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明王说江湖

我说文人与文人江湖

作者:猫瞪江湖    授权级别:B       2015-10-25   阅读:

    江湖不是江河、湖泊,也不是个确切的地方,而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游走在这种生存状态中久了,便有了圈子。圈子是什么,圈子是这种状态中志趣相投的人攒聚起来的小江湖。
  有了江湖便有了圈子,有了圈子便有了那么些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所以,圈子就是小江湖。
  记得采访过一起杀人案,一个做建筑的老板去KTV唱歌,因为喝了不少酒,加之有钱人的身份,在这里颐指气使、骄横跋扈,最终激怒了一个年轻的服务生而丧命。后来一了解,这个服务生沾点“道”,是个典型的混社会的江湖哥。
  还有一件事,两个办企业的商人(说“企业家”可能不大准确),因为生意上的事,起了矛盾。谁都是有钱人,谁都不肯放下架子和面子,这样矛盾越积越深,后来就分别“引入”了官道和黑道方面的两路人马,结果还真就是混社会的这方赢了。个中况味,自不必说。原来官场也是个江湖。
  爱好写作,时时关注着文坛的动态是非,这也就关注起了文坛的各种关乎身份名誉的奖项。有向评委行贿而得的,有拿钱赞助评选活动谋得的,有地方长官施压赠与的,不一而足。
  好嘛,这么一来,文学界也成了江湖。你同意不?
  中国的文人,具官谋职的多,乡野寻食的少。但凡入了这个圈子,想要成名,那是大大地难。有多难?我给你说说。
  如今的文坛江湖的确是一副乱象,作学问的不容易出书,跻身公门中的,却是出个不停。而那些身处底层,既无名又无钱的饱学之士,手捧着书稿更是出书无门。眼看着这数年的心血一天天地积满了灰尘,却也是无奈。你想想,一个书号就得好几万,看着自己躺在床上天天喝药的老婆、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儿子,哪敢想啊!这时有人出主意了:笨蛋,拿去,前面加上领导的名字!于是,这位饱学之士的作品顺利出版,自己也不曾花一分钱,并且后来还得了大奖。奖金的事,你不用问。当然是有他的份。只不过还不够他每月买香烟。
  书出来了,销路是个问题。现在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除了低头摆弄手机的,其他的大多也在跳广场舞、扎网吧。谁还能独坐案前一杯茶、一卷书?怎么将书这些产品“变现”,恐怕是文人们出书后始料未及的。怎么办?先请作协有关人马出面,搞一个“作品研讨会”,以便于媒体妙作,独领他风骚三五天。当然了,还得请那些个稍微有点儿身份的人物,比如政府领导啦、文联领导啦、书店经理啦,讲讲话,发点言,抬举抬举,赞誉赞誉,然后是酒食伺候。微醺之际,再勉励勉励。之后呢?没有之后啦!酒足饭饱后,人去楼空。这就完啦。而真正有谁认真地读过这书,之后的销量如何?天知道。
  还有呢。你在这边厢敲鼓的时候,那边厢有人就唱反调、喝倒彩了。谁唱反调喝倒彩了?熟人。至少是圈子里的几个朋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学之流门派纷杂,谁是第一,出手比试一下就知道了。而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总不能以约架比拳脚来分出个高低吧。因此谁都不服谁,就成了文人的一个通病。而在此行径中最为“操蛋”(此话不雅)的,还当属非常了解你、和你很是相熟的人。
  傅光明先生在他的《文坛如江湖》一书中写到,“文坛如江湖,写文好比练武”,“真正的高手该是那归隐山林、静观江湖风云孤独的智者。”
  什么样的才算高人?“真正的大师,更希望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而不会做自己思想的代言人。”谁是高手,谁是智者,你若争辩,便是浅薄。道法使然。
  明白了吧。
