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作者:嫣然雪儿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7-31   阅读:

  
  儿时的故乡留给我不少甜蜜的回忆。
  我的家在湘江边上。一条四、五米宽,十多华里长的青石板路就是这座小城的尽头了。青石板路的两旁一排排木板房,最高的也就二层楼。这里居住着一大群勤劳、淳朴、善良且喜爱传播历史文化的父老乡亲。
  天麻麻亮,街上就么喝声阵阵。卖小菜的、卖小鱼小虾的、卖甜酒汤元的……那一声声乡音乡语沁人心脾,至今还存留在我内心挥之不去。
  清晨我们吃完早饭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家住在青石路街口,出街口就是最热闹的汽车西站。汽车西站象个古堡,高出青石路街道十多米的大圆形台子。圆形台子是用一色的青麻石垒筑成的。车站建在圆形台子上,也是一个圆形的用青麻石垒筑成的。车站和马路相接是一座石板桥。从青石路往我们学校去要从石板桥下过,过了西站往前的街叫唐兴街,这条街只有一边有房子,也是一排排的木板房。街的另一边临江,临江的这边用白玉石砌成数里长的玉石栏杆,紧挨栏杆外是一排排高高的垂柳。站在玉石栏杆处眺望湘江,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鳞鳞,几叶小舟上的渔民在江心捕鱼。学生时代的我无暇观赏,心里惦记的是赶往学校早读。走完柳堤就是我的学校——唐兴寺完小。学校是一座寺庙改建的。学校的对面也就是柳堤的尽头耸立着一座望衡亭。望衡亭也是用麻石条垒建的。望衡亭下就是湘江,江水在此处形成漩涡,水流湍急,拍打着望衡亭的基石,激起千层浪。
  下午四时许放学了,我们经常在白玉栏杆外的柳堤处玩耍。阳光照在波光闪烁的湘江水面上,五彩斑斓,煞是好看。我们在沙滩上往河心投石子,看谁投得远。一直玩到夕阳西下才回家。那时我们太小了,哪懂得“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么好的词句;更没有“肠断白萍洲”的情怀。
  星期天到了,儿时的伙伴相约去杨梅洲采摘杨梅果果吃。那果子又酸又甜。
  杨梅洲在湘江江心。往青石路的尽头,临近郊区处走,划一叶扁舟过江就到了杨梅洲。杨梅洲被一片片浓浓的杨梅树笼罩着。树丛深处偶尔有几户人家,大概是这里的果农吧。我们采摘着果子吃,累了就到江边的沙滩上歇息;渴了就往果农家讨水喝。甘甜的水清润着我们的歌喉。我们为果农唱几首儿歌表示感谢。吃够了,玩够了我们才回家。
  尤其到了暑假,更是青石路里小孩子的天堂。酷日西下,每家每户的孩子们端着面盆,向街上,房子和房子之间的空地泼洒着凉水降温。皓月东升星光灿烂之时,一床床竹榻从房子里搬出来,摇着蒲扇的大人小孩都出来纳凉。竹榻上坐着的、躺着的小孩听父辈们讲述:“姜太公渭水河钓鱼;萧何月下追韩信;关云长败走麦城……”
  冬天,邻里们抱团取暖。尤其到了年三十夜晚,几家人围着一炉红红的炭火守岁。同样,在火炉旁听大人们讲戏文:“白蛇传,玉堂春,西厢记……”如醉如痴。不知不觉送走了旧岁,在鞭爆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条街的男人们最爱喝口小酒。每天劳作之后,当街站在柜台边斟上一壶小酒,边饮边侃:“什么毛泽东故里的山脉的龙脉已断;什么朱明朝的刘伯温预测后世的神奇……”他们侃得眉飞色舞,唾沫四溅。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源于青石路里民间文学的传播。
  阳光和煦,春风拂柳时,也是我开心的日子。长大了,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青石路里的姐妹们披红着绿相邀来到湘江边洗衣。白花花的江水声,姑娘们的捣衣声,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交织成一曲动听的“捣衣曲”。
  毕业分配前往四川德阳。即将离开生我育我的乡土,不由涌上一股依恋,一股酸楚。那脉脉斜阳,那月上柳梢头的盛夏,那浓荫覆盖下的杨梅洲,还有那江边的“捣衣曲”,这一切的一切将离我远去。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经历着人人都在经历的酸、甜、苦、辣……
  
  审核编辑:贝贝   推荐:贝贝

上一篇: 《 最后的倾诉

下一篇: 《 西大河截图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贝贝:
一条青石板路,一声声亲切的吆喝,一幕幕熟悉的街景,伴随着成长的足迹,如江南的风,温暖和煦。每每亿起总是带来温暖与喜悦。即使离去,也成为心中最牵挂的地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