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灵魂的救赎

灵魂的救赎

——赵兴华《寻找小芳》印象

作者:夏冰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2-15   阅读:

  

  彭辉是一个凡俗、自然、有血有肉、鲜活灵动、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真实可信。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他寻梦的过程,追梦的过程,梦想实现的过程,梦想破碎的过程。在这诸般过程中,彭辉始终以光明磊落示人,以果敢智慧示人,呈现出良好的精神素质。但是,人能够战胜他人,无法战胜自己。殊不知,他极其细腻的内心状态,已经给他奠定了无法逃脱的结局,悲情也就在所难免。他一手制造了酒后驾车遇难的假象。他无法承受心灵之重。他交代律师,安排一切事情,到石家庄只是借口,酒喝多了,但是心灵没醉。其实小芳明白这个,她太了解彭辉了。但是一切已经无从挽回。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芳成就了彭辉,小芳又毁灭了彭辉;彭辉成就了韩秋,彭辉又毁灭了韩秋;韩秋成就了彭辉,韩秋又毁灭了彭辉。尽管这并非小芳、彭辉和韩秋所愿。复杂多变的现实就这样真实地体现在了作品中。种种因子相互纠结,相互作用,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撼,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并提供给读者有益的思考。

  小芳是一副清醒剂,其纯朴善良本色,映衬社会上整体缺失道德良知的现状。其卓尔不群的美丽,贯穿全篇。小芳已然成为全书的一抹亮色,大部分章节里,只要是她出现之处,暖意顿生,柔情毕现。虽然由于她的弥天大谎导致自己心里最爱的人身亡——彭辉得知所谓真相,心碎了,无法面对韩秋,无法面对大家,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自己,就算是躯壳不死,心灵已死,他最终选择了决绝的方式与世作别——但是她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她心灵深处的煎熬是叫人感同身受的。重要的是,其精神光辉烛照千里,光耀心灵,是一泓汩汩清泉,源源不竭。我们发现,尽管城市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能力,但由于物化加剧导致人们普遍存在自私、冷漠、虚伪、孤独、精神裂变、心理异化等等,却是不争的事实。乡村虽然压抑、遏制个性创造,其真诚、仁义、乐善好施,却成为重要的精神品格。“小芳”的意义就在于,固然,乡村贫穷落后,但其精神内蕴却给城市提供了不竭源泉。小芳是支撑作品的重要线索,小芳所代表的精神魅力成为作品的思想基础。小芳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这也便是作者为本书命名《寻找小芳》的缘故吧。

  韩秋是一个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从她与彭辉的相遇相识,到彼此真心相爱,这个过程铺垫得十分细腻、充分,足以令人信服。表现了一个从社会底层家庭走出来的女孩面对从天而降的“贵人”时真实的心理。

  我们看彭辉第一次摸韩秋手的那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韩秋陪妈妈去看病,没挤上公交车。韩秋想租三块钱一辆的出租车,被妈妈严词拒绝了,“韩秋搀着母亲走着去了医院,一路上娘俩摔倒了无数次”,以至于韩秋手上落了一块疤。“彭辉曾问起过韩秋手上的那块疤,韩秋如实对彭辉讲了。彭辉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摸着她手上的疤痕轻轻叹了口气。那是彭辉第一次摸韩秋的手,韩秋对彭辉的那一声叹息很有些不解。韩秋上高中以后,手就没有让任何男人摸过,就连父亲都没摸过。韩秋当时并没有拒绝彭辉的这一举动,因为她觉得彭辉不仅没有恶意,而且对她挺同情的。”

  当彭辉还在刻意避讳、克制自己的时候,韩秋所作出的选择,很合情理,一方面,她是出于感恩心理;一方面,她是真心喜欢上了彭辉。而后者又渐渐占了上风。我们知道,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是一把双刃剑。让人欢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不幸。她满心欢喜的选择,却既毁灭了彭辉,又给自己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在韩秋眼里,“彭辉是个很成功、很有主见、很有男人味的人”,“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纯朴善良的韩秋面对上天赏赐的这个杰出男人,无法不动心。她的动心充分体现了其自然真实的性格特点。作品对韩秋有过这样的描述:“韩秋虽然是个城市姑娘,却又不像有些城市姑娘那样轻浮和傲慢,也许是因为家境的贫寒,反而更像个农村姑娘。”正因为如此,韩秋的所作所为便是真实的,可信的,她的命运也是能够唤起人由衷的同情和感喟的。

