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和三大名著

作者:江楼望雨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5-06-28   阅读:

  
  闲谈莫论,说说骂人。
  我估计,这个话题一落笔就会遭到砖头:骂人,是语言的污秽,笔之成文,是何居心!
  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咱不妨先来查查字典:骂字有两个解释,其一、“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例——“骂大街/张嘴就骂”;其二、“斥责”,例——“他爹骂他不长进”。如此看来,谁没骂过人呢?谁没挨过骂呢?谁又没听到过人骂呢?尽管从小家长就谆谆教导:“不可以骂人!”但用不到长大,人人,几乎没有没骂过人的,起码你在心里骂过(那叫腹诽),不同的是有的粗俗有的文雅一些。不是吗?
  “你去死吧!”常听到有小姑娘这样娇滴滴地说话,这种咀咒,不就是骂人吗?还听说,皖北女人在一起拉家常,开口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前缀发语词:“日你娘……”
  嘿嘿!骂人不等于就是没教养,有教养的有些话骂不出口罢了。
  孔子是圣人吧?咱看《论语》上的记载: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人家大老远跑来看他,不过因为人家个性耿直对长辈礼数不够,另外没做出什么成绩,他就骂人家“老不死的”是“贼”。还有,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可以这样解:“第一个作俑的人,会断子绝孙吧?”按此解,就是骂人(当然还有另外的解释)。至于孔老夫子本人后来(生前死后几千年)挨的骂,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
  为揭发并打击论敌的需要,鲁迅就挺善于骂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标题本身就骂得挺有技巧。
  咱讲的是大实话,有人认可,有人不一定认可;仅此而已。
  经常听到的最最普通的国骂是“妈妈的”,这好像也是鲁迅先生总结出来的,但决不是鲁迅发明的;如果对历史留意一下,类似的话儿早就有了。《战国策·赵策》中记载,齐威王就骂过周天子:“叱嗟,尔母婢也!”那意思是你妈妈是个丫鬟!”换句话就是“你是丫鬟养的!”
  可见骂人历史悠久。
  想起了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对小学生都提倡读的,四大名著里不乏骂声。
  骂声最多的大概要数《水浒传》。“那厮”、“撮鸟”、“直娘贼”、“泼男女”、“贼配军”、“畜生”比比皆是;成套的——
  阎婆惜骂宋江:“不把盏便怎地我!终不成飞剑来取了我头!……你不羞这脸……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潘金莲骂武大:“糊突桶!有甚么难见处!……混沌魍魉!……人只道一个亲兄弟做都头,怎地养活了哥嫂,却不知反来嚼咬人。正是花木瓜,空好看。你搬了去,倒谢天地,且得冤家离眼前……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在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也须吃别人道我家怎地禁鬼。听你那兄弟鸟嘴,也不怕别人笑耻!”
  李逵骂祝家庄:“打开鸟庄,脑揪这厮出来拜见哥哥!……教你咬我鸟!……你教他出来,佛眼相看;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便是不省得这般鸟则声……寻见了却放出这个屁来!莫要引老爷性发,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一只手提住腰胯,把那老贼倒直撞下山去!”
  董超、薛霸骂卢俊义:“你便闭了鸟嘴!老爷自悔气,撞着你这穷神!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费多少盘缠!你又没一文,教我们如何布摆……老爷伏侍你,颠倒做嘴脸。”
  这些骂都挺粗野,是决不可以用来教孩子的;但假如抽掉了这些骂,《水浒》便会减色到无法想象,不成其为《水浒》;而那些英雄好汉、泼皮淫妇,却正是在骂声中完善了他(她)的性格特点,鲜明了他(她)栩栩如生的形象。
  再看《红楼梦》,也几乎是每一回都能看到有人在骂。“畜生”、“业障”、“蹄子”、“娼妇”、“浪妇”、“东西”、“混账”、“王八羔子”也比比皆是。成套的也不少——
  贾母带头骂仆妇:“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怎么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了,我饶哪一个!”
