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大渡口老街

作者:阿光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9-15   阅读:

  
  金秋十月,我参加初中同学举办的大渡口中学79届3班四十年同学聚会,回到离开三十多年的大渡口老街,一条老街,就有一段悲欢过往,一段过往,就有一段离合忧伤。每次走在老街,都有不一样的感想,当往事洒进老街,老街是否还是旧年模样。如果说一座繁华的城镇真有苍凉的地方,那就是老街。
  最令我难以忘却的是那座儿时居住的老屋。老屋始建于哪一年,已无从知晓,但从我记事起,它已经在陪伴我了,老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承载了我无数的欢乐与梦想。是我生活成长的摇篮,是我永远也忘不掉的根。我父亲出生在铜城县,解放前随本家四爷来到这叫大渡口的地方讨生活,母亲是当地八都湖人。
  大渡口老街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平原,临江傍湖,环境优美。老街的风味,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能温暖地游荡在记忆的深处。历经岁月风霜,老街目睹着城镇的变迁与发展,并随着时代跃进反哺自身,焕发新生。在城市繁华间共振时代与人文的强音……
  早上,经过一番乘车的颠簸后,我又重返大渡镇,踏进幼年读书时代时常走过的老街时,出现在老街不远处的却是古朴、庄重与肃穆的园林。一排排梧桐树深处,红色琉璃瓦顶,波状扶栏嵌两方,透过楹窗木格,这幢书香浸润的中西合璧楼屋,就是红楼。穿行在江南小镇大渡口,红楼是新街徒步到老街的首选地。
  步入老街,一股远古的风味迎面而来,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更增添了沧桑感。老街仍在,只是与园林相较起来,却是那么的卑微与格格不入。儿时的记忆中,老街是微风的吹拂下街角沙沙作响的风铃,是绵绵细雨中母亲拉扯着我回家走在街头撑着的那把雨伞;少年时,老街在夕阳的余晖下巍峨着泛黄的身躯,在月光的清幽中涵养着深邃的精神。
  走进老街,不由一阵感伤。望着那一面面斑驳的旧墙,那一片片熟悉的地方,眼眶一热,泪流两行。老街依旧是老街,我已非当年的我。切合记忆的弦,那些曾经的过往,想起倍感亲切,微闭双眼,那些往事、那些影子,想着想着就清晰了,就温暖了,就让心柔软了;睁开双眼,就瞬间回到现实,无声的落泪。
  如果说繁华的城镇真有苍凉的地方,那就是老街。老街里有厚重的底蕴,也有清澈的回忆,每一次与老街相遇,感受着老街积淀下来的内涵,我总要去解析一番老街的往日繁华与时下的苍凉。这一季的老街新味,没有人所谓的扑鼻清幽,有的只是一点一点积累起的烟火人气。而今,老街情结已被我的历程酿成了一坛酒,令我沉醉,伴我畅饮四方。
  走在老街,喜欢安静的我,贪婪着这份宁静与祥和。老街里没有霓虹闪烁,老街里缺少车水马龙。静静地走在老街,看蓝天白云风轻过,望老街褪去繁华的伤感落寞。幸甚,这都市还有未被浊世所点染的老街。老街里有厚重的底蕴,也有清澈的回忆,每一次与老街相遇,感受着老街积淀下来的内涵,我总要去解析一番老街的往日繁华与时下的苍凉。
  大渡口镇名称由来,传说,在明朝时期,这里是一片荒滩,地少人稀,是雁鸟栖息之地,故称“雀儿料洲”,清代改名大渡口。建制沿革据《东流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池州制府长白高公为上宪同僚待渡停骖旅斯者,慈息弥便,率属捐建大公馆与怀宁(今安庆市)迎江寺相望,因称渡口为大公馆渡口,后人简称大渡口,镇因此得名。
  大渡口老街,小时候听老人讲,清初年间,这里只有几间打渔人的茅屋。几条小船长年守着这水美鱼肥的江湾,每天顶着星星出船下网,清晨披着霞光归来,收获着满仓活蹦乱跳的鱼儿,这种平静安逸的日子延续着一年又一年,直到由下游逆水而上的货船不断在这里停泊,上游那满载山货的木筏经常在这里靠岸,狭小的码头变宽了,码头的个数也变多了。
  大渡口连接上下游通往对面安庆,接踵而来的药材商、山货客、盐贩子、绸布商、车老板,天南地北、三教九流的人物在此汇聚,建码头、筑护岸、修石桥、铺街道、盖房屋,开店铺,历经多年,逐渐形成了一条街市。街肆的繁华,渡口的热闹,俨然将这片沉寂于闹市中的古朴变得难以琢磨,不过老街中的零星古建筑,却又恰似一片掩映街心的沉寂浮华。
