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风(下)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7-13   阅读:

  
  我越来越觉得史书上的凉州太苍白,太贫乏了。那些太鸡零狗碎的记载,根本反映不了汉代儒家文化的辉煌。凉州百姓日常生活的原始书写,随便的一次出土,一次面世,就能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凉州文化的认知。人们不得不叹服,凉州这地方,文化底蕴深不可测。他们早已用草隶的墨笔,抒写了汉代人昂扬向上崇文尚德的精神风范。至今,凉州汉文化,还在东起古浪河流域,西达莲花山二百里的山坡上悄悄地沉睡着,香得令人不敢惊扰,不敢打搅。说不定那一天,汉时凉州人的日常生活,日常书写,还会被另一场风刮出来,再次惊艳世界。
  
  八、侠风
  
  汉朝的风,刮到东汉末年,就衰弱不堪了。
  一个重要的祸因,就是东汉把很会生娃的羌胡不当人看,只当奴役。于是,凉州羌胡不断暴乱。到汉安帝时期,羌人竟将国舅邓骘率领的中央军杀的大败而逃,战死八千余人。得胜的羌人缴获了大量物资,瞬间鸟枪换炮,接着向汉朝各地发动了猛烈攻击。羌胡首领滇零还自称“天子”,竟然在凉州建立政权,与汉家政权分庭抗礼。名震天下的凉州羌乱大规模爆发,东汉王朝四面楚歌。朝廷里,放弃凉州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羌人的手下的败将当朝国舅邓骘高喊弃凉的声音最为宏亮。眼看凉州就要被弃掉,一个伟岸的声影站了出来:“凉州绝不可弃!”此人正是东汉名臣虞诩!东汉三次议废凉州,三次被否决,坏事变好事也,对凉州战略地位的认识,一次比一次高,最后把凉州上升到了“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的战略高度。
  东汉对凉州的认识,唯有这点“八字方略”,站位高远,超越了西汉,并经住了千古历史的检验。凉州既然如是重要,就必须用国家的力量去守好。但认识归认识,国力归国力,共识的提高,并不代表官员个人胆识的增强,朝中怕凉州羌胡者太多,没人敢来凉州守“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再加东汉没落,经济军事日趋下滑,也派不出强悍的军队去守卫凉州。在这种背景下,“以凉人守凉土”的策略开始施行,这等于让凉州变相自治了。尚武的凉州人开始还“臣属汉故”,赤胆忠心,凭借强大的武力,帮朝廷压服了羌人的反乱。一些凉州武将,逐渐在平定羌乱中成长壮大起来。如“凉州三明”张奂、皇甫嵩和段颎三位名将,对羌人势力给予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段颎,杀人如麻,直接屠杀、血洗了羌人,也给羌人埋下了更深的仇恨。勇猛的凉州军团迅速崛起,拥兵自重,反成了朝廷尾大不掉的一方军阀,最大威胁。凉州军团最后竟与羌人合流,早把凉州人“臣属汉故”的血性忘到了脑后,不知道忠义为何,豪侠为何,对抗中央,进攻洛阳,最终,以董卓的惨败而收场。今天回头看东汉,错不在凉州人,而错在东汉末“以凉人守凉土”的政策,反过来证明西汉“异地做官”制度,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是千正万确的,是历史证明了的国家治理体系一项重要制度。
  到建安初年(196年),张奂三子张猛能担任武威郡功曹,还是朝廷借张奂家族在凉州的巨大影响力,“以凉人守凉土”的政策结果。但张猛内心的真实想法,偏偏就是想效法窦融,割据河西。张猛公开上书要求将河西四郡从雍州分出来,单设凉州。那样他就能任刺史,割据凉州。但此时的朝廷已意识到了“以凉人守凉土”的策略,是弄巧成拙,养虎为患,只诏准了张猛的一半建议。任命陈留人邯郸商为雍州刺史,专门管理河西四郡事务。同时又寄希望于张猛,是张奂之子,不象“凉州三明”中的军阀皇甫嵩和段颎,期望“以凉人守凉土”的政策在张猛身上依然凑效,又提拔张猛为武威郡太守。
  张猛没想到自己的谏言,让陈留人邯郸商捡了便宜,自己只得了个太守,心里极不舒服。那时,雍州治所在凉州。邯郸商与张猛一同去前往河西上任,路上因言语不合,相互讥讽,随生矛盾,相互辱骂起来。到了武威,邯郸商想杀掉张猛,被张猛发现,抢先派兵围攻邯郸商官舍。邯郸商害了怕,急忙爬到屋顶上,给张猛喊话:“叔威,你想杀了我吗?我死后,你将被诛连灭族,我们不如讲和,你看行吗?”。张猛口头答应:“你下来吧。”邯郸商于是从房顶上下来,刚走出官舍,就被张猛抓住关押,后来想逃走,被张猛杀了。
  邯郸商死后,张猛下令,封锁消息,不报朝廷,同时下令,谁敢给邯郸商哭丧就杀了谁。但酒泉人庞淯闻之,认为邯郸商是朝廷派来的封疆大吏。张猛杀朝廷命官,就是对朝廷的反叛。庞淯弃了小官,马不停蹄,昼夜奔往武威,他不仅到邯郸商丧所号哭,还暗藏匕首,寻到张猛家门,准备刺杀张猛。这庞淯,字子异,曾任过凉州从事,当过破羌县长。官儿虽只七品,人却很义气,快义恩仇,因为他是河西有名的赵娥之子。后人可以不知庞淯,但不能不知道庞淯的母亲,不能不知道在河西流传了一千九百多年的“赵娥复仇”的故事。
  赵娥是个快义恩仇、侠肝义胆的女人。她是酒泉郡禄福县(今肃州区)人,嫁给敦煌郡表氏县的庞家为人妇。赵娥的父亲赵安,被土豪恶霸李寿杀害后,赵娥的三个兄弟也莫名其妙地被人杀了。恶霸李寿邀请宗族共同庆贺,说赵家再也没有人来找他报仇了。却忘了赵家还有远嫁它乡的弱女子赵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赵娥知道后,决心报仇。她悄悄买了一长一短两把刀,经常在夜里磨刀,边磨刀边扼腕切齿,悲涕长叹。此后十多年,赵娥身上时刻藏着利刃,追踪着仇家的行踪,等待着报仇的时机。
  公元179年(汉灵帝光和二年)二月上旬,机会终于来了!赵娥在县城都亭(传舍驿站)遇到了仇家。赵娥飞快跳下帷车,抢上前去,一把拉住李寿的马,大喊一声,杀了李寿。赵娥报了父仇,就主动跑到县衙投案自首。
  说:“父仇已报,请县长用刑,把我斩了!”
  县长尹嘉被眼前这个快意恩仇的女人感动,为难了,打入监牢杀了吧,佩服这女人的侠肝义胆;放了吧,这女人又确实是杀人犯,与法不合。思来想去,是县令身份碍了自己的良心,于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先赞扬她为父报仇的行为,是大孝,然后辞官不做,护送赵娥逃亡。但赵娥却当堂反对县长的做法!在县衙大堂上,赵娥说了一段大义凛然的话:“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语见《后汉书》)仅凭这段话,赵娥自然足以载入史册,令后人敬仰。一个女人,竟然对国法人情的考量如是分明。问今之官人,又有几何?县长听了,更加钦佩眼前的这个女人,更坚定了辞官的意愿。随派人强行把赵娥送回了家。后来,赵娥遇赦得以免罪,酒泉郡还专门表彰了她的大孝与豪侠之风。那时的张奂,已到朝中任职,听完来自凉州的故事,赞叹良久,专门送去束帛表示对赵娥的赞赏。这就是“赵娥复仇”的故事。
  有其母,必有其子。十七年后,赵娥之子庞淯早已成年,血性中继承了他母亲的忠孝大义,也成了快意恩仇的侠客。谁知,庞淯刺杀张猛的行动失败,很快被人发现。张猛之兵欲缚下庞淯问罪,张猛闻之而叹道:“我杀了雍州刺史,本来就是杀人之罪。庞淯以至忠为名,是义士,是孝子,如果我杀了他,又以何去劝本州履义之士归顺我呢!”于是,张猛准许让庞淯为邯郸商行服,罢了就把他遣送了回去,并不杀他。庞淯从此以忠烈闻名凉州。酒泉太守徐揖敬佩其忠义,请他担任了主簿一职。
  后来,徐揖筹划打击当地豪强黄氏,不料行事不密,走漏消息。黄昂召集人马提前造反,围攻了酒泉城。危急时刻,庞淯一人迅速逃出酒泉城,一趟向东跑张掖,一趟向南跑敦煌求援,两郡太守见是侠肝义胆的庞淯,二话不说,出兵救援徐揖。可惜太晚了。张掖、敦煌来回三千路啊,等援军赶到,叛军早已攻陷酒泉城多时,太守徐揖死难。庞淯为报答徐揖知遇之恩,收敛了徐揖的尸体,送回老家安葬,又为徐揖守墓三年才还。一些为人子者,即便能做到守孝三年,亦未必能做到守墓三年,何况,庞淯为知遇之恩而守墓三年,其忠义之心何其高大。曹操得知这件事后,把庞淯辟为掾属。到魏文帝时,又专拜庞淯为驸马都尉,迁西海太守,赐爵关内侯。
1234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汉朝的风(上)

