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必有诗

作者:山阳诗翁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10-11   阅读:

  
  每到中秋必有
  ——山阳居士、梧桐秋语《咏桂吟月》词赏评
  伦炳宣
  
  中秋吟月咏桂,已成为文人骚客的例行雅事。古往今来,在诸多咏物写景中,此类作品所占比例当属前列,且有不少佳作。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鹧鸪天》、《摊破浣溪沙》等,都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上乘精品。今人写月虽不乏佳作,但却少有突破。而且年年中秋年年写,更难出新意。为此,我在拙诗《步韵新林春暖〈丹桂望月〉》中发出这样的哀叹:“又是中秋清爽夜,银辉飘洒漫泱泱。吴刚收斧天音静,玉兔依舂蝶梦香。欲使蟾宫更旧貌,谁知姮女缺新裳!年年对月难成句,只把空吟作雅章。”
  近日在网上浏览,浩瀚的网络世界竟使我耳目一新。特别是“中华风雅颂河南版”开展的“咏桂吟月”专题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如山阳居士的七绝《月下吟》:“桂子飘香动颍思,月光如水漾一池。秋波掀起层层爱,谁把心湖储满诗。”该诗起承写景,一动一静,把人的主要感觉器官都调动了起来。香气扑鼻而诱发遐思,一池荡漾着月光的清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从而为转结作了铺垫。前两句说的是月,后两句从月下风景中跳出,把读者带进到另一个境界。一个“秋波”,一个“心湖”这两个意象,被“层层爱”、“储满诗”升华了高度,从而完成了“月下吟”的主题。特别是“爱”字和“诗”字,揉进了无限的情感,散发着浓郁的正能量。规避了“写秋不离悲,写月常带愁”的老俗套。这种前实后虚、先描景后抒情的写法是绝句诗的常用写法,但只有得心应手时才能一气呵成。回过头来再读一下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诗绪也正是如此。
  再看山阳居士的另一首诗《桂月怡人》:“今宵金桂透清月,月上桂枝无限情。撩月桂花开正艳,迷人月影照分明。月华盈桂一轮满,桂子动风八月中。把酒我今邀月桂,心随桂月到寒宫。”这是一首连珠体律诗,每句在不同的位置使用月桂二字,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抑扬起伏之感。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应当尽量避免重复字,但这种出于游戏需要而有规则的重复也应当视为律诗的一种别体。关键是看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这种写法,反复使用重字而不显拼凑之痕。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笔法娴熟而又独具匠心。前两联采用铺陈手法,用“透清”、“无限”、“正艳”、“分明”层层递进写出了桂月的风姿及其相互衬托的迷人景色,看似平淡却韵味充足。颈联更精彩,用量化的句式把月和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严谨工整又生动形象。尾联则笔锋一转,把人和月桂融合在一起,给读者以灵动清新的感觉。人们喜爱月桂,桂前饮酒邀月入席,酒后随月桂升空,使我们想起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意境“有造境,有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山阳居士的这首诗,前两联的写实,就是“写境”,而颈联和尾联则是创造了新的意境,亦即“造境”。颈联属于“无我之境”,“月华盈桂一轮满,桂子动风八月中”,委婉朦胧,表现出了境界的高层次。尾联属于“有我之境”,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置身其中,人和月桂互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虚幻绝妙的仙界。
  在中华风雅颂的论坛上,活跃着一位身残志坚的巾帼诗人,她就是我们熟知的河南版常管梧桐秋语。秋语的诗词出神入化、清新典雅,尤其是词,承继了李清照精华而又揉进了自己的新创,字里行间透漏出一股股洁亮的心泉。通过她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精神世界,可以品味她的高尚情操,可以感受其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的人生追求,和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次“咏桂吟月”活动更使其大展身手,一气呵成地填了六首词,且均为中长调,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主题。既有赏月、赏桂时的愉悦心情,又有寻桂未开、赏月无果的遐思联想,还有中秋思亲会友的感悟和抒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选择题材时,能够紧扣生活实际,联系亲身感受,写出最新的内容。今年中秋前后阴雨连绵而且农历闰九月,节令使然,月不明、桂未开,但这不等于没有诗。不妨看看秋语的《酷相思·赏月未果》:“十六秋风凉未透。月藏在,浓云后。怎知我、今儿寻你久。左也把、卿卿候。右也把、卿卿候。一岁相思何忍负。总在想、牵卿手。莫由那、清寒空曳柳。欲去也、频回首。欲住也,频颔首。”这首词起句就给人以清寂的意境,一句“凉未透”让人顿有失望之感。紧接着两句直叙“月藏在,浓云后”,道出了让人失望的理由,精彩之笔也从此展开。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做自己的好友,倾诉出对明月的深情。“寻你久”、“左也把”、“右也把”、“一岁相思”,表现出作者欲赏一年一度中秋明月而盼望和等待的急切心情。同时反复称明月为“卿”,显得特别亲近。“总在想、牵卿手,莫由那、清寒空曳柳”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我常常想拉住你的手,不让那清冷的寒流象摇曳柳枝那样把你从空中拉走。前两句拉近了和明月的距离,使亲昵程度更加形象化;后两句用否定式流露出些许担心,仍然是亲昵的话语。词的结尾用两个动态排比句“回首”、“颔首”来表现自己恋恋不舍和惋惜的心情,更富有人情味。这首词绝不仅仅是就事论事,从恳切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极力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对身边故事的理性化描写,很有可读性。
  再看梧桐秋语的另一首词《青玉案·中秋赏桂》:“晚风捎带攒黄舞,即成就、芳菲路。细蕊仙君同我住,小门幽径,短阶轻露,难锁香魂楚。谁人移桂蟾宫处,十万秋思九分属。月影花阴惊梦渚,满枝霜雪,半帘霏雾,自问折枝否?”这首词与上一首相比,意境不同笔法迥异。上阕夹叙夹议,既描绘了桂花的形象,用“攒黄”、“细蕊”把桂花的特色展现给读者,又对桂花的品质进行了赞美。伴随着瑟瑟的秋风,经历了含苞、吐蕊、绽放,桂花的生成之路行之不易。她虽居住在小户人家,面对着时开时掩的小门、幽静弯曲的小路和短短的台阶,却展示着楚楚动人的风姿,散发着摄人魂魄的芳香。读着这样的诗句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作者身世坎坷,一路走来虽无大功大利,却也小有成就;虽不能涉足千里,却象桂花一样绽放着自己的年华。下阕更让人心潮澎湃,起句即引人入胜,来了一个大转折,用“谁人移桂蟾宫处”呼应了上阕的伏笔“细蕊仙君同我住”,构成了新的意境:本和我同住的仙君,又到了天界月宫,让人万分相思。接着,月影、花阴、霜雪、霏雾等一连串的考验接踵而来,你是否会受到损伤呢?实际上这也是对人生的思考,预示着今后的生活之路还很长,一个个困难会向自己袭来,你能坚持住吗?这是在向自己发问,也是在向自己鼓劲打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以此来形容梧桐秋语有点言过其实,但这枝女儿花不也是我们身边的奇葩吗?
  
  审核编辑:梁星钧   精华:梁星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虽短,但细致、深入而延展不错!精华鼓励。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