  同样,李国文先生也在他的《文人江湖》一书中,透彻地分析了中国文人的“难”:因为依附于统治阶级,这就“注定中国文人无法养成独立生存的能力”。同时,也“注定了中国文人必须依附国家机器,必须仰仗统治阶级,必须听命于上级”。即使在今天,依然如此。文人要靠稿费生活,别说老婆养不起,连填饱自己肚皮,都难。因此,历朝历代,在野的削尖脑袋想成为在朝的,在朝的时刻担心在野的挤掉他;在野的为了吃公粮开官饷列入编制内必须干掉在朝的,在朝的为保住自己饭碗必须提防在野的将他搞倒,都是大家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我不愿入什么这个协会那个协会什么的组织,这倒不是我达不到人家要求的水准。而是我不愿意为自己贴那像女人的化妆品一样的标签。写得好不好,你自己不知道,别人还不知道啊?不过我也曾入过作协。层阶不高。市一级的。那时也没填什么表,也没报送什么作品,反正就有一个小小的证件发到了手中,但每年的会费我却是没缴纳过。我不看重那个身份。后来有领导让我报省一级的,领导的话当然得听了,就整理了材料交上去。随后,我也离开了原单位。此事便不了了之。
  但凡稍稍有成就者,一经成名,便有了“不可一世”的怪脾气。我接触过的几位作家和出版社领导,水平当然是相当高的,但文人的脾气竟达到了“戾”的地步。嘴那个臭啊!你一张口,便将你批得猪狗不如。你这种脾气,对付粗通拳脚的年轻人,行。可是单从年龄上讲,尊敬一下老夫又能失了你多少面子?我那时就想,你在那些名家面前,还敢这样吗?没办法。人家有名气有身份,人家手中握有对付你的权力资源。
  这就是江湖。
  这种江湖气现在也已蔓延到了各种文学征文活动中。先是请智者策划、请企业赞助,并邀请当地头面人物作顾问,然后是媒体吹捧,不管别人的承受力如何,吹捧得“甚嚣尘上”,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怎以一个先声夺人概括得了!接下来,各路爱好文学之士的作品便犹如雪花般飞来,梦想着征文一结束,自己的作品能高中头奖。文人嘛,好大喜功是通病,能处之泰然,心不为动的少之又少。苦等到征文结束,该评奖了,可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再等,还是没动静。再等下去,也就没意思了。当然,也有认真搞的。不过,等到评选揭晓的那天,金奖或是特等奖这些头奖,总被那些“头面人物”所斩获。而观其作品,不禁让人掩口而哂。那是什么文章啊,简直就是个“啰柚”嘛!
  “从战国时的屈原起,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止,三千年来,中国文人,凡成功者,无一不累。大者,为濒于灭亡的国家累,为沦为蛮荒的土地累,为遭灾受难的百姓累,为文化赓续的前景累;小者,为名累,为利累,为奔走经营出人头地累,为压倒别人无所不用其极累。”
  我等泛泛之辈,当属寂寂无名之流,虽心怀执念,然无力左右其能。只能顺风而倒,顺时而化。于是,文坛也像江湖一样,沉浮泅游,悲喜交替。有时也慨叹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可这岂是你自己能掌控得了的。有时又想啊,那上天真不公啊,为何我就没生在天潢贵胄之家,我一出行有人开道,我的笑谈都成为语录,成书成册,何苦熬了这灯油又没个好结局?
  你省省吧。上帝造人的时候,也没想过这世间的乱象啊。在女娲娘娘的手里,你也就是一团泥。
  有人出了一本书,写得好与不好我没法说,因为我还没读过这书。但人家的市场化运作,让我慨叹望尘莫及之时,也只有折服。先请作协一班人马搞研讨会,然后在网上搞一个征文大赛,写读后感,奖金自是诱人。可是你想要写出读后感,得到这丰厚的奖金,先得读这本书。书在哪里?你得从网上买。明白了吧,这就是一种高明的销售手段。
  但作为朋友的朋友,受朋友的朋友所托,还得“作文以记之”。那就买来读,读完了再写点奉承迎合的字吧。可是我这人秉性糟糕,爱讲真话,在奉承之余,也指出了一点“瑕疵”。这下完了!本来这书不被人看好,我这么一评价,遭了好多网友的挖苦和谩骂。
  这就好比人家自己家里闹矛盾,你这个做邻居的最好别掺和进去劝架、评理。你帮了人家,人家还不一定领情,回头还给你一巴掌,吐你一脸口水。所以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看是怎么回事,听听人家的丑事满天飞,然后想想以后怎样对付这样的恶邻才是上策。
12
  审核编辑:   

上一篇: 《 《在哪铁窗里》

下一篇: 《 人的思想完善是质的完善

【编者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