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做那个定静的观察者

读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作者:远牵    授权级别:A       2016-04-12   阅读:

     
  每读红楼梦至宝玉参禅那一回,就记起那个拗口桀牙的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这里的证是悟之意,看来在曹雪芹眼里若要找到自己的立足境地,不可不悟。最让人费解的是最后一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难道来一个无立足境,就算解脱了吗,究竟该怎样去恰当地领会其中的深意呢?
  又联想到以前在刘再复的散文中曾反复倒嚼过的一个既富于哲理又貌似无理的经典句子,——想起昔日的欢乐,我感到痛苦,因为欢乐已成为过去;想起昔日的痛苦,我感到欢乐,因为我已战胜了痛苦。人们的欢乐与痛苦本是情绪中的两个陡直的剖面,二者可以转化,这种耐人寻味的转换的过程又到底是怎样微妙地发生的?
  这些多年来的疑问,在读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竟似乎已能从中破冰而释然得解。以心灵导师角色在微信文章中霸屏吸粉的张德芬女士审校并序评了这本书,称其为一部旷世之作,值得人们时不时地去读它。而当我读完此书,我以为,它当得起百读不厌这样的评价。
  更愿,这本书所提供的活生生的能量,能深刻地改变读到此书的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因为只要你用心去阅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它对你内心带来的巨大力量。反复读过,再掩卷而思,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进入,谈一谈这本书对人们头脑中的思维产生的那种颠覆性的改变,也许我的这些看法只能算管中窥豹,既不能重现吉光片羽,也只能作为一种自我感觉还算良好的阅读体验来笼统地梳理铺陈,如是这样,能与人细细分享心得,于人于已不可谓不是益事一桩。
  这四个入口是作者立论中的四个名词新解,从关键词的角度来展开解读,更容易从这些点快速向纵深处钻触,而直切入作者意在阐述的核心,——当下力量的本质。
  第一个,观察者,这是可供我们备选的一个身份。当思维以不正确的方式被使用时,不是你在用大脑思考,而是大脑在利用你。既然不能马上按下那个停止目前混乱与错误的按钮,你需要的是重新确认一下你的身份。这种确认如果在时间上呈现出静默的空白片刻,那就是我们正努力在朝着这个身份转换。作者说,“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产生了。”这种新的意识层面中有一个更深的自我,当曾控制你的思维丧失了你对它的认同而趋向终结,你的思维空白会变得长久,内心趋向的平静会加深,并开始感受到心体合一的自然联结,伴着比之前的思维认同下更警惕,更清醒的状态,内心深处的喜悦感悄然来临。
  作者认为,我们的思维通常是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的,而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如果我们能从思维认同中主动脱离出来,用警惕,清醒的当下状态获取了内心的宁静,这甚至会提升我们身体生命能量的振动频率,从而来完成我们心灵的质变与内在的飞跃。
  通过观察思维的活动,你就能够摆脱抗拒的模式,然后还可以允许当下时刻的存在,这样才会体验到不为所困的内心自由,然后再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并采取必要的或可能的行动。所以,作者才又一次这样谆谆地告诫我们: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那些无意识的东西都将被意识之光照亮。
  第二个,临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在,不是存在,而是临在。临在,首先是一种状态,就是前面说的观察者身份认同后所持那种警惕,清醒的当下状态,通俗地说,就像一个仆人等待主人回家一样。作者在书中更形象地举了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意识临在有多么重要,——在浓雾弥漫的夜晚,你一人走在路上。但如果你有一个光亮很足的手电筒,它就可为你开辟一个狭窄但明亮的空间。这其中,浓雾是你目前的生活情境,它包含着过去和未来;明亮的空间是你的当下时刻;而那个手电筒就是你的意识临在。
  临在意识对我们是如此重要,完全地进入临在状态,就能阻止消极心态的产生,临在最大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主动性,可是,这个世界上能持续保持临在感的人并不多,消极心态时常会大驾光临。但作者相信,持续保持临在感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消极心态的出现其实对身为观察者的你而言是一种有用的信号,它可被你用来作为一种提醒你变得更为临在的信号。
  临在的程度决定你的意识质量,而当下的意识质量决定上着你的未来。由此,作为读者的我,联想到在生活中,当我们需要给自己力量的时刻,最简单的做法的是先来问一下自已:我,是临在的吗?
  第三个,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我们生活中的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但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只是对当下时刻而言:我们在一天之内的实际事务上所利用的是钟表时间,而当这些事务被完成,如果不能及时回到当下,就会不自觉创造出心理时间。心理时间是一种思维认同,它认同过去,并持续地,强迫性地将这种认同投射到未来。
  在心理时间中存在着的思维认同给予了思维更多能量,而思维的观察者却能把这种能量撤回,这些从思维中撤回的能量就转变成了临在,临在会将你从心理时间中解放出来,并将使你的钟表时间全速打开。所以,作者判定,那些开悟的人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在当下,但另一方面,他们会继续利用钟表时间,并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
  本文的作者托利在谈到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时所用篇幅不长,也未给二者下确切的定义,但因为这两个概念对于观察者的当下意识有强烈的导引暗示,并且在我们每天实际的时间管理中可加以切实地运用,所以由一些心得,我倒可以试着给这两个时间概念表述出它们的定义:钟表时间是意识观察后确认的那些对你发生积极导向的行为作用于你所占用的时间;而心理时间则是那些意识缺席的,不经观察或只凭自我感觉发生的,给你心理造成负担的那些行为作用于你所占用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你在利用钟表时间达成你的目标,并且也在全力关注你的当下行动,但是如果你过于注重目标,就会减少对当下的关注;少了对当下的临在感,当下就沦为通往未来的绊脚石而成为你的心理负担,这种情况下钟表时间会变成心理时间。那么,若想生命的旅程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只有开启钟表时间,在钟表时间的刻度中觉察到存在于当下的围绕着你生命的美丽和奇迹,当这成为你的存在状态时,你怎能不成功呢?你又何必想什么成功呢?
  第四个,未显化之门。我们看到的是形式世界,它处于显化状态,而每一个有形的事物还同时处于未显化状态,这种未显化状态是无形的,它将你从形式的约束认同中解放出来。生命因分裂演化而形成多样性之前的那种无形的源头,那种无差别状态就是未显化。
  未显化与显化这两种状态不是分开的,未显化状态弥漫在整个世界中,并被这个世界完美地掩饰住了,它是每个形式内的生命,是所有形式存在的同一内在本质。如果你将注意力向内集中在你的体内,你可能会达到这两种状态的合一,在这种合一状态里,未显化状态以气的能量流形成了物质世界,这便是生与死的交点。身体有生有死,但当你意识到了处于形式之下的永恒的东西,你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包括死亡的威胁。站在未显化之门,当你的意识导向外在时,思维和物质世界就成了主导;当你的意识导向内在时,意识就会感知自己的源头而回到了未显化状态。当你的意识再度回到显化的世界,你又重新开始了这种被你暂时放弃的形式身份,但此时的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你,因为你比原来的你多看到了一个内在,一个不属于眼前这个世界的、却处于你内在的本质。而这个内在本质从未离开过你,它是与一些非常广大,非常浩翰,非常神圣的东西相联系的。
12
  审核编辑:韵无声   
【编者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