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日本樱花乱

日本樱花乱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4-14   阅读:

  
  
  四月天在我眼里是最好的赏花季,吹面不寒杨柳风,樱花迅速漫开。在市人民公园的樱花圃,有一些敏感的枝蔓,向美而生,向阳而长,一大串一大串的花朵竞相绽放,远看如绯红的云霞,近看又似粉色的瀑布。这些樱花树是1988年日本和南阳市结为友好城市时种下的,面积并不大,却是最招引游人留恋。大家在花下拍照留念,却是无人攀折,均表现得自觉。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更喜欢在雨天后看樱花。
  淋雨后的樱花水灵灵的,宛如刚刚沐浴完的面色嫩红的少女,桃花难写温柔态,芍药堪如窈窕妍。树下的泥土里落满了花瓣。凉风再一扫,更有娇艳盈盈落下。此情景下,我会不自禁地吟出王安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的;也会忆起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词;甚至会哼出《西厢记》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句子。樱花的花期不长,几个朝夕之后,枝梢唯剩繁叶。是故日本人赏樱花极讲究仪式感。他们把赏花称之为“花見”,要召集着亲朋好友,一同在樱花树下喝酒、合影,吃“樱饼”。
  日本人吃的樱饼不是樱花做的饼,而是用染上樱花粉色的糯米包裹着红豆馅,再用盐渍樱叶包起来的团子,只是每个团子的正上方都要摆上一朵樱花。外观精致可爱,极易诱人食欲。日本人喜欢一边赏樱花,一边吃樱饼,一边喝清酒。
  据说在平安时代,日本人已开始举办“花見宴”了。但是日本人赏樱之风应起源于奈良时代。在那个时代,日本与唐王朝的往来十分密切,对唐朝的文化几乎照搬复制到本土。唐朝人喜好赏花咏,日本也兴起了这股潮流。日本最早的歌总集《万叶集》就记录了日本人赏花的诗文。不过他们咏梅的数量多过咏樱。许是梅花并非日本特产,而是从中国引进。樱花也应该是原产于中土,只是在当时未受唐人重视。唐朝人更爱牡丹。
  日本人迷上樱花是源于平安时代的嵯峨天皇。他在皇宫种满了樱花,并开了宴赏樱花的先河,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樱花成功晋升为大和民族的主流审美吉祥物,什么和歌、俳句、诗文都往樱花方面赞。
  后来,樱花又成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江户时期的歌舞伎作品《假名手本忠臣藏》中的一句“花中樱花,人中武士”被民间口口相传,意思是花中最好的是樱花,人中最好的属武士。因在战争时期,日本人期望武士们是武艺娴熟、忠于主君,随时乐意赴死的勇士。如樱花在盛开之时可能会被烈风吹散、坠落,武士也极易在荣誉的巅峰丧失性命。著名武将丰臣秀吉用武力统一日本之后,特意去京都醍醐寺举办了盛况空前的“醍醐花见”。据说他在寺院周边移植了七百多株樱树,携众美姬及1500多名亲信共享盛宴与美景。在赏樱大会落幕五个月之后,丰臣秀吉即病逝。可见,他早已预料到自己时日无多,除了抓紧机会及时享乐,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也可能是日本人推崇“物哀”文化的所在。
  “物哀”是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即“对所见所闻,感慨之,悲叹之,就是心有所动。而心有所动,就是‘知物哀’。”简单点说就是强调做人要舍得流露不受道德束缚的自然情感,触到景就得生起情,睹到物就得伤起情。无论看到了什么花开叶落,什么日出月落,什么平沙漠漠,什么枯藤老树,心里一定得有感,有了感觉就要感叹。像范仲淹推崇的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是不行的,得像杜甫一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得像陈子昂一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得像晏殊一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些才是“物哀”的最直观感受。但是要达到“物哀”的最高境界,人的内心必须要充满悲悯。因为“哀”的深处就是慈悲。因为慈悲,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更加慈悲。人世间世事无常,仿佛樱花正在妖娆吐艳,转瞬间流水袭来,携落英与花影遁向他乡……所以,日本人除了“物哀”,还得追求“寂”,追求“侘”。“寂”是指寂寥、寂寞、寂静、寂然等等等;“侘”(chà)是指枯淡、内敛、简朴、清净等等等。借鉴一下川端康成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我心似此虚空,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大家应是懂得日本人的“物哀”美学了。
