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凉州》第05章:大破鲜卑

《天下凉州》卷一:凉州之乱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5-15   阅读:

  
  马隆的西征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黄河已经冰封,马隆所率三千五百勇士,踏过黄河,西渡武威郡的温围水后,发现秃发树机能率领的数万骑兵,早就等候多时。树机能一看马隆的中央军只有三千多人,但装备精良,好多铠甲、武器,他在之前攻打晋军时,都没见过。看来马隆这小儿不是善茬啊。就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胡虏树机能人数以万计,占据有力地形,一路凭借天险,遏止马隆的前进,一路则设置埋伏,截断了马隆的退路。
  晋军与胡虏兵力相差悬殊。马隆立即令勇士驻扎安全地带,开始制造兵器,马隆依诸葛亮八阵图,对战车进行了改装,发明制作成了一种全新的“偏箱车”。这是一种攻、守两用,装有防护板的战车,是晋将马隆依诸葛亮“八阵图作偏箱车”,将独轮改为双轮,即可与鹿砦、拒马等障碍物结合,组成车营,以防敌突袭,又可在护板掩护下,从护板的箭窗中发射弓弩,“且战且前”地攻击前进。遇到开阔之地,就把偏箱车作为鹿角来构建营地,以车结营,遮蔽风雨;遇到道路狭窄之地,就把木屋放置于车上穿行,人在木层内向外射箭,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弓箭射到的人,箭无虚发,鲜卑纷纷应弦而倒。马隆首创的偏箱车与普通战车相结合的战法,既可以躲避对方的箭矢保护自己,又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这种领先的作战理念,与现代的坦克攻坚战如出一辙。
  马隆攻打鲜卑,即用诸葛亮阵法,又时不时想出奇谋,超出胡虏的意料。尤其是马隆将自然原理运用于战场,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战争初期,马隆三千多名士兵进入一条峡谷时,与一万多敌人相遇,敌众我寡,既是这些人都是骁勇善战的精兵,有以一抵十的能耐,硬拼亦绝非上策。于是,马隆退而结寨。
  经过多方侦察和询问当地百姓,得知附近有一个磁性很强的山谷,那时人们对吸铁石能吸钢铁类的兵器和盔甲早巳熟知,于是,马隆一边留少量兵力,坚守营寨,一边派大队人马开采“吸铁石”,无论对方如何叫阵,晋军都高挂免战牌。等到士兵们把一块块沉重的“吸铁石”,搬运到险要的道口,在道路两旁筑起了又厚又长的磁石墙。
  一切准备就绪后,马隆命令全体将士脱掉钢盔铁甲,换上牛皮衣甲,摘掉免战牌出阵迎敌。马隆与树机能的鲜卑、羌兵交战后,佯装不敌败逃,将胡虏引入了道口,穿戴着铁甲钢盔的敌军穷追不舍的进入谷道后,个个像着了魔似的,不能控制自己,不是向石墙撞击,就是被吸牢粘连,动弹不得,不能前行,每挪一步,都非常吃力,手中的刀枪更是不听使唤。而晋军则进退自如。
  此战,马隆大获全胜,令敌人大惊失色,以为晋军个个都是神兵天将。马隆就这样凭借着先进的装备,精良的武器,超前的理念,“转战千余里,杀伤甚众”,鲜卑损失惨重。马隆亦由此成了有名的武器革新专家。
  据说,双方激战正酣时,恰逢天上电闪雷鸣,接着是一场大雨,这场战斗的厮杀声音,就被巨大的“磁石墙”“录”了下来。于是,千百年来,只要一遇雷雨天气,出现与当时战场的条件大体相当的气候时,那里就会放出当年的“录音”,路过的行人,不明真相者,还会被突然的厮杀声吓哭。
  马隆自西征凉州后,一度与朝廷失去了联系,没了音讯。朝廷为他的下落不明而发愁。当初的反对者,幸灾乐祸,认为马隆小儿必是牛屁吹破天,被树机能的鲜卑军杀了,三千中央军早就全军覆没了。马隆是抱着死的信念在战,不获大胜,不报消息。所以,朝廷一直没有收到马隆这支远征军的消息。
  一天夜里,奇迹出现,马隆的使者突然满身泥垢地到了洛阳。
  “报告陛下,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
  晋武帝接到捷报,大喜过望,拍手称奇,没想到马隆用一年时间就成了气候。次日清晨,晋武帝兴奋地上朝,召集群臣开会,骄傲地对群臣讲:“当初,朕若听从了诸位的意见,就没有秦、凉二州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随即下诏道:“马隆凭借偏师弱旅,奋勇不顾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有所作为。加封他假节、宣威将军,加授刺史的仪仗。”
  这刺史依仗队的标志,是就赐给了赤幢旗、曲盖伞、鼓吹器。
