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诗集【七日】序

诗歌虔诚的赤子

作者:曹叒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10-19   阅读:

    初识人王波,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发、戴一副眼镜,身材瘦弱,气质文质彬彬,看起来一副十足人的模样;那时还不知他会写,只知道当时他是通过别人才找到我的,那段日子我刚刚出完第一本诗集《伞缘》,也许是机缘巧合、也或许是诗人彼此之间天生的通灵器官感应,就这样我们相识了;后来陆续读了他的作品,让我不得不又一次用很震惊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他。那时的兰州正是金秋九月,金城内外秋色很浓,四处孕育着诗歌的种子。
  诗人王波是地地道道的兰州永登人,他的诗质朴、空灵、向善,却带有一点点阴暗的色彩,我不知道这一点阴暗如何解释,但我敢肯定的是,它一定和诗人的身世或者经历有关,因为诗歌本来就是生活的缩影,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读过他的诗歌的人一定能感觉到,他的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催动人心的东西,平凡像饭菜中的食盐,岁月中的年轮,每当尝及时总会被触动和击痛。接下来让我们去看几首他的诗。
  
  逃亡
  逃亡
  土地抛弃的嘴唇
  麦地和花朵枯萎
  
  流浪
  流浪
  城市边缘的幸存者
  水泥,砖头,油漆
  简陋的住所洞开
  
  面对母亲我一无所有
  只有悲伤成孤独的河流
  款款暗流
  
  ——赤子
  
  《赤子》以悲愤和无奈开篇,借“土地”、“麦地”、“枯萎”阐述诗人对当下坏境的无奈和沉闷之苦,暗示城市套路之深,农村土地贫瘠败落之象。接着又以“水泥、砖头、油漆、简陋”等词语描写了诗人在城市和乡村边缘徘徊的无奈之苦。“面对母亲我一无所有\\
  只有悲伤成孤独的河\\款款暗流”预示着诗人面对亲人而无能为力之感,纵有万千思绪,也便只能化作悲伤的河流,悄无声息的流淌。又如:《野蛮的人》
  
  你看那荒凉山岗十个太阳
  消亡而熠熠生辉
  多么像儿时滚过的铁环
  九个被你射下,一个
  高举过头顶,威风八面
  多么自豪,众神之王
  从这首诗里我们不难发现,我前面所说的诗人王波诗歌里的那一点阴暗色彩的影子,“荒凉的山岗上有十个太阳,始消亡,如儿时玩过的铁环,被射下一个,留下一个高举头顶视为神”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即使诗人在现实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无奈,但在精神的世界里却是丰富的,也许这正体现了诗歌赋予诗人的灵性吧,——生活中的勇者,精神世界的强者。
  
  
  她是个很纯的兰州妹子
  我是说她骨子里是个爷们
  像兰州的群山
  兰州的长天
  染指了西北粗呖的风
  那些游牧人,马背上的性情
  被兰州姑娘遗袭
  走吧,兰州姑娘
  跟我走
  像先祖一样追逐落日
  策马扬鞭
  
  ——兰州妹子
  同样,诗人王波也和常人一样具有一颗渴望爱情的心,从这首《兰州妹子》我们就能看出,诗人也渴望爱情,但诗人所渴望的爱情是超于常人的,因为诗人不但是活在现实中的,更多的是活在精神领域,所以诗人渴望的爱情更具“浪漫”而又“殷实”;这首《兰州妹子》诗人开篇写景,再由景写人,先写西北的风、兰州的山,通过一系列景物的描写来写兰州妹子的风情和西北汉子的彪悍,我们不知道诗人是不是曾邂逅了如此一段感情,但从诗里可以感受到的是诗人的感情是空旷、豪迈、随性的,追求爱情更是炙热和极度强烈的。
  
  
  看完诗人给我的原稿,曾几度被他感动,感动的不仅是他对诗歌的那种忠诚和写诗的那种纯情,更多的是诗人的那种不关乎世间所有利益,只写自己内心的“真实”和“狂热”的情怀;关于王波的诗歌,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因为时间的原因只能写到这里了,诗歌的好与坏,在这里我便不在细说,毕竟千家有千家言,万人有万人的想法,更大的空间让我交给读者去评说。
  
  曹叒
  2016/10/10于武都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下一篇: 《 谈谈散文的真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诗歌的好坏,千人有千人言,万人有万人的想法。王波的诗集在作者眼中是质朴的向善的,虽然因个人阅历成长有关带了些阴暗的色彩。或许就是这点阴暗,才让善良变得更接地气更有人情。比如《逃亡》,对母亲悲伤的何止诗人,还有我们这整一代人。如果他有责任感,他也会深深的悲伤却只能款款暗流。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曹叒

    感谢大家来坐沙发!

    2016-10-21

    回复

  • 三旬

    王波老师的诗有着很强的张力,西北味儿也很浓呀~豪放!

    2016-10-21

    回复

  • 落叶半床

    诗里涌动着情绪,能看懂的是真的能深深地体会到,看不懂的也就只能看看表面了——像我们这些都不懂。

    2016-10-20

    回复

  • 沁芳闸

    最怕看新诗,怕自己看不懂,但曹老师这么一解释王老师的诗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2016-1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