  生命是美好的令人心喜的,宿命却是无奈的令人心碎的。与其在漫漫光阴里无所事事,不如像樱花一样绽放出刹那芳华。所以,日本人不怕死亡。日本人只怕活得没趣味。
  写出了《雪国》、《古都》、《千纸鹤》三部代表作并举世闻名的川端康成在73岁那年口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下只字遗书,可见他对生命厌弃到了何种程度。那么川端康成为何厌弃生命呢?
  细细想来,他是在母胎中不足7个月的早产儿。2岁时丧父,4岁时丧母,自幼跟着祖父母长大,7岁那年又失去了他们,还有一个同胞姐姐也在他10岁那年病死。川端康成从此失去了所有的至亲骨肉,他对情感的渴求变得格外强烈。他说:“我没有幸福的理想,恋爱因而便超过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他上高中期间就开始谈恋爱,他谈了四个女朋友名字都叫“千代”。他的初恋“千代”曾经与他订下了婚约,他们相爱的期间乃是川端康成自出生以来最幸福的时光。他每天清晨起来,纷纷的喜泪都要打湿枕头。由于命运的捉弄,少女千代曾在西方寺里遭到僧人的性侵,她痛苦之余,主动解除了婚约,川端康成如受晴天霹雳,他原本孤苦的心灵,又蒙上了更重一层的哀伤。从青春到老死,惶恐,不安,彷徨,迷惘,徒劳无功等情绪尽透纸背,倾注在了他每一部作品里。
  在《古都》里,他写道:“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
  在《不灭的美》里,他写道:“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在《花的圆舞曲》里,他写道:“感情这种东西,已经不可依赖,如今世道变成这样。越是有才能的人,感情越是脆弱。”
  在《雪国》里,他写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川端康成的作品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哪怕他的妻子松林秀子在婚后对他极是尊重、体贴、关爱,顺服,俩人婚姻生活甚安稳和睦,他也不曾化解初恋失败的阴影,亦无从排遣精神世界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川端康成最后的离世,我委实找不到什么正面的角度来肯定之。日本人推崇的“生如樱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哲学,我是难以接受的。我始终认为,花开是为了等待下一季的盛开,离别是为了期待下一次的重逢。即使春樱凋零,还有夏荷盈盈,即使夏荷萎谢,还有秋菊傲霜,即使秋菊残败,仍有冬梅吐芳。每个季节都会有每个季节该开的花。如果只为了樱花而罔顾其他美好的植物,那不是眼盲而是心盲。同理,如果只追求生命里光辉绚丽的一瞬间,而难以忍受平凡枯燥的大多数时光,那不是清醒而是糊涂。
  为人一遭,我感恩生命是上帝的恩赐,不奢求艳若樱花,唯愿似离离原生草,不惧一岁一枯荣,反正野火烧不尽,随时春风吹又生。
  
  审核编辑:墨斗鱼   精华:花落无声
【编者按】 现代诗副主编   墨斗鱼:
洋洋洒洒的文字,从樱花、“花見宴”,说到日本“武士道”精神,再谈到“物哀”文学理念。川端康成也是追求“寂”、“侘”的典型代表,极度敏感以及存世的孤独感让他如樱花般凋谢,可惜了。诗词用典信手掂来,对日本文化的明了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闲言碎语

    感谢梨涡,学习了很多樱花的知识。
    因为喜欢,也会觉得樱花短暂,抓不住的短暂。不过还好,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美丽。

    2021-04-21

    回复

  • 冰斯语

    我也喜欢樱花,原来樱花是产于我国,太高兴了

    2021-04-14

    回复

  • 落叶半床

    灿极而亡,是一种凄美的在壮烈;岁岁枯荣,绵延不绝,是一种希望的感动。

    2021-04-14

    回复

  • 墨斗鱼

    长知识了。

    2021-0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