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看戏

看戏

作者:文禾武警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12-28   阅读:

    妻和同事相约去了酒泉,我在家里准备午饭,做了米饭,配好了菜,等候女儿放学,随手拿一本书翻翻,看着看着,又惦记起节前和朋友商量正月里去酒泉看秦腔戏的事,这都正月十二了,咋还没动静,不知演不演了。
  有时候人的直觉还真够灵的,说曹操曹操就到。我就这样想着,电话响了,一接是朋友打来的,说中午酒泉有秦腔戏哩,问我去看吗!我说,爱人去酒泉了,还得给孩子做饭,早知道就不让爱人去了,咱们看戏走,机会难得,一年一次。朋友说,轮他值班他也去不了。又说嘉峪关大剧院正月十四上演秦腔哩,请的国家二级演员,还有西安名角。我一听急了,追问票能弄上不。朋友说,下午三点演四折戏,晚八点演《黑叮本》全本,下午票一位好友已弄上了,也给我买了一张。我一听放了半个心,就问票在那里买?朋友说在大剧院健身房售票处。我问他看晚上八点的戏吗,要看我就买票了。朋友说,晚上他去不了,孩子一人在家不行。他又说,正月十四下午让我在家等着,三点开戏,两点半他开车接我,具体情况让我上嘉峪关在线看看。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嘉峪关在线网,一看“今日关注”栏目显眼位置“欢乐春节掀高潮观看秦腔度元宵”的帖子,写着“为繁荣民族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文化氛围,满足不同人群的欣赏口味,应秦腔戏迷要求,正月十四嘉峪关大剧院将邀请秦腔名家郑社民、赵鸿鸣、王小林等国家二级演员举办两场秦腔演出。下午三点上演《五台会兄》、《周仁悔路》、《苏三起解》、《二堂舎子》折子戏,晚上八点上演全本戏《黑叮本》,将为秦腔爱好者提供一场丰富的戏曲大餐。本次演出注重社会公益,保本演出票价低廉,今日起嘉峪关大剧院每天下午售票,欢迎购票观看”。这四折一本戏都是秦腔经典剧目,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六大板路唱腔皆有,在大剧院上演秦腔效果一定非同寻常。
  下午女儿上学了,我匆匆去了大剧院,好在我去的时候一等票还有第一排靠左的五个位置,不用说啥,我买了离中间最近的一张,便放心地哼着秦腔出了售票大厅。
  一出门,迎面来一小伙,风风火火问我秦腔票在哪卖,我指手画脚说了半天,小伙还是疑问,我说干脆带你去买好了。小伙见我热心,一边走一边给我说,是给老人买的,他对秦腔一点不懂,老人一听大剧院上演秦腔,就急着喊着要来买票,他大姐怕天冷,担心大过年滑一下碰一下的,就让他来买票。本应昨天下午过来,结果一帮朋友说玩玩,一玩就是一下午,晚上又在外吃了饭,回去晚了,一进家门让老爹老娘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他连连解释,答应戏票包在他身上,这才消了二老怨气,所以说啥都得把票买上,不然回去无法交差。
  说着我和小伙到了售票台前,刚才卖票的那位女士以为错找了钱或错给了票,就盯着看我。我说陪这位朋友再买两张票。小伙给了一百元,要了两张一等票,选了第一排座位,说老人年纪大了视力不好,买在前面好些,售票女士说钱正好。我一回头,不知什么时候后面就站了那么多人,既有老人,又有年轻人,大多年轻人,有几个年轻人还一边买票一边电话询问座位行吗,年轻人都是给老人买票的。这时,售票的两个女士忙不过来,旁边来一男士,像似售票处领导,就问你们都买了没有?话音一落,那两位售戏票的女士就像讨好似的说早都买了,一旁卖电影票的女士也说,老人就爱看个秦腔不买能行吗。
  我对秦腔情有独钟,就连爱人动不动都拿秦腔和我开涮,有时候突然说,广场上唱秦腔了。我一听唱秦腔,不管忙啥,扔下手头活径直向女儿房间奔去,望着窗外四处搜寻,女儿房间面向广场。这时爱人说了,你把秦腔看的比老婆孩子还重要么!我才知道妻又忽悠我这个铁杆戏迷了。不过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冥冥之中秦腔就是像我一般根在农村,却因一时机遇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整天在外忙碌奔波的人的魂脉,是黄土高原乃至三秦大地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
