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郁达夫先生重游苏浙记(又续)

作者:铁骨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8-15   阅读:

  
  七)富阳,恩波桥,郁达夫故居
  富春江水缓缓流到富阳后,江面渐渐的开阔了起来。又是一种景色了。雨后,江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迷雾,江水也不在清晰有点浊黄了,两岸对峙的青山已渐行渐远,远山如黛,烟雨朦胧。几只江鸟儿水上一掠而过,岸边,几株老柳佝偻着身子在戏水,一只昏鸦蹲在秃枝上,呆望着江中抛锚的小船儿。还有那坐在江石上发呆的小男孩,目光中透着忧郁,这不就是童年的小郁达夫吗?
  富阳的新登镇是郁达夫的家乡,在富春江的下游,江水流过不远,就叫“钱塘江”了。小城不大,说也是千年古镇。一条叫“苋浦“的小河贯穿小镇,流入富春江去了。与小河相伴有一脉青山,如绿色的屏风,迤逦到富春江边嘎然而止。离入江口不远的地方,苋浦河上有座三孔宋代古桥,叫”恩波桥”。桥身斑驳,挂满了青藤,桥洞中小舟停泊。河水映着古桥,宛如圆圆的月儿。这里还是富阳旧八景之一“恩波夜雨”处。《富阳县志》记载,“新雨初霁,船过桥下,雨滴蓬窗不住,入夜则淅沥更爽耳也。”还有一则,也说这古桥。叫“苋浦归帆”,富春江每逢洪水潮汛,风急浪高时,帆船便过桥避风停泊,每近傍晚,片片风帆迎着落日余晖,至“恩波桥”纷纷落帆进港,一幅“落日归帆图”。
  漫步河畔,也见到了一景,在一河湾处,泊着一些乌篷船,只是那蓬是天蓝色,河滩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林中隐约着船主人的小木屋。两个男人站在船尾聊着天,一个女人手持长长的撑竿上船,仿佛就要起锚出航的样子。想那乌篷船一只接着一只穿过古桥去,奔向浩瀚的富春江,也是很壮观的,就叫“乌篷出航图”,想来也应该是很贴切吧?
  从苋浦河入江的地方,顺江而下,大约行里许,便可见一淡白色围墙的小院。小院恬静,绿意盎然,掩映着一深红廊柱的小二楼,这就是郁达夫故居了。院中石桌石凳,还有两个大鱼缸,也不知小郁达夫不小心掉进去的是那只鱼缸。小院门前,达夫先生的雕像端坐在江石上,红花环绕,手持书卷,微笑中含着一丝羞涩,凝视着富春江上的白帆,迎接着来访的远方客人。
  一楼厅堂挂着一幅达夫先生自己写的对联“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细细品味,想起了同为儒雅文人瞿秋白的一联,“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相比之下,秋白先生豪迈志远,达夫先生可是缠绵多了。墙上还有鲁迅先生送给他的一个条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过去只知晓这是鲁迅先生爱恨分明性格的写照,把这句送给颓废的郁达夫,实在令人费解。鲁迅先生和郁达夫是一生的挚友,鲁迅先生去世,他悲痛欲绝,“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还见到了丰子恺老先生的送给郁达夫的字,“风流儒雅”,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达夫先生说:“我是一个男人,女人还是爱的。”这一爱,便不可收拾,“生怕情多累美人”,“尤喜肥白丰润的女子”。娼也嫖得,妓也恋过,无羁无绊,好个潇洒倜傥。至于“儒雅”,达夫先生清爽英俊,谈吐文雅,气质脱俗,文采飞扬。虽与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是同窗好友,却无半点媚态。即风流又儒雅,果然在恰当不过了。
  在二楼书房,见到了那藤榻,记得达夫先生回忆时写过:“靠阶檐的一间南房内,也照进了太阳光,那小孩只静悄悄地在一张铺着被的藤榻上坐着,翻着几本小画本。”不一会儿,“他却早在藤榻的被上,和衣睡着了。“后来这书房做了先生的婚房,叫“夕阳楼”。新婚夫人叫孙荃,是个才女,千山万水,遥寄相思:
  “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
  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新婚燕尔,两人如胶似漆,缠绵悱恻。黄昏时分,便依偎在“夕阳楼”的窗前,看夕阳衔山,看一抹晚霞映红一丝丝云儿,看江畔女人们淘米洗菜,看江上白帆渔火,凝听小火轮低沉的鸣笛声。恩恩爱爱,写下了“夕阳楼集”,还一口气为郁达夫生下两男两女。可惜这缱绻甜美的日子没能维持多久,为生计孙荃女士便随夫四处漂泊,风雨颠沛。多舛窘迫,小儿还病死在遥远的北京。后来命运跌宕,郁达夫竟抛妻弃子,负心出走,另寻新欢去了。
  眼巴巴看着负心汉决绝扬长而去,孙荃女士泪珠婆娑,无可奈何,携儿拖女,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富春江畔的“夕阳楼”。艰难度日,养育儿女,侍奉婆婆,终生未再嫁。“在长夜漫漫中,她只得断荤茹素,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岁月蹉跎,她每日仍茕茕孑立于窗前,那夕阳,那晚霞。那远山,那江水,那船儿依旧。她对达夫先生已经没了怨恨,只剩下了深深的悼念和一丝丝凄美的回忆,唉,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女人,江南水乡的女人,富春江畔的女人------
  (八)杭州,吴山,五柳巷
  细想起来,江南的城市,去杭州的次数是较多的。西湖上泛舟,灵隐寺进香,龙井村品茶,六和塔下徘徊,九溪烟树看瀑布,梅花坞里闻桂花香。前年中秋又匆匆赶到了杭州,住了一个星期,就为了一睹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这次从富阳再来杭州,实在是郁达夫老先生一篇散文《城里的吴山》所诱惑,上山来寻先生走过的足迹,也是为着了却一个心愿而已。
  吴山,杭州城里的一座小山。苏东坡有词赞叹“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它像一只西湖中偷跑出来的大鳄鱼,悄悄爬到城门楼旁,把大嘴巴往城墙上一伸,便化作了青山再也回不去了。山脚下是明清商业街,叫“河坊街”,每次来杭州都在这老街逛逛,有一次女人还买了一件黄色红花的蚕丝外套,喜气洋洋的。还见到了崖壁上那四个鲜红大字“吴山天风”,就是没有登上过这吴山去,几次擦肩而过了。
  郁达夫先生很推崇吴山的,他说“不管是到过或没到过杭州的人,只需是受过几年中学教育的,你倘若问他:“杭州城里有什么大自然好景?”他总会毫不思索地回覆你一声:“西湖”!真正在杭州城里的大观,第一要推吴山(俗名城隍山)。“我这一回来称颂吴山,若说的僭一点,也可以说是“我的杭州城的发见”,“这城隍山的一角,仿佛是变了我的野外的情人。”
  那天是午后日斜时分登上吴山的,城门楼旁有一陋巷,缓缓上坡,台阶布满青苔,一珠树儿在巷边伸出头来,笑盈盈绽放粉红色的花朵,仿佛欢迎你到吴山来。转过一弯,石阶陡峭了起来。见一凉亭依然山间,林木幽深,遮天蔽日。“伍公庙”前多茶肆酒馆,当年达夫先生“遇到胸怀悒郁,工作倦颓,只消上山去走它半天,喝一碗茶两杯酒,坐两三个钟头,就可以恢复元气,爽飒地回来。”想应当就是这个地方。郁达夫写这篇散文时,已追得“富春江上神仙侣”,抱得美人归,在西湖畔已另筑爱巢“风雨茅庐”了,正春风得意时,哪来的悒郁、倦颓、苦闷?原来那新娶的美人有“红杏出墙”之疑,难怪郁达夫常常跑到这吴山上来借酒消愁呢。
  这吴山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游人稀少,尽可以放飞心情,尽情的享受孤独和幽静。见到一棵老树,头上仅长出分叉的两只树枝来,你尽可把它想象是一只临渊的老牛在叫。还看到崖壁上悬挂一条老藤,晃晃荡荡,似巨蟒攀岩入洞。突然一阵山风呼啸而来,风声鹤唳,还真有点骇人。“一直的向南向西,沿岭脊走去”,一瞥“僧庐道院,画阁雕栏”,果然见到达夫先生所说的那些“神工鬼斧的奇岩怪石,假山叠不到这样巧,真山也绝没有这样秀。”一奇石旁,一对中年男女一闪身便没了踪影。在一片说是“十二生肖石”前驻足,望痛了双眼,也没瞧出那个石头像马,那个石头像是猪,那个石头又像蜿蜒的蛇来。黄昏时,从崖壁旁的羊肠小道下山,下到了山脚,已看不到西沉的落日了,不知什么时候乌云涌了出来,天空阴沉了。
12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三旬

