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戏论战争

戏论战争

——有感于墨子《非攻》

作者:江南忆雪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12-04   阅读:

  
  当今世界是一个人人高呼和平,事实上到处充满战争危机的时代。无论哪一个国家,想实现和平,无论是全面和平,还是局部和平,和平都不可能真的依靠和平的手段实现。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明白了。
  比如战国时代的墨家,就是一个主张“非战”的老前辈。有这样一篇名著“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意思是说: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罪责也更加深厚。对此,世上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义的。现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
  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对此,世上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义的。现在最不道义的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指责其错误,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义的。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如果知道是不道义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义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
  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大的错事如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2000多年前的墨家,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阐述了一个观点:战争都是残忍的,没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所以,所有的战争都应该制止。
  可是,直到今天我们都会是去强调,某个国家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某个民族在进行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说明白一点,谁也不需要去谴责或者表白,因为所有战争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都应该被阻止。问题是用什么去阻止战争的发生?或者最小范围的限制战争的范围与规模,最大努力去减少战争的损失与时间?
  下面我们不妨来讨论几场著名的战争,先来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过程主要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
  战争的地点从欧洲大陆爆发,逐步延伸到太平洋、中东、地中海与非洲。
  战争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历时四年有余,直到1918年11月11日,以同盟国战败告终。双方共计投入兵力:6500万左右。最后协约国阵亡士兵:5,497,600,同盟国阵亡士兵:3,382,500,合计战死兵士8880100.受伤总数2000万左右。在战争中死亡平民6,493,000,一共死于战争的人数为15373100.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
  那么,这场祸及全人类,造成一千五百多万人死亡的战争,究竟是怎么会发生的?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来到1908年被奥地利吞并的波斯尼亚视察,被一位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称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日本投降宣告结束。
  1938年在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盘,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而在欧洲,经济不景气使得纳粹党利用人们对办事处的抱怨逐渐做大,加之德国对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使德国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在东亚,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使得日本走上了扩张侵略之路。
123
  审核编辑:文清   精华:文清

上一篇: 《 随感

下一篇: 《 【魅力连古城】魂归大漠兮,连古城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阶级之间的战争和国家间的战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以国家间间的战争为主。无论是什么阶级的国家,只要和自己国家的利益相冲突,必然引发战争。国家的大家如此,百姓的小家也如此。 安内必先攘外,不攘外无以安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文清

    论述性很强的文章,是不错的杂文。提到“戏”字,有种传说的味道了。问好江南!

    2014-1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