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醇厚的武威(三)

----武威文庙建成580周年祭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3-04   阅读:

  
  一日,张澍回家去南郊散心,突然听到几声鸟鸣,抬头一看,竟然是一只白色尾巴的燕子掠过天空,心里不由说道:这是一只瑞鸟,应该把载入《河西旧事》。看看,此心儒雅的了得。回家后,张澍便作《庚午早秋白燕见吾凉之南郊以纪之》四首,其中第四首写道:“曲巷迢迢送夕阳,斜飞犹似带朝霜。素心曾向马枢语,皓质仍依纪睦翔。水浅蓬莱仙作骥,云归陇首雪为裳。似曾相识张公子,续入河西旧事香。”
  道光十四年(1834)四月,张澍从西安出发,准备回凉州祭扫父母的坟墓时,一路见陇原大地发生了严重旱灾,行至会宁县时,看见“苗长不三寸,半已枯槁”,但丝毫不见有下雨的征兆,张澍心中焦急如焚。于是作《天心篇》,祈求老天下雨。在祈雨的仪式上,张澍“虔肃默祷”,口中默默念道:“愿敕风雷师,迅将旱魅逐……”就在张澍过了会宁界后,抬头看到天空阴云密布,下起了一阵儿小雨,他像一个小孩一样,尽然“狂喜扣车轮”。可惜雨下了不一会儿后天又放晴,这对于干枯许久的禾苗依然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张澍遂又作《急雨词》,继续祈雨,希望“西海之水青童湔,懒龙不起须痛鞭”。似乎张澍的这两篇祈雨祷文感动了老天,但他至榆中县甘草店时,天又下起了大雨,欣喜之际的张澍继而作《喜雨谣》,云:“诘旦犹淋漓,吾愿走泥路。”这就是一个文人的苍生情怀,人格精神。
  越是高大上的文化,越源于细微的生活,紧接地气,不忘苍生。文化人只要有感恩生活之心,有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时时都会升华成与生活,与百姓心灵想通、心心相印的文化。清朝时,武威人所作的好多歌《凉州词》、《闲居杂咏》、《对酒偶兴》等,就是文人们郊游、散心、喝酒的产物。而驰名中外的《西夏碑》,正是张澍约请郭楷、何承先、张美如到大云寺闲游时,无意中发现的。
  历史的惊艳,专等有心的“闲人”去发现。
  “刻意”的后面,从来产生不了文化奇迹。
  一个城市的文化越厚重,风味亦就越闲适了。
  有了这样的儒雅风气,凉州人还想到外地做官么?
  不想了。
12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历经几百年的孜孜以求,武威人终于等来了文运昌盛的时代。不只是出进士,出举人,外出做官,尤其是在这座儒风醇厚的边陲城市,还有一群安心教育的文人士子,在当地备受尊崇,他们春赏花,夏纳凉,秋赏景,冬饮酒,相约邀游,酬唱作答,风雅有趣,好不快活,即在当今,也是十分让人倾慕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