上一篇: 《 与郁达夫先生重游苏浙记(续)

下一篇: 《 母亲,回来吧!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走着,走着,终于来到了郁达夫先生自己的故居。故居里留了很多名人赠予的条幅与字,期人已去,但风彩仍让人追念与向往。作者的游记到这里应该也差不多了,三部曲给我们游苏浙留下了很好的范本。或许,哪一天,我们站在那里,来一句,虽然第一次来,我竟是那样的熟悉,在哪里曾见。在这里,在这三部曲里。


往期编辑   三旬:
人于景中,人亦于历史中。文章有跨越时间与空间维度的质感,游者之所见所思,愿与各位文友共赏。精。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

  • 韵无声

    味道不及前二篇,不失佳作。问好铁骨老师

    2016-08-16

    回复

    • 铁骨

       谢谢无声编辑的直言,我已感觉到了。铮友可交,问好了。

      2016-08-17

      回复

  • 沁芳闸

    先生肯定是男子,才会觉得孙荃女士是追忆。我是女子,所以,我在想孙女士虽没了怨恨,但肯定选择不原谅。

    2016-08-15

    回复

    • 铁骨

       沁主编的评论我是认可的,也是很中肯的,写到故居结尾就好了, 再写到杭州的吴山有点啰嗦了。吴山应当独立成一篇就是了。谢谢你了。

      2016-08-16

      回复

    • 沁芳闸

       我还没说就被先生猜到了。惭愧。

      2016-0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