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火与冰》

《火与冰》

——70后文人的时代情结

作者:戏里玉人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3-10   阅读:

  
  初读余杰的《火与冰》时,我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扫盲式的了解其大意,仅仅被其幽默诙谐的文字所吸引,至于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及其时代意义,并不理解多少。当我真正喜欢这本书并为之震撼时,已经是第二次读了,这一次,我是怀着一种严肃、一种崇敬之情来仰视着读这本书的。再次翻到第一页,不得不承认,他的第一句话确实让我深深震撼: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垃圾——文字垃圾。回想以前,自己被很多平庸的青春小说迷住时,确实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一些文字垃圾上,但时隔许久,以前看过的情节千篇一律的所谓小说现在还记得多少呢。而我在读《火与冰》时是在初三,一算也近四年了,四年之后,我仍对这本书及其作者感受颇深,可以说这个现象很好的阐释了“文字垃圾”与文学的最大区别。了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可以深入你的骨髓的,甚至影响你一生。在这里我并不想谈论文学的伟大,因为文学一词的深刻含义已无需多言,而我想说的是这位最不能忍受文字垃圾的文人。
  余杰,1973年出生在成都,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在北大这所高等学府里他度过了七年时光,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他的思想已脱离了稚嫩与狭隘,于是他对这个社会有了一种自我的、全面的认识,他发现了这个社会上太多太多的不好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一直就存在,只是当余杰发现这些时,他们便被毫无保留从黑暗深处挖掘了出来,这便有了他的处女作《火与冰》。有人说他激扬的文字吹皱了文坛上的一池春水,也有人说在他的身上看到李熬的影子,都是因为他的作品及本人都带有着一种狂放与不羁,就像在刑场上从容演奏《广陵散》的嵇康那般,对别人的评价不置可否,对外界的言论视若无睹。在燕园的那几年里,他把自己比作一个穷酸书生,他说,他只能控制一张灰白的纸,在纸上满足自己的心灵独白。《火与冰》可以说就是这张满足他心灵独白的纸,在书中,他谈教育,谈历史,谈哲学,谈风云人物,每一句犀利的言辞就像一把烧红的利剑凶猛地插向社会中因物质贪婪而形成的冰凉领域。最喜欢他这样一段关于考试的谈论,他说:什么是考试?福柯认为,考试是一种规范化的监视,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他确立了一种关于个人的能见度,由此,人们可以区分判断每一个人,学校是一个不断考试的机构,有血有肉的个人变成了成绩单上冰冷的数字,考试是人造的制度,但考试又控制了人自身。或许这话有些专业化,但相信对于我们这种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的学生来说,这段鞭辟入里话可以说不难理解、正中下怀。他虽学于北大,可他不停地批判北大的教授,说他们是所谓的“专家”和“站着说话不怕腰疼的老人”。北大的专家是否具有“所谓性”,对此这里不予深究,但他这句话确实道出了现代社会上的“专家潮”弊端,当所有的人都对所谓专家的话深信不疑时,这个社会便不会有太多创造力。
  作为一个文人,余杰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思想者,他思想独特清晰,用细微敏锐的洞察力来关注这个社会中别人不容易注意到的事,颇有鲁迅遗风,或者说他和鲁迅一样,都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发现了这个社会的不堪后,都能在一张灰白的纸上落下自己有力的文字。但鲁迅的文字毕竟唤醒了一部分国人,而当代的余杰呢,会不会就此淹没于今人的不理解中?余杰他自己也说,“我习惯在夏夜最燥热的时候读鲁迅。没有一丝风,室内像个蒸笼。翻开书后,黑色的方块字一行比一行凉,如冰一般凉入骨髓里;一行比一行苦,如黄连般,要治病就得慢慢咀嚼。渐渐觉得灵魂被淘空了一般,欲笑却又无可笑,欲哭亦觉无所可哭”。在这里,他也自愿把自己和鲁迅来了个心灵的比较与融合,这时,他发现自己与鲁迅竟是这般相似,灵魂深处时代情结的相交使他“欲笑无可笑,欲哭无所哭”。
  余杰一直在为中国文坛担忧,在《火与冰》里,更这样直接地指出:“歌德说过,先有人的堕落,然后文学堕落,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文坛现状”,他毫无保留的批评着这个社会,竭力想从中找出一块能够让现代浮华喧嚣的人心灵栖息的地方。余杰的导师,钱群理教授爱把余杰称之为“90年代醒着的,要前进的,极少数青年中的一个”。这对余杰来说无疑是一个极高的评价,而这个评价与余杰的时代情结不谋而合,他在纵观这个时代后,对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其中不乏犀利的言语,用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这是中国文人的通病,想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好,但往往力不从心。不管是余杰也好,柏杨也罢,他们都是中国文人,都站在时代的高处看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希望自己的轻微言辞能够唤醒睡眠中的部分人,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愿,柏杨忍受九年牢狱之苦后,回来还要继续遭受一些人的谩骂,余杰可能比柏杨稍微命好,敢于说真话的他如今还在继续着自己的写作,这又使我们感到庆幸,当代中国有了这么一位敢于批评时代的人。
  余杰生于蜀地,也许他骨子里就透出了一种蜀地男儿的风雅与果断,他与平凡人不一样之处就在于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他会在别人坐着豪华轿车行驶过的马路上哀叹因拓宽马路而被砍倒的大树,他时而间接时而直接的剖析这个社会,不拖泥带水,读过他的文章后能使我们荡气回肠并仔细回想咀嚼其中最为尖锐的字眼。他曾经在谈论鲁迅时说到:鲁迅死后养活了那么多的人,一些鲁迅生前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得不造一些赞美词来赞叹他,这是鲁迅的悲哀。想当年蔡元培来牵引北大,使北大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是北大的幸运,但蔡公死后,放眼北大的校长无一人能超越之,这又是北大的悲哀。余杰看到了鲁迅和北大的悲哀,但不知道他是否会发现自己的这个时代情结无助的悲哀。
  《火与冰》是余杰的处女作,书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偏激霸气的言辞,但我觉得我们不应在他的霸气和偏激上作过多纠缠,他在字里行间所显示的深刻思想才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审核编辑:梁星钧   精华:梁星钧

上一篇: 《 读《楸之寮》忆五四文风

下一篇: 《 池莉,你还能走多远?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由人入笔,以冰与火的对立为旨,对余杰作品及其思想的深度挖掘,文章磅礴有力,气势如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吟湄

    问好玉人。戏里的,嘿嘿。我还真的没读过余杰的书,汗颜。

    2014-03-10

    回复

    • 戏里玉人

       谢谢,也向你问好!书无止境,没有读过也没什么的。《火与冰》是我很久以前偶然发现的,感觉还不错,推荐给你哦!

      2014-0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