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和三大名著

作者:江楼望雨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5-06-28   阅读:

  
  比较而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老先生写骂人的时候放不大开笔墨,“泼魔”、“泼猴”、“泼物”、“秃驴”、“脓包”、“这厮”就算是骂人了,还有“弼马温”和“呆子”、“馕糟的呆子”,如果这也算骂的话;没见粗口,没有成套的骂词。过五庄观猴子偷了人家的人参果,被两个留守庄园的童子骂了一通,书上也不过说:“两个出了园门,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地乱骂;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地乱让。”怎样的“秽言污语”,吴老先生点到为止,没进一步写。(新版电影不算,变着花草骂人,那是糟蹋《西游记》的。)
  骂语,是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的组成部分,花花世界,离不了的。假如社会上无论公开场合或者私下里人人都是谦谦君子,绝对不出一个骂的字眼,我不知道会是怎样一副情景;没见过,不敢妄言。这个观点似乎和构建文明社会背道而驰;欢迎砸砖,您开骂也可以。咱只说实话。
  话题既然扯出来了,那就不妨多说几句。
  大凡骂人,其目的不外乎二:其一、打开一个缺口,发泄一腔闷气、怒气,以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其二、伤及对方,一方面找回自己的面子,同时把自己的郁闷或者不平之气转移给对方;能压下对方的气焰使对方铩羽最理想;这也是斗争的需要。有人说“谩骂不是斗争”,这话并不尽然,诸葛亮骂死王朗就是一例。
  大千世界,纷繁芜杂,人的性格各异,人的心态各异,智力有高有下,修为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骂人的方式方法、语言不会一样。有的直来直去,粗俗不堪;有的文雅,可能对皮肤厚的对方形同挠痒痒,对方还不一定听得懂;也有的会调转画眉之舌,拐着弯弯不出一个脏字,却句句戳心窝子,直气得对方白瞪眼。
  毋庸置疑,出口骂人伤人和文明语言是格格不入的,构建文明社会,粗野的语言要不得,尤其是像《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里那样骂人。假如在大街上遇到一个阎婆惜、秋桐那样的泼妇,人们大概都会躲着走(不排除无聊的人看笑话围观)。网上也是,以前也见过泼妇骂街。现在,净化网络语言,诸如盛行一时被引以为时髦的“逗逼”、“屌丝”之误粗野为豪爽,相信会逐渐绝迹,这是大好事。
  有骂人的,当然就有挨骂的。人和人不一样,挨了骂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与表现,这里边也有许许多多的讲究,关系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定力,是人际关系的必修课。这,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说。
  以上,几言以蔽之,免得粗心的读者产生误会认为笔者在倡导骂人:四大名著流传千古,但那里边里骂人的美文,只可供欣赏,就像美味大餐里加里的作料,无论香的辣的,都会调动起味觉器官的积极性;重要的,那是塑造人物的需要。没有了那独一无二的骂语骂声,也就没有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人物。模仿,却是不可以的,更不要去学习,那不是教材,你也不是凤姐秋桐,不是李逵董超薛霸。现实生活中,骂人的话难免,但不宜提倡——已经形成口头语的可以理解,但最好力戒。同时,加强修养,不妨具备挨骂的定力。你有了耳听骂声心不乱的定力,骂声对你就没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也就有了管住自己嘴巴的能力,不该出口的话语也就出不了口。
  当前,中日、中美、俄美等国家之间围绕着一些敏感的问题也不断开骂(指责里有骂声),明面上、暗地里,直接了当地、艺术化地、外交辞令地一直在骂个不停,这您可以去留神报纸、电视。咱们是中国人,当然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有时热血沸腾私下里发出老百姓角度的爱国骂声也难免。本人亲耳听到一位愤青得可以的年轻朋友说:“狗改不了吃屎,日本鬼子就是一个劣等民族,绝了种才好!”这是激愤,也是骂,很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当然也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安倍不是王朗。真正的斗争得靠实力,发展强大自己才是硬道理!——好像又扯偏题了;随笔想到的,偏就偏吧。
  还是打住!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漫谈】出路〔30〕

下一篇: 《 【漫谈】婴儿“认人”〔31〕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想想还真是,中国一共四大名著,三大名著都不乏有骂人的东西。骂人还真是有追溯历史文化的源头,到处不乏这骂那骂,各式各样的骂。也有打是亲来,骂是爱的。蛮骂声千千万万,骂的好来,骂也非坏。如果骂真能释放一些心气,就开骂好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文清

    一个骂字,有千年的历史,也是一种传承吧!

    2015-07-02

    回复

    • 江楼望雨

       其实无须讳言,打从人类有了语言,有了交往纠葛,那个骂字也就产生了;它是感情抒发的方式之一,也是思想碰撞的火花特型。人的修为不一样,骂的语言方式也就有了差别。

      2015-07-02

      回复

  • 江楼望雨

    骂人,是国人的传统。不仅四大名著,《聊斋》里也有不少,不过骂得比较雅雅致。譬如《司文郎》篇那个盲僧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衡文者不可不戒。

    2015-06-30

    回复

  • 江楼望雨

    是的!文学反映生活。不只现实生活,当今的文学作品网络快餐已经骂声如流。谢谢来访!

    2015-06-30

    回复

  • 落叶半床

    名著也是来源于现实啊。现实中骂声从来就有。

    2015-0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