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郴州】山茶

作者:东江湖主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8-11   阅读:

  
  人是以认识存在的,事如此,物如此,时间也如此。一切都是参照,标明的是你的坐标,你的状态,甚至你是什么。所以,我们常常有物喜己悲岁月之感。在这变换流转的过程中,对一座山的认识也是这样。
  在苏仙岭下一住二十多年,回首,恍如弹指一挥间,如此长的时间,来的来,去的去,苏仙岭是不动的,恍恍然就成了我的参照。在山南,我用人生最具激情的一段看阳光从它的东面爬过山峦,从山顶最高的地方缓缓落下;看细雨绵绵,从山麓延伸至目力稀疏城市的那方,布一张灰色大网;看暴雨劈头盖脸,松一阵,紧一阵,最终化作乳白色云雾成半山凝固的锁;看一件衣衫变换着颜色,春夏秋冬,往返循环。端一杯茶,从五楼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微微仰视,会发现,那是另一杯茶,座落于空旷与流风之间,巨大的墨绿,似乎正散发着淡淡清香。
  如果时间可以回溯两千年,善于穿越的人会在西汉牛脾山脚一个渔村的早晨醒来,那位潘姓姑娘浣洗路上可能会在那片茂密竹林里先遇到你。离开哪条小溪,红绫自不能缠住她的手臂,更不会钻入她的口中成为日后得道成仙的苏耽。一切都是想象,但千余年前狂奔的马蹄裹着新鲜荔枝扫过古道驿站昏暗的灯光,烈日风雨一路向北的景象应该是真的,那个时候,苏仙岭已初具模样,苏仙观已伫立于苏仙岭的顶端正打量着纷扰的红尘,而北方宫殿里,杨贵妃手掂荔枝笑媚百生定然不知沿途那些山的注视,如雨的汗滴。
  牛脾山在光阴中远远地过去,缓缓走来的就是今日的苏仙岭。在文章里,我常常就称它为仙岭,这并非它的别名,可能仅是我对它的简称,就像对自己的孩子,在大名之外执意要有另一种叫法,爱不爱意且不管它,但有一种亲密或者随和愉悦于心。
  依山而居,离它如此之近,触手可及的近,近到一丝茫然的近,近到有时把自己就当作苏仙岭,把那些密密的树当作自己的汗毛,把一个念头当作密林的回声,把呼吸也当作山林的呼吸了。然而,某刻,忽然又懵懂了,就象站在大门口看风尘仆仆的游客被大巴一罐罐地拖来,那般兴致高昂,突然想,他们来干嘛,却忘了这早已是声名远扬的旅游地,忘了自己刚从山脚某个小店走出来,片刻环顾之后正准备拾级而上,或在余晖落尽之前刚优哉游哉地下来。
  其实,夜晚登山也是常有的事。附近居民不知从何时起已把这当作晚餐前后必服的一粒养生药丸,几百上千的队伍如同赶集的人流,静静上下,蔚为壮观。登山如同喝酒,年纪大的多是量力而行,浅酌一口,到半山便会转,年轻者往往气盛,不醉不休,不到顶不会回头。夜色中的苏仙岭宁静而幽深,没有人能打扰到它,即便偶尔一声喧哗意欲打破这一潭深水,也不过是在水面投了一块石子而已,瞬间就被吞没。虫鸣是山野常客,细细不可捉摸,似乎在跟前,似乎在身后,似乎一山都是,真要找寻,却哪儿都不是。山石是黑色的,树林是黑色的,登山人的背影在迷离天光中也是黑色的,转瞬,便失去了踪影。黑暗中,苏仙岭将一切都抱在怀里。
  一座山的声名往往先得益于一段年代久远的传说,然后佐以骚客名士的足迹,再以后,招蜂引蝶堆积渲染,终有所成。把苏仙岭唤作仙岭其实并没错,我只不过省略了神仙的姓氏而已,而这远非我们想象的重要,于一座山来说,有仙则灵,哪路神仙并不当紧,当紧的是,这块地域从此占据了精神幸福的高地。
  从山脚到山顶,1760级台阶,连通了人间和天堂,蜿蜒而上,每一步都是一道坎。我并不知道这数字是否具有某种特别的含义。没有,似乎对不上一座名山的禅心机理;有,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想太多了,你终究得放弃。其实,把它当作一根链子就好,也许是一挂手镯,也许是一条腰带,它串起了你急于寻觅的一切,因此,它还是欲登堂入室之人手中一根搀扶和指引的拐杖。曾经问儿子,要他为这条路打个比方,他说是肠子,是鳝鱼的肠子。鳝鱼他当然吃过,但他认为的可能并不只是肠子,也许还是那条脊骨罢。这根山的脊骨从我认识这座山的时候就在,一次次,承受着缓缓的登攀和竭尽全力的冲刺。砌就这些台阶的青石板不知取自于何方,坚固显而易见,然而,依然可看到凹陷磨损的痕迹,这是时间的脚力,还透着虔诚的不可阻挡。你看寺庙前树上挂满的红丝带,那是一双双双眼睛,正发射出执拗的光芒。
  大凡爱山之人俱是被山之险奇骏秀所吸引,但这也恰如一个人,纵然优处众多但也难能面面俱到,在湘南众山之中,苏仙岭海拔不过五百余米,地势舒缓,谈不上险要,个子不高,也谈不上挺拔,在北方平原人眼里,可能还有些稀奇之意,在南方却实属平常。我一直想,苏仙岭假若没有那段美丽村姑离奇生子的传说,徐霞客还会不会来;秦观不受这些故事的蘸染,又怎会生出这许多惆怅,从而在寂寥里迸发出宋词中那朵清丽孤寒的花;假若秦观、苏轼、米芾毫无瓜葛,且并非惺惺相惜的志同道合者,三绝碑自然也不会立于石崖之上,使后来者生出这许多感慨。当然,张学良在山顶被囚禁数月完全可看作是偶然,但他不长叹,不怒写,不对着屋后的桂花树愤懑地开枪,或者那株桂树的生命力远非这般顽强,百年之后非但没有郁郁死去化作朽木,而是以怨报德用弹痕和幽香执着面对斯人已逝的空室,又怎会让人徒生岁月的感伤。
  用秀美来形容苏仙岭是合适的。美无定义,秀在心间。一草一木,一溪一涧,一阵蝉鸣,一声鸟啼,一朵路边暗艳的不知名小花,似乎都是特意安排,只为映衬你此刻心境,只为对得住你远远的来。置一张茶台,摘几片绿叶,用山泉水泡开,端杯慢啜之间,听山风在林间虚无婉转,也许正是你需要的情怀。怀梦之人,每每流连于苏仙岭的草石亭榭之前忘返,对白鹿摸了又摸,对白鹤想了又想,桃花凋零的时月在桃源居痴想桃花羞涩的万千模样,对着景星观的飞檐揣测香火鼎盛的从前,甚至对道与佛两种文化何以在一山并存充满了疑问。我曾经也这样,但现在更多的是静看。机缘寄生于历史之中,历史被机缘一再造就,发生的与没有发生的,或许我们只是永远的瞻者,宏伟世界,我们一直渺小。
  一座山蕴含了太多人生的元素,无论际遇,无论起伏。2008年那场大雪让所有劫后余生的人对幸福充满另样的观感。从欢喜雀跃的初盼到始料未及的结局,美丽衍变成一场灾难,印证了世事无常的真理。人们常常感叹苏仙岭从逆境中站立的迅捷与顽强,殊不知,千万年来,它一直象人一样,承受着种种,也包含了许多。
  苏仙岭之于我,是一张无音但可以轻抚可以倾听的琴,是一盏无影却可以了望可以点亮的灯,是一段往事行走在新鲜的时空里。也许,我们是茫然世界此生必然相遇的两道光,也许我们注定是一生默默对望的两扇门。现在,我已渐渐模糊了第一次立于山脚的情景,翩翩少年早已隐匿于山野,只有当年鲜艳的红巾在那棵古银杏树下曾经托住了一颗扑扑乱跳的心。每日从山前经过,抬头就与一山翠色撞个满怀,它那般平静,我那般平静,象两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熟悉很好,在一场终将散去的筵席中,你忽然会想起茶上三道,酒过三巡,寂寞时光中渐渐无语的父亲和母亲。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魅力郴州】桃花岛

