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浅析

作者:南心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9-09-02   阅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此前曾大火了一把,就算没有看过剧的人,应该也能跟着其主题曲小哼几句。它的出处是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这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起首两句表明写词的时间与当时的环境。词人在一场春日里的风雨中,不忍看到海棠花被雨打风吹落,故借酒消愁,第二天醒来时酒意仍未完全消散。在这两句中,“雨疏风骤”恰当地突出了春雨稀疏而春风急骤的特点,并以这个不甚舒缓的环境渲染了词人当时在雨夜里醉酒惜花的怅然之感。此后定然是酩酊大醉,否则“浓睡”之后又怎么还有酒意残留呢。
  此句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词人清晨初醒,慵懒惺忪的形象。本睡意朦胧,酒力残存,然而词人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关心海棠花的状态,于是紧接着便“试问卷帘人”。为什么词人不亲眼到院子里查看呢?这正是此句的巧妙之处。词人前夜借酒消愁的原因便是“雨疏风骤”,她担心海棠花不堪这一场风雨的揉损,推断出此刻窗外定是落红满地,一片狼藉,于是第一时间便唤来侍女询问一番。
  此时的词人,既想迫切印证自己的猜测,探知究竟,却又不敢亲眼见到那狼狈的场面。于是“试问”二字生动巧妙地刻画出了词人此刻内心的摇摆不定,使心中焦急,惜花怜花的神态细致入微。然而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意外,“却道海棠依旧”,窗外的海棠花还是那个样子。词人得知这个消息本应该喜出望外,因为她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在这里,词人用了一个“却”字来表示转折。
  “却道海棠依旧”,表明侍女的回答让人感到非常意外。这一句话可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词人本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已经凋谢得不成样子了。而侍女的回答却与这种自然规律相背而行,于是表达出一种惊讶的情感。第二层意思是:词人心思细腻,对窗外海棠很是担忧,而侍女却漫不经心地敷衍回答:还是那样。
  两个人物形象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侍女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无法感知到此时女主人内心的烦忧。“却”字甚至掺杂着词人的一丝不快在里头,似乎在嗔怪:窗外定是落红满地,你怎么能随意敷衍我呢?于是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结尾两句意味深长,这两个“知否”它既像是对侍女的质疑:你真的看到了吗?窗外当真海棠依旧?又像是对侍女的反诘:你知道吗,窗外就应该是“绿肥红瘦”的。还像是词人在叹了一口气后的喃喃自语:是这样吗,园中的海棠花应该凋零了许多,只剩下绿叶繁茂了吧。这句对白写出了动态影像难以表达的画面,我们能从中看到伤春悲秋的词人心中复杂的感情变化和神情口吻,妙哉!
  “应是”二字也表现出词人对窗外景象了然于胸,然而毕竟没有亲眼见到,所以话语中仍留有几分余地。然而这句话中也有“必然是”、“一定是”的意思,词人认为海棠凋零是自然的选择,怎么可能跟昨夜一样呢。但在表现手法上,“应是”比“定是”或“必是”这些肯定的字眼更能凸显词人的内心矛盾,在细节处理上更加高明。
  在这一句里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词人的思绪不只是停留在这花开花谢中。海棠虽好,怎奈何得了风雨无情,年华虽好,怎抵得过时间流逝,没有什么花是能够常开不谢的。其中包含了无可奈何的惜花之情,语浅意深,只可惜“卷帘人”无法感同身受,不像词人那般心思细腻,感悟自然。这或许也是词人做出这番回答的原因。
  末尾“绿肥红瘦”更是精绝。“绿”代表绿叶,“红”则代表海棠花,“肥”形容叶子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打风吹后花朵凋零稀少。在这四个字中出现了两个对比,一种是绿红两种颜色的对比,一种肥瘦是数量或状态的对比。在词人的巧妙搭配之后,整句色彩鲜明了起来,形象生动。
  在时间变化上,此时正值暮春。雨夜之后的“绿肥”也暗示着盛夏的绿树成荫即将来临,而“红瘦”则暗示着春天已经在渐渐消逝的尾声。仅仅由这四个字的搭配组合,便能让人展开联想,词人在这里运用极富有概括性语言的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描写的是在经过一场暮春的雨夜,词人酒醒后询问窗外海棠的故事,从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以及怜花惜花的心情。并以其中的时间状态变化,表达出词人最春天的喜爱,最大自然的热爱,从中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
  这一首词篇幅不长,却饱含深意。开头两句先是交代了时间、背景、环境,并初步刻画出词人此刻的人物状态。接着用一句对白便突出了两个人物形象,并制造文中的第一处对比冲突。最后两句凝炼全文,两个“知否”引出百般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末尾将词人的个人情感引入到自然的规律变化当中,以小见大。整首词情感处理上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文字处理上巧夺天工,显示出了李清照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一首小词,千古吟诵,那么多人喜欢一定有喜欢它的理由,只不过美人千面,每个人看到的美却有不同。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它,让我们不但再次回味易安居士的词之美,也看到了作者的饱满丰富的内心。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