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雨先生律诗赏析(五)

诗论

作者:皋南抱朴子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3-02-20   阅读:

  
(17),短歌行(十六)
  无低劣句,胸有报国心。
  骚客知廉耻,方为益世人。
  这首的首句“无低劣句”,此是诗人的高标,也是作诗的陶范。《论语为政》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韩愈在《进学解》中也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孔子、韩愈之言,与史公对作诗的要求是不谋而合。都是强调诗要正;要无邪;而无邪就是正;诗中要勿写低劣句,要去俗留雅。俗语也说过“诗庄词媚曲俏皮”。可见自古迄今,对诗的定格是正,是庄,是雅。如果诗句低劣,即为歪诗,即是荒腔走板,那就不是作诗的正道;那样的诗人,也就不是当行诗家了。这是作诗和做诗人的艺术标准。第二句“胸有报国心”,这是作诗和做人的政治标准。司马光说“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可见德才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也可见做诗人,诗品诗德是多么的重要。史公把“报国”作为首选的德行,与今天的党员主题教育非常契合。一个诗人没有了“报国心”,没有了“二谋(即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民族谋复兴)”意识,他的诗就做不好,他的人也立不起来。第二联“骚客知廉耻,方为益世人”,这是史公作诗的法门之一,那就是第三四句要转结一气。这一联是对首联的义涵作进一步的引申和拓展,再明确强调诗人不仅要修艺,而且要修德。史公诗,正,庄,雅。是当行之诗。当然,诗的第二句“国”字是仄声,换一平声字,韵律上会更佳。但用“国”字,表意更确切和大气。不能因要协律而害意,这是诗人的不二选择,也是史公的一贯主张。话说回来,“国”字按新韵是阳平,所以也并不违律。
  
  (18),短歌行(十七)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抠句敲平仄,新鲜韵味浓。
  史公这首诗专道写作法门。首句“无言先立意”,亦即意在笔先。画竹先要胸有成竹。这也就是说作者在未动笔前就要想好究竟要写什么,在心中须先将要写的内容明朗化条理化,并打好腹稿。然后才能胸罗万汇,文不加点,笔不停挥,一挥而就。这是动笔前必须做好的功夫。这就是所谓炼意。这诗家炼意的功夫,与王阳明的心学颇有几分相似。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作为军事统帅,对于山川形势,敌情我情,十分的熟悉,常能罗万象于心中,犹如现在的军事上作“兵推”,把何时出师,何处藏兵,如何作战,及战役的先后顺序在心中反复推演。在心中推演出最佳方案后,再让将士们付诸军事行动。由于他着着料敌机先,所以他虽从未亲临战阵,但总是能指挥若定,总打胜仗。指挥打仗如此,作文作诗也是如此,都要做足“立意”和“炼意”的功夫,打腹稿的功夫。第二句“未啸已生风”,这是把打好腹稿的作者比拟为行将舒啸的猛虎,言未发而势已具,这比喻十分形象而贴切。第三句“抠诗敲平仄”,是说写诗不仅是要“炼意”,还要严守四声律和粘对律,还要狠下一番炼字炼句的功夫。末句“新鲜韵味浓”,就是说写出的诗要有新语言,新意蕴,新见解,新风格,犹如“清水出芙蕖”,唯不陈词滥调,方免枯燥乏味。正如《易经》中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法不得矣!”史公所传,乃是“上法”,如能依史公法门,所作出的诗,想不美都难啊。得焉。
  
  (19),短歌行(十八)
  略翻书数页,便不愧三餐。
  大脑充营养,诗文韵味添。
  史公这首诗专道读书的功能。首联“略翻书数页,便不愧三餐”,形象的说明读书对于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意义。古人云“多读胸中有本,广作笔下生花”,而“多读”又是“广作”的前提。只有读得书多,并且把书读“破”,才能写得出色,才能笔下“有神”。古人还有以《汉书》佐餐的故事,这说明读书本身就是攫取精神食粮。第二联“大脑充营养,诗文韵味添”,这是说读书的功能。首先,读书有营养大脑的功能。人们几曾见过善于读书的人,即便是老人,有得过老年痴呆症的?此为读书之功能一也。“青年靠知识营养,老人靠拐杖扶持”,“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诗文”才自有“韵味”,书生才自然而然的展露出美好而雅致的精神面貌来。这是读书有助于写作甚而至于有助于健康的第二个功能。读书的第三个功能就是还可以有助于立身处世。桐城有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张吴两家争地界的事。张家是宰相门第,张姓弟子驰书京师向老宰相求助。老宰相回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墻,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姓子弟遵嘱让出三尺地界;吳姓子弟得知其情后也深感愧疚,也自动让界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今天人们还能看到的桐城六尺巷;那里至今还流传着张吴两家因一封老宰相家书不仅化解了争执,和谐了邻里的佳话。试想,如果不读书,秦兴秦亡的历史教训又自何而来?两家争地风波又何以化解?读书的第四个功能是有益于仁人志士治国平天下。汉张良读黄石公书而为帝王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北宋名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反,当代台湾青年由于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使之读不到完整的中国历史,因而成为所谓“天然独”以致贻害无穷!凡此种种,都说明读书好处多多。读书的功能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呢?我们要:个个向好学者看齐;各各要努力读书。好诗!
  
  (20),短歌行(二十)
  云山生翰墨,星斗煥文章。
  诗赋歌千载,灵思总借光。
  好诗!首联对仗严整,意境高远。首句“云山生翰墨”,是说远山在白云生处,如泼墨然。古贤以云山为题而赋诗者亦历历在册,比如“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就给读者预留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史公本句诗用借喻,道理亦然。第二句“星斗焕文章”,即是说好文章浑如晴空夜幕上的明星和朗月,熠熠生辉;换言之,也可以解读为好文章堪与明星朗月争辉。这一联写得形象炫然,意深境宏,文采斐然,十分夺人眼球。第二联又极力拓展了首联的意旨,第三句“诗赋歌千载”,这是对我大中华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的诗歌创作如《诗经》,如《楚辞》,如唐诗宋词作出的一个总括和鸟瞰,可谓目光炯炯,雄视千古。历代以来其创作成就是诗山赋海,这足以建立起我们伟大民族的文化自信。末句“灵思可借光”,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也是善于读书者的共同体会。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话在今天的人们看起来似乎是太功利主义了,似乎有点俗气;但切切不可否认的是诗书确实可以启迪人生智慧,给人以创新灵感。试想,袁隆平如果不读书,何以培育出吨子产的优质杂交水稻(千钟粟)?一个又知性又美丽的窈窕淑女又有谁会愿意嫁给一个粗俗的文盲汉呢(颜如玉)?曾几何时的扫盲标语不也赫然写道:“不嫁文盲汉”,“不娶文盲妻”吗?巨大的社会财富(黄金屋)难道没有雄厚的书本知识可以创造出来吗?史公说“灵思总借光”,除此以外,还说到了读书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温故知新”,就是读书能触发人的灵感,有益于诗词创作。如果不读书,也不参与社会实践,那么你的创作源泉总有一天会枯竭。如果不读书,不汲取前人智慧,就无法将我们的事业推进到未来!知道读书的功能如此,我们就该认真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句就相当一篇《劝学》。从诗艺角度看,这首诗对仗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又首联的描写与第二联的以论结合,这是本诗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真是好诗!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人有品,诗有行。正,雅,先有内容,然后才是章法。短歌的好处之一,便是灵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