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两本书的启示

两本书的启示

作者:袁真飞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02-14   阅读:

   两本书的启示
袁真飞

这一次来广州,读了两本非常好的书,一本是安东尼•多尔著的《我们看不见的光》;另外一本是玛赞•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这两本书同样震撼我的心灵。
先说《我们看不见的光》。
这本书的主角是法国盲女玛丽波尔和德国少年维尔纳。如果没有战争,玛丽波尔在儒勒•凡尔纳著作的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如果没有战争,维尔纳也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然而,战争爆发了,在战争中,所有的人都脱离了原先的轨道,玛丽波尔的父亲因为对女儿的爱,被人举报,一去不回。玛丽波尔在战火硝烟中一边与叔公一起苦苦等待着失踪的父亲,一边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播讲儒勒•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正是这个广播,唤醒了在遥远的地方服役的德国少年兵维尔纳心底的善良甚至是爱情。所以,当后来维尔纳开进法国才能三次救她。可惜的是,战争的残酷是无法言喻的,最后维尔纳死于地雷爆炸。若干年后,玛丽波尔真的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并有了自己的子孙。而青年一代在享受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早已淡忘当年战争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这本《我们看不见的光》把战争的残酷性暴露无遗:不仅经历战争的人饱受创伤,就是战后的幸存者当回首往事时也非常艰难。象结尾玛丽波尔和维尔纳的妹妹尤塔回忆维尔纳时,那种战争带来的创痛特别明显。这给人带来疑惑:战争,其实没有幸运者,但它为什么存在?
《我在伊朗长大》则不同,它叙述的是一个伊朗女孩见证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个中的是是非非颇为耐人寻味。
当故事开始时,是伊朗国王的残暴统治。在天怒人怨中,革命爆发。国王确实是被推翻了。吊轨的是,革命以后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却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原先还站在一起反对国王的同志转眼之间就成为敌人,或关进监狱,或被处决。最匪夷所思的是,生活方式也成为政治问题(如妇女必需戴面纱,男人必需留大胡子,因为按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看法,这才是符合伊斯兰教经典的)。最后还爆发了两伊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年仅十四岁的玛赞•莎塔碧前往奥地利学习。可是,摆脱了暴政和战争的玛赞却失去了方向,在举目无亲的奥地利挣扎四年后重返伊朗。此时,伊朗已经停战,而种种禁忌依旧存在。在玛赞婚姻失败后,再度前往法国留学与工作,永远远离了这个她既热爱,又感到窒息的祖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玛赞•莎塔碧书中前言的那句话:你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因为我记得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个类似的名言:人类与极权的抗争,即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回想书中种种故事,我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畅销书,并拍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动画大片。它的内涵太深重了。它在隐隐向我们提出,一个反对暴政,反对独裁的革命,最终何以走向反面?

  审核编辑:千千   推荐:千千

上一篇: 《 我看传统文化

下一篇: 《 【同题合奏】爱是瘾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千千:
很详细的读后感,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看不见的光》,《我在伊朗长大》二本书,爱书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爱书的活动中来!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