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生活苦中苦

生活苦中苦

作者:用手走路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6-05   阅读:

  
  有一次回家,无事去村子的麦地里溜达。从杂草丛生的小路往地里走,一个老太背着柴正迎夕阳而归。穿在她脚下的,仍是一双沾满黄泥的解放鞋,颜色已经很旧,一条黑色的裙子在她左右脚之间来回摆动着,因为她身体一直前倾裙子快抵住了地……
  听别人说,这老太是给儿子和儿媳守家的。她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前些年日子不好过,活下来的只有四个,两男两女。女孩出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看过老人,大儿子以前在村里代课,后来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整改,他带上媳妇孩子去贵阳工地做工,很多年没有回来。二儿子是个老粗,只上过两年学,成年后娶了媳妇,生了两娃后患病身亡了。老太有个老伴,但因为两个儿子家里都需要人照顾,于是两老分别帮忙大儿子、二儿子看家,幸好两家离得不远,彼此也还能有个照应。
  村子一百来户人家,人不多,聚居在山坳坳里。村长家住在村中间,以他家为分水岭,村子里的人,一半“富裕”,一半贫困。稍微富裕的大多都是前些年老祖宗出去卖药,为儿子儿孙打下了根基,贫困的好像从一开始根基就不稳固,后来去工地做工、去市区捡垃圾,有点经济来源以为生活稍微好些了,但社会发展太快,各种价格跟着上涨,他们赚来的那点钱,给孩子买衣服或帮补家用之后,也不剩多少。
  14岁那年,我出来读书的时候,他们为地里的玉米、麦苗或蔬菜长势不好而发愁,天天起早摸黑的,就是希望抓紧时间耕好地锄好草,白天日晒雨淋,晚上回家还要啃冷饭,饭也是早上起早用玉米面和起来蒸的。吃完饭,草草洗一把脸就睡觉了,以前,我以为他们是因为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节约电费钱。而他们家的灯,就挂在门中间,这道门从来不关,便于一灯照两屋。
  这些人,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我以为这么多年,这样的生活应该过去了。但是,他们的生活依然过得如此细致,衣食住行,一样一样,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大孙子长大,把大孙子的衣服都收起来洗干净,晒干留给二孙子穿,二孙子穿不烂,还要留给三孙子;蔬菜收获,把吃不完的蔬菜都腌制好,留冬季吃;烧煤的人家,烧过的煤,下次把灰与新煤一起拌合,又可以再烧一次;不烧煤的,天晴的时候天天上山砍柴,下雨或冬季才有原料;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
  这种生活,是让人心疼的,但更多的却是感动。这种生活,简单而循环,却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一点都不得过且过。可是今天,环顾周遭,处处都是浮躁的人,遍地都是抱怨的人,哪里都在提倡一次性用具,用了今天,就不管明天,过了今日,不管明日。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行为,看似文明了,却更像是在挥霍。
  记得小时候,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吃鱼或炖排骨,家里养的鸡,也是逢年过节了才能吃上,连米饭也是,所以每年刚过完年就盼着过年,而过年的时候很多好东西都舍不得吃,于是一点一点地从一个碗分到另外一个碗,少少地吃,时间一长,菜也变味了,汤也臭了,但第二年,仍然不吸取第一年的教训;小时候,吃一块豆腐都是稀奇的,鸡蛋、肉沫、豆芽或豆腐皮,也是生病的时候才能吃,所以那时候经常盼着生病。有一次,印象最深的是,从地里割完猪草回来又饿又渴,父亲给哥哥盛的饭里有豆腐皮、有粉条、有香肠,父亲说,如果我也像哥哥一样学习用功,且考上初中,我也能吃上……
  后来,我有香肠吃,有粉条吃,有豆腐皮吃,甚至有鸡有鱼有排骨吃,但不是父亲亲手给我盛的,是工作之后,开始学着把生活打点得滋润。
  有次回家,给父亲母亲买了衣服鞋子,村里的人啧啧啧地感叹:这得花多少钱啊!
  其实,那些东西,不过是网上或地摊上淘来的便宜货,但是,在没有出过远门或依然节衣缩食的村里人来说,足以开一年的电费了吧。这常常让我感到难过,心里被刺痛的那种难过……
  往事莫回头,回头尽心酸。但,有时候,回回头,转转身,是为了更好地提醒自己:生活,是要吃得苦中苦!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贝贝

上一篇: 《 行走的村姑

下一篇: 《 三先生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看似说苦,其实道尽了两个字,珍惜。苦,我们总认为和物质有关,但真正有关的还是心情。文中的老两口,不懂之人看来,简直是在吃苦中苦,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活着,不想改变一定是并不觉得苦。想起了修行律宗的弘一法师,三餐除了一晚米饭外加一碗豆腐有时是一碗青菜,吃完还得倒些凉水进去,全部咽下才好。他的学生丰子恺给他寄了些白纸,过后他把没写完的白纸全数寄回,免得浪费。生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是我们俗人想复杂了。而,笔者已能从另一角度认真思考看似简单其实乃人生的大道理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