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夏日的乡村

夏日的乡村

作者:蒋世鸿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4-20   阅读:

  
  
  乡村处在树林的包围之中。如果从远处朝乡村望去,只能看见浓密的树林,而村庄是没入在丛林中的。沿着通往乡村的路慢慢地走近了,村庄才在树干丛中露出一面来。首先但见一条弯曲的小路在眼前延伸,简直有曲径通幽之妙。继续走下去,是一条缓而长的坡,沿坡而下,过一片古老的坟场。再走近些,便是村子最东头的一户人家。紧挨这户人家,有一口面积不小的池塘,加上那一座细水长流的小桥,俨然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图。
  这已经是多年前的景象了。今年夏日回乡,当我同样走过那片坟场,再走近些,所见则是村子最东头一户人家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但见槐树数株,灌木几丛,杂草一片,在这户人家的旧院里茂盛着。再走下去,第二户人家与最东头的一户一模一样,第三户人家也是如此。池塘已经淤塞到出人意料,淤塞处几乎要与其岸等高,只见红野蓼在浅梁上相互挣扎,几株老柳垂头丧气地站立在岸上。小桥已不复存在,早无流水的潺湲。这难道就是我的故乡么?这分明就是我的故乡啊!
  老井旁边的那棵老枣树已颓废了身影,似乎连鸡鸣犬吠的声音都稀疏了许多。沿途迎接我的,是纷纷前来争占路径的灌木与野草,还有青楝、棠梨、苦棘桃交错纠缠的枝丫夹道相迎,时不时争抢着来牵扯我的衣裳。
  知了在高高的沙杨树枝叶间聒噪不休,苦棘桃突破椿树与沙杨的包围圈,努力地向空中举着它猩红的果实。鸟儿们高兴得呼朋引类,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像是在过家家。偶有人家的一头牛在塘中吃草,是那样的悠闲自得。
  只有荷塘最惹人怜爱,那花有含苞待放的,有半开半掩欲语还羞的,有已绽放作粉红朵儿的,还有似伞的莲蓬,简直是“四世同堂”。都大方地冲出荷叶的裹护,举向行人。忽有一阵风吹过,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或是到了傍晚,有几处炊烟起了,飘将开来,一直弥散开去,最后消失在风中。此时但见牧牛的农人牵着牛回家,在夕阳下,回放远古的农耕时代。
  夜里,知了还在高唱着它热烈的夏季。渐渐的月亮升起,一片银辉,千年不变地散照在人家的庭院中。星河明晰可见,抬头看去,我还能清楚地找到被隔于两岸的牛郎织女。北斗七星将它的斗柄指向南方。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树丛及屋顶上穿梭,似是要找回我已去的童年。村中人老早地睡了,想是已抛弃了多年串门子的习惯。整个村庄除了知了制造的噪声及猫儿夜间在屋顶上的爬动声外,一片沉寂。
  我和母亲坐在庭院中乘凉,讲述着人事的变迁。家常话与一些往事像空中的星星一样,一颗挨着一颗在脑海中闪烁。蚊子与不知名的虫子成了忠实的听众,纷纷聚拢了来。母亲如数家珍,我亦听亦问,从母亲那里所了解到的,甚至远比在都市生活中所得到的,还要多得多。达官贵人们所谓的封闭的乡村在人的本真气质、传统道德与人情礼节等诸多方面何逊于开放的城市?母亲和我往往叙到后夜晌,有时直到那夜彻底地静了,仍有母亲和我在畅说这人间的春夏秋冬。
  不知话题是如何说到了这乡村的树林上的,母亲说:“这些树啊,是大有来头的。”这使我了解到,树是一位村里的干部与镇上的一个有钱人家种下的。
  前些年国家有个“退耕还林”政策,还有“免征农业税”政策,接下来还有个发放“种地粮农补贴款”政策,他们就乘着大好政策的顺风车,搞起了植树造林。反正农民的身份已转变成“农民工”,他们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很多人都不种田地了,荒着也是荒着,不如种上树。于是,大量的良田变成了林场,只留小部分田地给为数不多的未进城打工的人耕种。尤其是“退耕还林”与发放“种地粮农补贴款”这两个政策让他们结合得天衣无缝:一则种树有“退耕还林”政策的保护与支持,谁敢说个“不”字;二则因种了树,又可以按亩数得到国家发放的“种地粮农补贴款”,收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真可谓一箭双雕。于是,这些人把本来属于粮农的钱堂而皇之地装进了自家的腰包。可是且看所种下的树,都是沙杨等劣质树种,这些树疯狂地生长,贪婪地吸收着土壤里大量的养分,正年复一年地破坏着土地的墒情,使原本的良田变成贫瘠的土地。如果多年后政策回笼,再想恢复土地的墒情,谈何容易!这些堪称“无用之材”的树木的所有权归种树者,也就是说,到头来哪怕是当柴禾或低级的造纸原料卖出,也仍能再狠狠地大赚一笔。我不禁要问:那些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到底有没有做过真正的调研?国家政策重点向“三农”倾斜,是想解决“三农”问题,可为何总是让一小撮不法分子在大搞投机倒把?明明是要“惠农”,可为什么到头来却变成了“伤农”?我的沉思,竟也像乡村一样陷入了这树林及“丛林法则”的包围之中。故乡啊,可惜了那四百五十亩曾经是庄稼人视为生命的土地!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村中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去了,有不少经过几年或是十几年的奋斗,挣到了一些钱,纷纷搬到镇上去,甩掉农民的帽子,做了镇上的居民。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以“农转非”的身份加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去了。所以将老屋里的家当清空,在大门上挂上一把锁,只到过年的时候回来贴一下门对子,放一挂鞭炮了事。老屋自然年久失修,逐渐被废弃,而最终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现在村中所剩下来的人口,总数不足四十,老的老,小的小,都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之列。“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当地进行了多年,可我每次回家所见到的,远非愿景所描述的那样美好。村中依旧是那些人,有时候还会少那么一两个老人,一问才知道他们已经作古了。人事幻化之大,诚令人唏嘘不已。
  离开故乡的时候,从村路中走出来,接连走过三户人家的残垣断壁,经过那口面目全非的池塘,过了那片古老的坟场,还是那道坡,沿坡而上,再走一段路,当我回首向乡村眺望时,乡村已然处在树林的紧密包围之中了。
  2011年10月13日
  
  审核编辑:铁血男儿   精华:铁血男儿

上一篇: 《 [红尘]回家(三)

下一篇: 《 母亲的歌谣

【编者按】 红尘会员   铁血男儿:
对于曾经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说,无论将来他的脚步迈向何方,这一生,绝不可能忘却故乡的四季轮替,与曾经陪伴他的晨曦晚霞。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落叶半床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乡村却不再是那样的乡村。几十年啊,好多这样的乡村轮番哭泣。

    2014-04-20

    回复

  • 铁血男儿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美好的光阴。生我养我的家乡,你是我的根,我终生的精神家园。我爱着你的一切,更爱你五彩斑斓的夏天!

    2014-0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