下一篇: 《 经济走势与教育改革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居于苏仙岭下二十多年,这座山在作者心里俨然成了一杯旷世奇茶。来来去去之间,时间穿梭万事如烟,红尘万象里,似乎只有苏仙岭依然故我,看惯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这山有名声,有历史,亦有动人传说和机缘际会引许多名人到此,生出多少感慨。作者知晓这座山由太多元素组成,然亦不完美,如人间悲喜,种种都需承受。与山的熟稔,带给心灵的平静,如至亲之人,默然无语。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6

  • 胡梦

    品铭着湖主泡的这杯山茶,发现苏仙岭越品越有味道。

    2014-08-16

    回复

  • 张湘

    湖主的散文我非常喜欢.

    2014-08-15

    回复

  • 株梓

    优美的散文,读着似乎就跟着文一起在各景观前畅想感悟。

    2014-08-15

    回复

  • 朱成碧

    湖主接连出手这是势必拿奖的节奏啊,膜拜……

    2014-08-14

    回复

  • 艳阳天

    我曾经在苏仙岭脚下的校园求学三年,也曾多次登临苏仙岭,自以为对它比较熟悉和了解。但今天读到这篇美文,发现了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苏仙岭,心灵的震撼来自于它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笔触传达的充满禅意的感悟体验。学习欣赏啦,问候湖主。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到苏仙岭一游,追寻少年未竟的梦……

    2014-08-14

    回复

  • 艳阳天

    我曾经在苏仙岭脚下的校园求学三年,也曾多次登临苏仙岭,自以为对它比较熟悉和了解。但今天读到这篇美文,发现了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苏仙岭,心灵的震撼来自于它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笔触传达的充满禅意的感悟体验。学习欣赏啦,问候湖主。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到苏仙岭一游,追寻少年未竟的梦……

    2014-08-14

    回复

  • 艳阳天

    我曾经在苏仙岭脚下的校园求学三年,也曾多次登临苏仙岭,自以为对它比较熟悉和了解。但今天读到这篇美文,发现了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苏仙岭,心灵的震撼来自于它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笔触传达的充满禅意的感悟体验。学习欣赏啦,问候湖主。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到苏仙岭一游,追寻少年未竟的梦……

    2014-08-14

    回复

  • 乘风

    它那般平静,我那般平静,象两个再熟悉不过的人。
    欣赏湖主美文!

    2014-08-11

    回复

  • 落叶半床

    问好。

    2014-0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