下一篇: 《 集龙江水孕香螺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都说上行下效,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使汉来的文明,延续得厚重而独具文化特色。一再地让人惊艳叹服,说起来过瘾,听起来豪情万丈。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9

  • 吟湄

    好大的风!

    2020-07-16

    回复

  • 落叶枫

    精彩!

    2020-07-15

    回复

  • 冰斯语

    通过读此文,我仿佛看到了大汉的威武和凶悍!

    2020-07-15

    回复

  • 东方玉洁

        我也都全看完了。且不说史实,这些可以查到,就说把“讲古”说得这么文学,功力非同一般。虽然只是汉史,术业专攻也是见功底的。条分理疏,归类研究,是专业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做到这样,非普通人能做到的,故纸堆里浸淫半辈子吧。

    2020-07-14

    回复

    • 花落无声

      @东方玉洁  这话很对。研究史学的人,容易钻进故纸堆里,成为史料的搬运工。而相也先生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域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一定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的都是自己的观点,加上语言的生动、鲜活,其文学性、艺术性不言而喻,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2020-07-16

      回复

  • 花落无声

    认真读完了相也先生的文章,感到畅快又惊奇。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西汉的风吹来为始,到各种风吹拂到武威这块塞外宝地上,又以重要的人物为点,串起武威民风的演化过程,最令人佩服的是,在如此宏大的北京下,作者用笔却无处不精细。就连博物馆里出图的博戏陶铸,也仿佛被吹了一口仙气,活了过来,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真真好文也!

    2020-07-14

    回复

  • 落叶半床

    希望大家多留言,

    2020-0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