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知足与不满

知足与不满

作者:浪白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4-16   阅读:

    知足与不满,这两词好象是一褒一贬,人们往往喜褒不喜贬。但我以为“知足常乐”,一定是在温饱之后。如果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你压根儿就“不足”,还“知”什么?能“知足”吗?所以“知足常乐”,要么是富人酒足饭饱后的清谈风雅,要么是对穷人的催眠麻醉,多数情况是人们在衣食无忧后,对欲念的自诫或对贪婪的劝诫,以免跌入深沟,有其积极性。而不满,则复杂多了。即便在极左时期,人们也常常批评自满,“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是也,倡导的就是不满。但这只限于对自己,对别人就不行了。倘若对单位,特别是对领导、对社会不满,立刻会遭到口诛笔伐,说不定会有牢狱之灾、砍头之祸。
其实,不满是生物进化、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最普遍、最常态的现象。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的。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原动力正是不满。从不满到满,由满再到不满,如此反复,螺丝般上升、旋转式向前。不满就是还希望更好、还争取更好。要是满了,“满则损”,惰性就会滋生,那就没有前进动力了。
  试想:如果人类在茹毛饮血和穴居阶段就知足,没有不满,那就不会学会取火和盖屋。如果满足于青铜器,就学不会冶铁炼钢。如果止于冷兵器,就不会发明火器。科技发展如此,社会进步一样如此,如果满足于奴隶制,封建制会出现吗?如果没有对封建制的不满,会有工业革命,产生资本主义吗?社会主义也正是对资本主义不满的产物。可见,不满实在是好事,是新生事物的催化剂。
在社会生活中,不满普遍存在。小有对吃喝不满、对穿戴不满、对住房不满;对工作不满、对领导不满;大到对政府不满,对社会不满。即便是由血缘关系凝固的家庭内部,也存在不满,父母对儿女不满,儿女对父母不满等等。不满是一个正面之词。
  但在极左时期,除了允许自我不满外,任何不满都是不让表达的,甚至不让在思想上出现,即腹诽。其谬误在于:
  一、社会进步法则的反动表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盲目狂傲以为能左右宇宙,结果如何?从大反右到大跃进到大食堂到大炼钢到文化大革命,得到了什么?想当初要是听取了老百姓的不满,特别是刘少奇、彭德怀同志所表达的意见,还会有一连串的灾难吗?
  二、专权的蛮横表现。不让表达就不存在了吗?真是驼鸟逻辑。伊拉克的萨达姆每一次选举,都是全部满意、全数通过。后来美国打来了,我们的军事评论家满以为会有一番激烈的巷战。谁料装备精良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一仗没打就作鸟兽散,对萨达姆的不满一下表达出来。
  三、无知、无能的表现。不允许表达不满,看似强大,实则是虚弱。如果广开言路,让大家充分表达不满,执政者就能从不满中看出不足,综合筛选提炼,分门别类,着重解决,从而达到新的满足,一轮进步就出现。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新的不满又会产生,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运动轨迹。否则只能在自以为是的强大中,有朝一日轰然倒塌。
如此说来,我们还是少点“知足”,多些“不满”的好!因为不满能推动社会进步。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满,是专指心理和言辞表达的不满,如果以暴力表达,那就是一个法律问题了。
(2012.12.26)
  审核编辑:瘗花秀士   推荐:瘗花秀士

上一篇: 《 人嘴有多大

下一篇: 《 黄玉米,白玉米

【编者按】 往期编辑   瘗花秀士:
知足常乐应有三种根源:前两种即作者所说的“富人酒足饭饱后的清谈风雅,对穷人的催眠麻醉”,第三种是道家思想在复杂社会中的一种处世方略,这种方略虽是自己选择,但何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何尝不在暗示着表达不满的危险性?作者通过种种历史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事例,论证出不满乃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满本应形成一种人类惯性思维,但在极权统治之下,不满即意味着对统治的怀疑和挑衅,基于巩固既得利益集团地位的考虑,封杀不同声音,简单人民头脑,就成为统治者的惯常手段。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五出眉心

        通读此文发现,笔者很能透过“知足”与“不满”的现象抓其实质,并通过种种社会发展与生活现实的阐述来分析“不满”实在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不同层面对其解读的背后隐藏的秘密,可谓是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引人深思。

    2014-04-17

    回复

  • 浪白

    秀士有理。

    2014-04-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