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狼图腾》观后

作者:珞珈点点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3-02   阅读:

  
  
  电影《狼图腾》是根据姜戎的同名小说改编,无疑,现代传媒光影音技术的运用,让这部优秀的作品,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从电影上线前的造势到上映后的票房,电影因为小说而顺风顺水,小说因为电影呈现方式的贴近大众,适合快节奏的时代,而声名愈隆。
  “图腾”,是信仰的象征,是精神的寄托。《狼图腾》,以“狼”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原作中对“狼”是充满了誉美之词。狼的智慧,狼的战斗力和进攻精神,团队意识与气节表现淋漓尽致,借影片中“毕力格”老人之口传递出“狼”是草原的魂,平衡着草原的生态,是腾格里的精华。“毕力格”老人是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的传统蒙古人的代表,也是草原的代表,如同狼、黄羊等动物一样,是腾格里的普通一员。而文中的知青到军方代表等一派汉人,对草原肆意掠夺,企图把“狼”驯顺,把“狼”灭绝。文中主人公“陈阵”看似保护了一个狼崽,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同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一样,把小狼养成大狼。但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拿对待宠物的标准来衡量被养大的狼,似乎它应当对人类满怀感恩和畏惧;但拿狼的本性来推断,狼的屡次伤人其实正是它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天性,表面的驯顺并未让它失去自己的本真。而以“陈阵”为代表的温良型汉人,并没有给读者带来太多人道主义精神,而是充满了矫情。
  以军代表为象征的一类人,则是人类极端权力与贪婪和无知的代表。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对“狼”赶尽杀绝,猎杀天鹅则象征着人类的粗鲁、野蛮和对美的毁灭。这部小说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一个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思考。这也是影片主人公“陈阵”从最初的插队被迫适应草原——爱上草原——离开草原的生命历程的原因。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复杂的特质,对现代化的纠结、抗拒与被动接受。
  电影导演很专业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原著,尤其是整部电影画面的壮阔与灰暗的色调,与小说的主题达成契合;影片中的“狼”演员也是经过专门驯兽师的训练,才能出境表演。其实,这部中西合璧的电影作品,也在某方面非常巧合地体现了当下我们的时代特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已经意识到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紧张与对立。而现代化程度更高的西方,不仅早已经有这种思想认识,他们对动物的认识比我们阶段要高。所以,把以文字为载体的厚厚的小说,浓缩在130分钟的影片中,原作中一些充满着语言张力的镜头(如马群与狼群在狂风中对抗的情景)通过画面直观呈现,让在快节奏时代里来不及阅读原作的观众,能通过电影感受到悲壮的精彩。
  色彩、声音是电影通过多媒体现代手段对书籍诠释的精彩演绎,影片中凄厉的狼嚎,蒙古长调与拖拉机声音的对比,都凸显了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对立,主人公从一开始对草原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到最后在“毕力格”老人天葬后无奈决定返程,影片蒙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总体来讲,在为数不多的由优秀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狼图腾》无疑应能算上一部。
  2015/2/28
  
  审核编辑:一碗凉茶   推荐:一碗凉茶

上一篇: 《 【小说助擂】走出梦境

下一篇: 《 石阡散文的三乘油壁香车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一碗凉茶:
小说是一部好小说,然后说到电影,见仁见智吧。感谢作者赐稿。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