  我的那位朋友也十分喜爱秦腔,他在老家时就跟上村里老艺人学拉板胡。我俩每次看秦腔,他关心的不仅是台上演员演技唱腔,更关注板胡司鼓。每次看戏总要说今天板胡拉的“力”,司鼓一看很专业。跟上他我也特别注意板胡司鼓。慢慢地我都对嘉峪关一个有名的自乐班板胡司鼓是哪里人、怎样学艺打听的一清二楚。嘉峪关哪个秦腔自乐班,当然和人家专业剧团没法相比。前年有一阵子,自乐班里来了个司鼓,看年龄四十来岁,人干瘦精干,腿瘸麻利,司鼓打的十分专业,每次自乐班演出,只要他执棒敲鼓,不仅唱的人多,连戏迷都出奇的多,演出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后来听刘师傅说,那人陇东庆阳人,自小患小儿麻痹,司鼓打的专业,就是脾性不好,属艺高人倔,只要他打司鼓,乐队演唱要求甚严,谁若拐了板路,跑了调子,他就摔棒撂摊子。刘师傅快八十岁了,一说起那个司鼓就惋惜,自乐班都是老年人,只要高兴快乐就行,那来那么多讲究。结果那个司鼓来了几次,他也不愿来了,戏迷也不敢请他,怕他骂人,都是些老人,谁能接受。后来司鼓就由本地一老人敲了,这位老人心宽体胖,脸像吊冬瓜,身胚如弥勒,红光满面,剃个光头,头戴礼帽,鼻梁架黑坨石头眼镜。尤其夏天,一阵鼓打下来,满脸流汗,他的腿上常搭条毛巾,就用毛巾抹饭桌一样擦个没完。老人打司鼓认真投入,但用朋友话说,鼓点简单,不脆响。据说老人为学司鼓,还花了三两烟土,老人年轻时还未解放,那个时候河西一带盛行秦腔,谁会唱一段秦腔,就像现在会流行歌曲一样受捧,况且会打司鼓,在当时是让人羡慕。老人在一国营砖厂上班,退休后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秦腔自乐班上,他和几位热心秦腔的老友,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钱购置摩托车、服装、乐器、音箱、无线耳麦等设备。利用周末假日上公园去广场为市民演出,受到空前欢迎。
  我原以为秦腔发源于陕西,就纳闷它的戏迷一定出不了陕西周边地域,怎么连远在河西走廊的人都喜欢秦腔。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秦腔早在我国古代就由各个王朝派出戍边平乱的军队带到边疆。据历史记载,张骞、左宗棠等历史名将出使西域平叛匈奴,为安慰将士,从长安组团带走了当时红遍一方的秦腔名角,秦剧团在古代戍边军队中就是现在军中歌舞团,起着慰问部队,鼓舞士气,宣传教育的作用。这个时候秦腔已广泛流传民间,成了那个时候西域各地主流文化形式。现在我国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群众中就有相当多的秦腔戏迷。一说到这,我就记起了我的一位老战友讲过的一件真事,他说那年他在解放军驻兰州某部任团长,有一年,团里出了训练事故,致一战士牺牲,这位战士老家新疆,父母兵团社员,干着农民活,长年累月种地,从未出过远门。部队通知其家人处理后事,这位父亲目不识丁,不懂汉语,找不着部队,他当即安排干部去接应。老人虽是少数民族却开明懂理,强忍丧子悲痛处理了孩子后事。将要离开部队时,部队征求老人意见,还有什么困难,老人思索半晌,才说他在新疆早闻兰州秦剧团秦腔唱的好,他一生有个愿望,做梦都想看一眼省级秦剧团的演出,部队首长当然理解这位淳朴善良的少数民族老农,当即安排老人看了省秦剧团一场演出。我当时不信,以为老战友又在作践农村人,就说我不相信,是瞎诌哩。老战友一听急了,伸出小拇指头说谁说谎就这个,我才相信了,却在心中暗暗敬佩这位少数民族铁杆戏迷。
  还是几前年,我的一位朋友,父母从遥远甘肃老家来嘉峪关过春节。初五那天,我遇上了他,问老人年过的如何,朋友却一脸尴尬,说已经回老家了。我吃惊,老家讲究不过初七不出门的。朋友说了,老人听老家初六唱大戏,哪能坐的住,说什么都要回家看戏,任朋友怎么挽留,还是走了。
123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我和酒》

下一篇: 《 新兵班里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痴迷秦腔的人,不光写了看戏的经过和复杂的心理路程,还详细地记录了一天看戏的前前后后,看戏前的曲折和看戏后的愉悦心情都做了相当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对戏的热衷和了解程度,也让读者从中学到许多知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文清

    喜欢秦腔,看过电影《三滴血》,戏曲频道看过《大登殿》,最喜欢的还是《十五贯》。

    2014-12-28

    回复

  • 落叶半床

    这一天还是真丰富多彩。

    2014-1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