  年底,马隆兵马到达武威姑臧城下,胡虏的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等人,早就率领上万的部落等候归降,前前后后,杀死和降伏的人数以万计。马隆又带领亲善中原的戎族首领没骨能等人与树机能大战。到十二月,树机能的兵力越来越少,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被叛部所杀,秃发部复降于西晋。
  凉州终于平定,西晋重新收复凉州,开通了与西域的通道。
  晋武帝决定重将马隆及其勇士。但朝议对马隆的将士给予重奖时,有人上奏反对说,马隆的将士先前已经授了显要的爵位,不应再奖了。卫将军杨珧反驳道:“马隆先前精选招募将士,稍加爵位,这只是为了鼓励。现在马隆的军队独自打败敌人,西方的疆土得到安全,不应该用以前的奖励来代替这后来的功劳,应该再次给予奖赏,若不敢赏赐,朝廷将来怎么用人。”
  晋武帝于是听从杨珧的提议,给马隆及将士赐爵,增加品秩,各有差别。
  杨珧(字文琚),出身弘农杨氏,西晋外戚大臣,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太傅杨骏之弟,在朝久负盛名,深为晋武帝所宠。杨珧作为西晋外戚,深知外戚参政的危险,他的哥哥杨骏,权更高,位更重,使他看到权宠不可居。于是,前后多次恳切提出辞职,晋武帝始终不同意。杨珧就给皇帝上表说:“纵观古今,凡一族二后者,没有保全的,必受灭亡宗族之祸,请求将我的表章收藏在宗庙。如果我说的话得到证实,可免我之祸。”晋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此后,杨珧处事处处退让。不久,开始交通朋党,极力策划使齐王司马攸归封国,导致中护军羊琇与北军中候成粲共谋杀死杨珧。杨珧知道后,以有病为由请假避祸,并以巧妙的方法让有司上奏皇帝。但后来,晋武帝驾崩,晋惠帝继位,贾南风为皇后后,还是没有脱逃“被夷三族”的命运。
  这场平定“凉州起义”的战争耗时十年,司马炎几乎将晋朝名将尽数派遣至西北战场,前后参与兵力二十余万,丧失四名封疆大吏(含三位凉州刺史),损兵几万。折腾的西晋朝廷灰头土脸,险些失去对凉州的控制。
  鲜卑虽败,元气大伤,但血性不减,修复能力极强。
  树机能死后,秃发部被晋军驱赶到大通河与湟水流域一带。到太康初年,晋武帝调马隆为平虏将军、西平太守,率领他部下的精兵,又给增加了一支牙门军,屯兵据守西平。一边加强对西平的管理,一边遏制秃发鲜卑部势力的发展。
  当时南边的胡虏成奚时常侵犯边界,马隆到了后,领军征讨。成奚占据险地据守,马隆命令士卒都背负农具,做出屯田的样子,成奚以为马隆没有征讨的意思,放松了警惕。马隆乘着他们没有防备,进军击败了他们。马隆战守尽力,声威大震。直到马隆执掌西平的政务完结,成奚不敢再入侵。
  太熙初年,朝廷封马隆为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
  马降在西平当了十年太守,用积累了十多年的威信,震住了陇右之地,河西鲜卑基本安稳了十年,休养生息了十年。而且,在这十年中,鲜卑人在湟水流域,定居下来,学会了农耕文明,学会了种庄稼,自己种粮自己吃。经过十年“养民务农”,不事争战,鲜卑终于恢复了元气。后来,朝廷准备将马隆招回。氐、羌等少数民族闻讯后,聚结起来,准备再次造反。
  朝廷怕叛乱再起,便将马隆官复原职。
  西晋朝廷不懂鲜卑这个民族的血性。他们是马上民族,却又学会了农耕,即需要辽阔的牧场,也需要肥沃的土地。而凉州,原本就不是汉人的天下,它是匈奴的牧场,却又经过汉代的农耕文明,早已成了既有牧场,又有肥沃土地的理想生存之地。他们羡慕汉人,也羡慕凉州这个地方。他们需要与汉人一样有尊严的活着,享受无差别的待遇。但西晋中央认识不到歧视鲜卑的错误,只知武力镇压,不知安抚民心。西晋更不知鲜卑这个民族,能屈能伸,刚时似铁,柔时似水,为了生存,怂时,能装孙子卖乖,表面散乱如麻,不成气候,实为麻痹朝廷,内里始终团结如一,拧着一股绳,出着一把力;而且,他们还善于联合河西其它民族部落,一有机会,便能融合河西各民族,揭杆而起,与朝廷为敌。
12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凉州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乃朝廷用人不当所致。其上昏庸腐朽,其下百姓又怎能无恙安好?训诫之深远,今日亦应引以为戒!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马隆如此战法,让人叫绝。平定并收复凉州,意义重大。只是历史总是有不可逆转的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凉州的命运注定不平。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