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鸠摩罗什诗传》中寻觅大师的足迹

文/李元辉

作者:西木诗歌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7-01-17   阅读:

  
  此后,在姚兴的大力支持下,一场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开始了。对于此次译经活动,二百多年后的唐太宗在参观草堂寺后,挥笔写下了《赞罗什法师》称赞道:“秦朝朗观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翻经。文成金玉知无朽,口吐芬兰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丝路清音,响彻东方。鸠摩罗什为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译经,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为中国文学的体裁开创了佛经文学的另一面目,也使佛教哲学变成中国文化学术的一派巨流,与儒、道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全貌的总体称谓。”
  鸠摩罗什为人“笃性仁厚,汛爱为心,虚已善诱,终日无倦。”也许,大师的几次破戒让他不能高大完美,但大师也曾说过:“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只要你普度众生,只要你一心向佛,只要你弘扬佛法,只要你大爱无边,那么,你依旧是那个美若莲花的法师。

  五、罗什寺塔,唯舌不坏千古传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公元413年八月二十日,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享年70岁。相传鸠摩罗什在圆寂前对众人起誓:“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大师圆寂焚身之后,果然“薪灭形碎,唯舌不坏”,这正应验了大师生前的誓愿,留给我们无尽的敬仰和缅怀!相传,武威罗什寺塔就是埋葬鸠摩罗什大师不烂之舌的地方。他不会忘记在武威漫长的十七年,愿把三寸不烂之舌永远留在自己的第二故乡。
  大师的脚步越走越远,教化的梵音却千年不断。我们都是人间的匆匆过客,都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武威鸠摩罗什寺及罗什寺塔,永远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永远记载着大师的彗德,永远流传着三寸不烂之舌的动人传说……
  回望着鸠摩罗什走过的西域古道,我敬慕他的超脱凡俗;回想着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的历程,我崇拜他的意志坚定;伫立在鸠摩罗什寺的舍利塔前,我仰望他的千年风采。
  作为武威人,我们从小就驻足在大师的身边,却没有认真聆听过大师的谆谆教诲。作为史,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过另一部以歌的形式为一代大德高僧的立传;也还没有看到如此博大的抒情性和语言的隐喻性,将高僧的精神内涵和人格要义诠释得如此富有诗意;也还没有看到将诗学的、宗教的、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美学的、音律学的话题通过精炼的诗性语言演绎得如此宏达而圆满。感谢西木,他用穿越历史的文字和充满禅意的诗句,让我得以如此认真地仰望大师圣洁的灵魂。
  轻轻合上诗人西木的《鸠摩罗什诗传》,默默回味着大师的传奇一生,耳边仿佛又传来大师的声音:
  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谨以此文为西木诗集《鸠摩罗什诗传》的出版表示祝贺(本文所引用之经文,全部来自鸠摩罗什译文)!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鸠摩罗什的传奇一生,在诗传中精彩展现,足迹所至,光芒深远。这篇文条分理析,给我们对诗传有一个宏观而清晰的印象。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