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幻由心生

幻由心生

读《聊斋》之<画壁>

作者:月光下的贝壳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7-31   阅读:

  
  《画壁》近年在荧幕上时能看到,最近的一次应该就是邓超与孙俪主演的,看过两遍,感觉除了画面比较美和一些情感纠葛外,其余的似乎并未见什么高明之处。多部《聊斋》短篇虽然都上了荧幕,但多是此问题,并无过多考虑思想内涵,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这一点上,原著显然是更具魅力。
  《画壁》是《聊斋志异》全本里的第一个男女爱情故事,爱情故事比之其他一些总是格外吸引眼球,本篇虽然情节相对后来的《阿宝》、《小谢》等简单不少,但也开创了聊斋故事中的一个爱情模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突破。《阿宝》经历了去歧指、离魂、化鸟、生死等才算是修得正果,《小谢》则更是经历了恶搞胡闹到和睦相处,从教授文章书法到陶望三受难之后的营救,最后才得还魂复生,修得秦晋。
  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居京城,偶然进入一间寺庙,寺庙只有一位挂单的老僧,“殿中塑志公像,两壁画绘精妙,人物如生”,“志公”据说是南朝时候的一位神僧,寺中的精美壁画便是故事的开始。“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聊斋先生对于人物的描写向来是惜字如金,往往只有区区数字,但却能神韵尽展,让人叹服。“垂髫者”似平常一句交代年龄,却暗藏深意,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樱唇欲动,眼波将流”八字将天女神态写的活灵活现,不似画,倒更像是真人在面前,于此处眼随色去,幻象渐生。
  朱孝廉注目久视,觉心神恍惚,飘飘如架云雾,不觉已入壁上。朱孝廉深知此地已非人世。但见“一老僧说法座上”,世间的庙里已有一位挂单老僧,殿中有塑僧像,壁上仙境亦有一位老僧正在说法,前后三位老僧,忽明忽暗,各有真意,但不知朱生有没有听到些真法呢?“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朱生并未有所犹豫,便“履即从之”。等到一小舍门口,他却犹豫了,似乎觉得迷糊,或者记得是哪位先生曾说过非礼勿近,但当女举手中花向他招手时,便“趋之”,这一段虽是幻中,但却写的极为传神,走走停停间便将朱孝廉的心理刻画无遗,短短两行,便活脱脱一人儿。朱孝廉见到室内无人便也不顾什么礼法了,何况并不是在人间,“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相见即有欢洽无疑是对封建礼法的深度挑战,“狎”字在古语中也不全是贬义,“狎昵”便多是亲近的意思,“狎玩”就有些轻浮之意,这里的狎好,大概也能接受,姑且算是一见钟情吧。聊斋后面文章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不少都是以这种模式开始的,但都限于人鬼、人妖之间,所以是不必守什么礼法的,若是人与人之间则无丝毫越矩之行,极尊礼法,可见蒲松龄对于爱情的天马行空和热情大胆是只有借助仙鬼妖们的特殊身份来表现。
  “既而闭户去,嘱勿咳。夜乃复至。如此二日,女伴共觉之,共搜得生”,“嘱勿咳”写的细致,倒似一对偷情者,虽是幻,但却极具人情之味。女伴既已搜得,自是要调侃、嬉闹一番,“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如此调笑让人忍俊不禁,既有夫妻之实自是不能再“发蓬蓬”,便“共捧簪珥,促令上鬟”,这点倒是人间的习俗,真是孤鬼有性格也。至此前文的“垂髫”已经“上鬟”了,故事一路而来,丝丝入扣。此时“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闺中密友嬉闹更加精彩了,嬉笑声如在耳畔,用此句作结倒是十分的自然。不然纵主人不嫌,又何时收笔呢?世态人情,尽显笔端。
  眼前的美好总是不会太久,金甲使者的巡夜让朱生只得藏匿于榻下,纵然“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也只得待女子归来。此时庙里的孟龙潭因不见了游伴便问老和尚,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此法听得好,老僧当是知晓玄妙的,殊不知朱孝廉若当真在壁上老僧处听法,会否也能得些真法呢?孟问:“何处”,答曰:“不远”,真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远近在乎一心,也当真是不远。僧“以指弹壁而呼”,朱却“闻叩声如雷”,一小一大,一里一外,各有乾坤。朱闻声而房窥听,便又飘然而自壁下,至此幻灭,老和尚的一叩,真是当头棒喝。
  当众人一起再看壁上拈花的少女时,已然“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文中三次提到髫,对于这一条线的运用可谓深不可测,特别是最后一次,散发着至深佛意,如此是幻还是真呢,或是真里有幻,亦幻亦真吧。朱生没有听法,也只有惊而拜问其故了,僧笑曰:“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壁上老僧说法,此老僧难道不是说法吗?既无解,朱孟也只得离去。此一句“幻由人生”当是全篇主旨,亦当是整部《聊斋》主旨,亦或是世间之道也。
  文章除了一些儒家思想,更多的还是佛教的思想,两种思想的合并在《聊斋志异》其他文章里也多有出现,这两种思想也应该是蒲公笃信的,虽有报国之志,却无入仕之门,虽深知官场黑暗,却也无能为力,心中无限块垒也只得托与花妖狐媚,一句“幻由人生”可低万言,其中哲理可谓浩瀚,当不亚于“庄周梦蝶”。
  聊斋先生在异史氏中说道:“幻由人作,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这算是蒲先生自己的一个注解了,善恶只在人心,真假只在一念,皆人心自动耳。
  
  审核编辑:小晓追梦   推荐:高骏森
【编者按】 红尘会员   高骏森:
用不温不火的语言文字对《聊斋》里面的篇章评述,评述的较为精准、到位。情爱的故事,不仅产生在人的身上,人妖与鬼魂更是如此。这世界上到底是否有妖或鬼或魂?其实,活着的人谁也不知道,之所以有这些书籍、电影、电视剧的出现,那正是人们心理的迫切需求,弘扬真善美与揭露假恶丑。人间的情字,更是人间的一大议论主题。评述若能再详实些,想必,效果会更好。倾情推荐,问好作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