  老街的房屋都是青砖和木头结合的产物,建筑材料更新换代了这么久老街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为扩大狭小的空间利用率,老街人在屋中间搭了一层,那老屋也成了“跃式”的小高层,一楼做做小生意,二楼休息。老街人就靠着一些编织箩筐的手艺活过生活。当然,这些在外来人眼里看起来“不入流”的土货却是“声名远扬”。
  大渡口镇是东至老四镇之一,是东至的北部镇、全国重点镇。这次为参加初中同学四十年聚会,我回到了家乡大渡口镇。这座因渡口而知名的江南古镇,在几百年前的滔滔浪声中,至今依旧没有回歇。渡口的灰色的轮渡,成为两岸居民来往最便捷的交通工具。虽然安庆长江大桥建成和公共交通的开通,但轮渡在大渡口这个地方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过江方式。
  站在大渡口江堤上,对江安庆市的迎江寺看起来一目了然,现代代高楼大厦与江水的交相辉映,恰在一江之隔的大渡口老街表现得越发鲜明。穿过江堤桥闸,老街的人行通道可以直达渡口,渡口边,往来的轮船的鸣笛声愈行愈远,渐渐地消失,年轻情侣们互相依偎,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来返于渡口、老街。岁月悠悠,老街与渡口的完美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大渡口老街不大,沿着江边而建。走在老街上,时光好似不曾流走。那老屋、那老人,一切都还是那么的熟悉、亲切。一路走来,老街,面包房、照相馆、服装店……街上店面的装修格调至今还保有一些特色,店面大都是木架结构,一般以二层楼为主,也有少数几家老板建起了三四层的高楼,店门外斗大的金字招牌高高挂起,显得端正大气和富丽堂皇。
  老街上的早餐店很热闹,老板娘忙得手脚不停,一切却安排得井井有条。记得当年在老街上小学和中学时,最喜欢吃江妈妈买的馄饨,又大又实惠,大骨熬的汤,鲜肉包的馄饨真的很好吃,至今想起回味无穷。走在老街上,狭窄的巷道把我搂在怀中,可听见老街的脉动声或人流声。此刻,我心却十分平静,没有一丝丝躁动,已将老街融入了我的骨髓里。
  走在老街,世居老人守着小生计,打发着慢生活的时光,没有什么奢求,只想看着人来人往或在老街一隅打烊发呆,没有外在的打扰,自由式生活。老街随处可见卖日杂百货商品,这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来或不来,他们每天店铺开着。走在这一条街,仿佛把我带到童年,看到熟悉的店铺,这里依旧是老样子,旧木柜、老式橱窗,不加修饰的古朴老街。
  许是曲尽才可通幽吧!我在通向老街的纵深里,看见街头的圆角楼、青砖黛瓦、抱鼓石、水瓶画、麻石条,老街烙下的晚清民国文化元素。抚摸着旧墙,心也格外的凉。这种凉是来自老街自身的清韵,予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更能穿透灵魂,让人感受她的沧桑与柔情。我看着老人在老街中扶墙流连,心中衰然;还看到孩童在老街里嬉戏痴迷,调皮撒欢。
  站在老街中央,安庆振风塔就这样与你不期而遇,这个老省城郊区的大渡口老街,亦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小就听说,大公馆驿站,一座滨江行馆成就了百年渡口,衍生出与大通镇、东流镇齐名的大渡口古镇,池太道张士范、安庆知府樊晋、前观察沈世枫皆为古镇留下旧迹,并碑记云“皖江南岸大公馆”,二百多年前“皖江”烫金字号就与老街结下了缘。
  家乡的老街,因周边的繁荣,现已空荡落寞。而眼前这条老街,却能游离于城市之外,心无旁骛地在这渡口边迎接南来北往的人。老街虽老,虽不曾改变,可是老街那沧桑的脸庞却也因新生命而洋溢光彩。偶有行人从身边过,一脸微笑,仿佛邻家相识,很自然地点头回应。街道少有车辆的喧嚣,不见城市的繁华与污噪,心在慢慢行走中,顿觉心旷神怡。
12
  审核编辑:韵无声   精华:韵无声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依然是阿光老师的安徽老街系列,依然是儿时的老屋,裹藏着繁华与苍凉,孕育着美丽的传说,从望得见的乡愁中走来,同学一别四十年,此番牵念一直伴随。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老街是留下来的记忆,老街是不老的旧时光,老街承载着儿时的快乐与温暖,老街是心灵的的归宿。因为同学聚会而重回老街,鲜活了关于老街的一切记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