憾、走出悖论的奢望与万能英雄的败北、反平民理想的末路英雄”等四个小标题,边叙述边议论边点评,在描摹中复活文本的人物形象,在解读中阐释个人的审美情趣,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如同观摩一幕话剧,给人以历史的思考和回味。二是模拟老农式的质疑、质问和调侃。在《看把你臊的》一文中,批评者对宁财神的作品以反语的方式演绎了一个个黑色而有趣的幽默。其目的在于“模拟老农的有限认同,印证其小说阐述世纪末苦闷的审美意义,同时否定其结尾部分的草率和直白”(作者语)。批评者联系农村社会现实生活,巧妙地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嫁接起来,以大量的反问和调侃诠释了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及其创作的得失,令人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批评者的意见和主张。三是自嘲式的点评。解剖自我,袒露心灵,暴露隐私,是一种智者的勇气和胆量,也是一种人格的完善和超越。在《你无法诱惑我》一文中,批评者将现实社会中的有形的或无形的、有益的或有害的、真实的或虚拟的、历史的或当代的、中国的或国外的各种诱惑排列出来,真诚而坚定地表白了个人的人生立场和价值观,以及自己的文化尊严和抗疫能力。你听他的自白多有趣:“别恶心我。我说过,我是路边一块石头,又丑又硬。踢不动,搬不走,永远立着。……别费心机了,我只在摇曳和诱惑中安眠”。还有《夜空下的喃喃自语》、《艺术孤寂与生命孤寂》、《人是天定的流浪者》等文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艺术追求作出了人格剖析和人文检讨,让读者在赤裸裸的精神跋涉者的面前感受到一颗赤诚而坚定、疲惫而阳光的文学殉道者的心灵之光。
  分析反思中的理性提炼。对文本得失和意义意蕴的总结、分析、评判、提炼、揭示、阐释、引申、发挥、深化或升华,是批评者的职责所在,也是评论文章的价值所在。从感性感知的认识出发,以个人的人生体验和审美观为基础、以公共艺术经验和文学创作规律为指导,或指出其文本内容的表象特征,或开掘出其作品的本质内涵,或给作者本人文学创作带来惊喜惊讶的感动和反思反馈的激励,都是元辰先生思想力量和理性魅力的昭示。如《心灵向往与困顿的本真叙述》一文中,批评者对王心丽的散文集《四季十二时》推崇有加。他发现作者的“文字在现实孤困与根本孤困层面上展开,字字是作者心影,忧郁浸入骨髓,在作家胸间奔突、冲闯、缠绵已久”,因此,书中回荡的是:向往在困顿中的坚持,灵性在创伤中的抗争,爱心与良知在事象上的伸延。并且指出作者的文字打动人的原因,在于“找到从自心到他心的表述方式,不以撼摇他人为目的,却能叩开他人心灵;本真地展露了心灵在坚硬宇宙之下遭受伤害与不屈舞蹈,撼动了人根本的痒处与痛处”(p156)。又如元辰对俞白眉小说搞笑表达技巧的评述和点评,归纳出“得意自笑、哀凉苦笑、借己嘲笑、睿智俏笑、对面调笑”(p110)等五种方式,从而论证了“搞笑是对传统喜剧的反动”的命题,说明了搞笑是一种有趣味的智慧的幽默、是一种大陆的超前文化消费的特征,也肯定了作者文字中的智慧对读者精神资源的开发启蒙和对文学创作别样表述的创新开拓的意义。还有批评者一向主张语言的包容力、表现力、空灵程度和个人特色,还有批评者的批评理念是“力图以智我、自我、本我补充少、青、老三时位,以我群、人群、它群、神群对应内心意象,与小说共逼灵魂构成,以解读精神历史,寻求解放的途径”(p79)等等。
  元辰先生的这些创新,只能是笔者的初步认知和分析,挂一漏万实属难免,请作者包涵。另外,阅读《现场批评》一书后,笔者也产生了有关批评创作的若干思考,以求智者的高见。
123
  审核编辑:吟湄   精华:吟湄

上一篇: 《 学诗的感慨

下一篇: 《 看《阿甘正传》

【编者按】 执行站长   吟湄:
感悟式批评,即批评者在面对作品时,从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以直觉体悟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整体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并带有极强个人审美体验的一种批评方式。感悟式批评曾经经历过八十年代后期的主要批评方式到后一阶段受到学院式批评与商业式批评冲击的式微到近一段时期的逐步跃起,其长久植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中是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息息相关的。本文结合《现场批评》一书,将感悟式批评从内容,形式,理论,实践,创新,思考诸多方面,从网络文学批评的角度作了一个综合,全面,严谨的介绍与分析。并对《现场批评》一书中感悟式评论的创新方式作为一个理论上的归结与提升,虽未读原书,但读后也感大受裨益。读此文,对我们对网络文本的欣赏,阅读,分析会摒除浮躁,提高自身审美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欧阳梦儿

    读得热泪长流。

    2014-01-27

    回复

  • 瘗花秀士

    既有定点评论,又有理论建设,对于读者了解其现状,梳理其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2014-01-27

    回复

  • 韵无声

    “……批评是一棵长青的树,表达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渴望、理解、沟通与爱慕。”说得真好!

    2014-0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