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勾魂摄魄

勾魂摄魄

作者:东方鹰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5-10   阅读:

  
  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记录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杭州一女子,聪明艳丽,又会作,特别喜爱《红楼梦》,读得入了迷,完全把自己视作林黛玉,长年累月多愁善感,终于也患上了林妹妹一样的肺病;当她病危将绝时,父母认定是《红楼梦》勾走了她的魂魄,就把书丢进火中焚烧;她在病床上看见,失声痛哭,挣扎呼嚎道:“奈何烧煞我宝玉!”当即命绝!
  无独有偶,《牡丹亭》问世后,也出现了这样被作品感动得死去活来的人。据《顾曲杂但》中说,娄江有位叫俞二娘的女子读《牡丹亭》,“伤情断肠而死”;焦循《剧说》也记载着,明代万历年间,杭州有一个叫商小玲的女艺人,色艺双全,原先爱过一个人,迫于封建礼教,终不能结成眷属,相思成疾,这经历和杜丽娘十分相似,所以演《牡丹亭》时,“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最能感动人,有一天演到《寻梦》那场,唱到最凄切的时候,竟随声扑倒在台上,春香上去一看,已经死了!
  中国如此,外国亦然。歌德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在欧洲卷起了一阵“维特”热:年轻人争相模仿维特的打扮,以穿蓝上衣、黄背心、马裤和马靴为时髦,有人甚至模仿小说的主人公而自杀,自杀时也要穿上“维特装”,并把这本小说放在口袋里;以至莱比锡等地的政府不得不作出规定,对出售这部小说的人实行罚款。连拿破仑也爱读这本小说,据说已读过七遍,在远征埃及时,还带着它呢!
  “船中活计只篇,读了唐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这是宋代杨万里的诗,描述自己捧读半山(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类的佳作,不思饥渴而余香满口,不吃早餐而胜似早餐的情景。
  还有一名宋代名人陆游,却把读诗当晚餐,他十三四岁时,“偶尔在藤床上有陶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
  优秀的文艺作品竟能如此使人废寝忘食,舍生忘死,莫可谓具有勾魂摄魄的艺术功力。
  勾魂摄魄的艺术功力,如果仅仅是关于个人生死,倒也罢了,然而,它竟也关乎国家的命运。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柳永写了一首著名的《望海潮》,描述杭州美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于是点起百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江南而来!
  在美国,也有一个“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故事。1851年,斯托夫人发表了轰动世界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美国南方蓄奴制的黑暗和反动,点燃了人民中酝酿已久的愤怒情绪,在促成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之爆发中,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后来,黑奴解放战争的著名领袖、美国总统林肯,接见了身材瘦小的斯托夫人,风趣地说:“原来你就是写了引起这场伟大战争的那本书的小妇人啊!”
  对于文艺的这种勾魂摄魄之力,人们早已认识。剧作家汤显祖说:“瞽者欲玩,聋者欲听,哑者欲叹,跛者欲起”;小说家冯梦龙说,小说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纯者汗下”;诗人白居易说,诗歌“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中国新文学的伟大棋手,鲁迅则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帝皇统治人民不过一朝一代而已;艺术家的影响却能绵延至整整几个世纪”“他能使事物改观,他决定变革的形式,他左右全世界并起着塑造世界的作用。”别林斯基则认为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
  高尔基年轻时,读福楼拜《一颗纯朴的心》,“我完全被这篇小说迷住了,好像聋了和瞎了一样”,觉得“在这里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术”,“曾经有好几次,我像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那么,这“魔法”到底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作家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灵魂。所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艺是“生活的教科书”;而斯大林则干脆把作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十年代初,苏联出版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年们将它奉为“生活纲领”,把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当作学习的楷模,将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人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一段独白作为座右铭,激励着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有位近卫军女医务队长,二十岁上前线,从战场上救出过一百二十三名伤员,后来身受重伤,四肢被截掉,她感到绝望和恐惧,这时她开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嘴把书一页一页地衔过去,深受感动,决心做保尔式的战士,终于练成了一名出色的报话员,她曾高兴地说:“我的朋友很多,但我最敬爱的一个朋友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1940年10月22日,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开馆,那天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信封上写,“寄给把我变成人的人”,信中道:“我本来是个小偷,1937年我偷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无意中翻读了第一页,就此不由自主地一口气读完它。在此之前我算个什么人呢,我是谁也不需要的人。现在我读完了全书,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可耻。当我打听清楚,这个写书的人是如何把他的一生献给社会时,我就完全明白过来了。……我发誓从此以后要活得光明磊落,要诚实地工作和生活。我没有食言,我已成为地下铁道的一个工作人员,我应该感谢奥氏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是这位作家把我引上诚实生活的道路,这位善良的人正是为此而奋斗一生的。”
  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学传统,它象甘泉一样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那“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的襟怀,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节操,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爱憎,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的斗志,那“老骥伏栃,志在千里”(曹操)的进取精神,那“天地合,乃得与君绝”(汉乐府民歌)的忠贞爱情等等,不是至今读来仍然使我们怦然心动、豁然志移吗?在这些美好情操的熏陶中,热爱祖国的神圣感情给予人们的影响是最久远最强大的。
  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开始的一系列慷慨悲壮的爱国诗篇,是诗人用自己的热血写成的“血性文章”,是生命琴弦上发出的最强音,哺育、塑造了后代无数的民族英灵。特别是当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它们更常常起着振聋发聩的感奋作用。
  历史不会忘记,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大事:“五四”那天深夜,北京著名的清华校园内,出现了一张用大红纸抄写的岳飞《满江红》词,岳飞那誓灭“胡虏”、重振山河的必胜信心,那一心报国、抛却个人功名富贵的奋发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激动得热血沸腾,《满江红》成了激发青年爱国赤心的战斗号角!
  这《满江红》是谁贴的呢?是当时正在清华上学的爱国诗人闻一多。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本想一心作“艺术忠臣”的闻一多再也无法平静,他“怒发冲冠”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抄贴《满江红》正是为了借岳飞的名句发出自己的战斗呐喊。
  文艺既然有如此厉害的勾魂摄魄之力,作家自然不得不慎重从事,努力拿出最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俄国的短篇小说圣手契科夫认为,作家是“被责任感和良心束缚着的必须负责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被关在彼得堡保罗要塞监狱,在进行绝食斗争的艰苦日子里所写成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是列宁最爱读得文学作品之一,伟大的革命导师称赞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种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我在一个夏天把《怎么办》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这发现了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因此,作者都要牢记历史使命,时刻注意社会效果,多多写出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优秀篇章,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称号。
12
  审核编辑:贝贝   推荐:贝贝

上一篇: 《 雷台,一个人的天马

下一篇: 《 那一道意味深长的大餐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贝贝:
作者通过列举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阐明了文学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写文的人来说,一定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努力拿出最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文章论证清晰,论点明确,推荐共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贝贝

    对于现在浮躁的社会,这样的文章值得一读。问好!

    2014-05-10

    回复

    • 东方鹰

       东方谢谢散文副主编贝贝精彩点评,问好编辑老师!

      2014-05-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