  作品倾心刻画了彭辉、小芳、韩秋、李彤等人物形象,即便是诸如小慧以及崔副局长、老魏、谢伟亮之流,也淋漓尽致,血肉丰满,各各鲜明。在作品中,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你无法明确说谁是好人,谁不是好人。这是符合客观辩证的。人性的复杂就在于此。概括说,他们是一群悲剧人物,我们发现,尽管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活法,又各有其道理,但是,在时代变革的杠杆作用之下,在现实生活的迫压之下,不得不进入怪圈。彭辉、小芳两个倾心相爱的人,终因社会、家庭等原因未能走在一起。他们是那个政治空气极不正常时代的牺牲品。彭辉真正爱的人,其实是小芳,他是把韩秋当作小芳来爱。所以韩秋注定是一个牺牲品,虽然她曾经得到了很难得的爱,然而她的心灵创伤是持久的,不可弥合的。最后,她拒绝李彤是对的,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不下别人了。所以,作为彭辉的得力助手、年轻俊朗、才华横溢的清华高材生李彤,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方面,他的悲剧源自自身,如果他能够果敢、自信,或许就会改写故事结局,可惜他无法突破自身局限,最终落得个扼腕长叹。另一方面,就算是他勇敢追求爱情,但是横亘在他和韩秋之间的,还有韩秋家境的极度困窘和亟需救助的现实,而这些是目前的李彤难以改变、无力施以援手的。这也就给这个人物悲剧成因注入了社会的因素。面对社会,个人力量显然无助。纯真美好爱情面对多变严峻社会,陷入一种苍白语境。

  掩卷沉思,一种沉重感便油然而生。

  作品语言自然平易,善于通过细节谋篇布局,推动情节。并注意伏笔照应,细微之处尽见作者匠心。像彭辉喝了酒或缺了觉一般都不动车,由李彤驾驶。最初带韩秋去银行前,他本想趁着高兴多喝几杯,一想到得动车,只好克制住了。结尾他却在醉酒后驾车一头撞入河底殒命。你前后对比阅读联想,便更能领略彭辉这个人物真实的性格特点。而彭辉这样的生命结局,则让人意识到了之前彭辉搂着小芳发誓说的话:“我要是忘了你,我这辈子就不得好死!”一语成谶,叫人扼腕!还有韩秋听说喝了济南泉水的人可以时来运转,所以她不仅自己喝,还给爸爸、妈妈和弟弟带回去一些喝。这一笔给后文做了一个反差性的铺垫。期望时来运转的韩秋,得到的是怎样的时运!读到后面,想起这一笔,读者心里的苦涩无可形容。

  另外,关于韩秋和李彤的梦境,也别有深意。“韩秋并没有梦到过彭辉,却有几次梦到了李彤,几乎每次都是梦到李彤开车陪着她回了临清。”李彤“梦到韩秋被一个强烈的飓风卷到了空中,韩秋在空中大喊救命,而且还喊了李彤的名字,飓风过去了,韩秋急速地从空中落下来。李彤想跑过去,他想用自己的双手接住韩秋,可双脚却像被什么东西钳住了,一步也迈不动,韩秋从空中哀怨地望着他,就在韩秋落地的一刹那,李彤惊醒了。”“李彤依旧时常梦到韩秋,而且依旧都是噩梦……”

  这些梦境,预示了韩秋的命运。小说结尾,韩秋正是像被一个飓风卷到空中又急速下落一样。待到看完全篇,再返回头来看这个梦境,便会领略这种伏笔巧妙的意味了。

  还有彭辉摸韩秋手的这个细节,也被作者充分利用,塑造人物。这个细节恰恰被餐厅经理谢伟亮看到了,谢醋意顿生,这就为后来谢不择手段报复彭辉韩秋埋下了伏笔。

  作品不乏曲笔,行文之处,尽见曲折之妙。在彭辉的坚持下,餐厅老板把自己的哥们儿开了,彭辉却又把其招到自己的手下;彭辉把自己公司的打字员开了,打字员却夸彭辉是个好老板。既表现出彭辉过人的谋略和胆识,又具有鲜明的黑色幽默色彩,读来叫人会心。
123
  审核编辑:梁星钧   推荐:吟湄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该篇对特定时代暴富起来的一批人中代表之一的彭辉心理与精神回归过程的描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了主人公实现自我救赎的题旨。作者以随笔式温婉而里见尖锐的叙述,让我们渐入“迷糊”而后入佳境,在我看来,这是作者一种从容不迫的叙述自觉和认识自信。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