  凤姐最善骂,除了老太君和老爷、夫人以外,她都骂过,张口就来。随便举一例:“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窍!”“天打雷劈,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东西。”这是她骂她嫂子尤氏和她侄子贾蓉。
  焦大骂他主子:“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可谓一针见血,精彩绝伦。
  阴毒的是秋桐在凤姐的激将下骂尤二姐:“理那些瞎操得混嚼舌根!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冲了!我还要问问她呢!到底是那里来的孩子?她不过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张姓王姓的!奶奶希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了呢!”这一通骂,终于使尤二姐吞了金子送了命。
  就连冰清玉洁的史湘云也会骂她情同姊妹的丫鬟翠缕:“混账东西,越说越放屁!”
  至于柳湘莲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就是很文雅的骂法了。
  一部《红楼》,印象中大观园里除了四小姐惜春和守寡的大少奶奶李纨,上至老夫人、东西两府的老爷太太,下至丫鬟小厮下人,常露脸儿的,几乎没有没骂过人的。骂声点缀的《红楼》,不影响其作为鸿篇巨著的伟大。
  《三国演义》也骂,而且很多,但下三烂的粗口不多,顶多不过是“贼”、“小儿”、“竖子”、“匹夫”、“奴”。厉害的是三国里的骂多和揭短掀老底相结合,严重地挫伤着对方的自尊心。譬如:刘备常被骂作“织席贩履之徒”、“织席小儿”,诸葛亮被人叫做“山野村夫”。钟会骂艾邓“放犊小儿”,吕布被骂作“背主家奴”,还有张飞送给他的外号“三姓家奴”。
  不过,这种揭老底的骂法比起那些漫无边际的粗口力量要大得多,因为它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陈琳的一篇讨曹檄文,就能让曹操读后后“惊出一身冷汗”(反而治好了他的头疯),因为陈琳这篇檄文,不但揭了曹操自己的所为,还联系了他的祖宗三代。
  还有,祢衡在遭遇曹操轻慢时,先用“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一句横扫了曹操把持的朝庭无一人才,将曹操爱将的“短”一个一个揭穿,然后当众更衣,“裸体而立”,针对曹操“汝为清白,谁为污浊?”的反问,痛快淋漓地骂道:“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今古,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曹操被骂得一无是处:眼浊、口浊、腹浊、耳浊、心浊。
  最精彩的是诸葛亮骂王朗,除了揭老底以外大概还看准了对方的身体状况,往死里整。诸葛亮是这样骂的:“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其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刘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就这么几句,被骂的王朗竟然气血冲心,大叫一声,跌下马来死了。估计,王朗除了老迈年高,大概心脏不大健康,或者血压高,诸葛亮看准了这一点。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漫谈】出路〔30〕

下一篇: 《 【漫谈】婴儿“认人”〔31〕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想想还真是,中国一共四大名著,三大名著都不乏有骂人的东西。骂人还真是有追溯历史文化的源头,到处不乏这骂那骂,各式各样的骂。也有打是亲来,骂是爱的。蛮骂声千千万万,骂的好来,骂也非坏。如果骂真能释放一些心气,就开骂好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文清

    一个骂字,有千年的历史,也是一种传承吧!

    2015-07-02

    回复

    • 江楼望雨

       其实无须讳言,打从人类有了语言,有了交往纠葛,那个骂字也就产生了;它是感情抒发的方式之一,也是思想碰撞的火花特型。人的修为不一样,骂的语言方式也就有了差别。

      2015-07-02

      回复

  • 江楼望雨

    骂人,是国人的传统。不仅四大名著,《聊斋》里也有不少,不过骂得比较雅雅致。譬如《司文郎》篇那个盲僧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衡文者不可不戒。

    2015-06-30

    回复

  • 江楼望雨

    是的!文学反映生活。不只现实生活,当今的文学作品网络快餐已经骂声如流。谢谢来访!

    2015-06-30

    回复

  • 落叶半床

    名著也是来源于现实啊。现实中骂声从来就有。

    2015-0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