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圣殿的敲门砖

——读《手稿消逝的年代》有感

作者:雪静梅香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7-21   阅读:

  
  引言中作者以一般的语言,胜赞了自己的家乡——辽西;在“重新感受阳光”中,作者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朝阳文学(主要是小说创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做以简要的介绍,在使作者得到了无比的欣慰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读者重新感受到了朝阳这片神奇土地的可爱,可敬,可歌可泣!行文中的一段话非常富有哲理性:“思维方式的转变的目的就是打破旧有思维习惯性定律,使我们那些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并不是不知所云,而是创造性地使大家熟悉的材料生发出新鲜的活力。”“寻找我们的参照系”一节,以威廉•福克纳、沈从文、贾平凹等几位大家的文学创作历程,文学积淀来对比朝阳乃至于辽西的文学发展方向。在“寻找我们的位置”中作者以本土的几位小说家的作品为例叙述了近年来辽西文学的成就。在“尾声:没有尾声”中作者又以一样的语言结束了全文:“我们注定要在文学(也是人生)的山谷中行走,我们正在向山顶走去,我们在靠近月亮的地方等待太阳,等待太阳从头顶穿过脚跟,我们等待被照亮。我们深知,我们被照亮的生命属于我们的辽西,属于我们脚下的大地!走吧,让我们的手挽着手……”读了此文真的令人非常的振奋!
  秦老师曾经是写的高手,因而他对于诗人和诗集自然是情有独衷,对他们的评论更是乐此不疲。在第三辑“因诗而歌”中,他用诗的语言以一个诗人独有的视角,以一颗对诗歌虔诚的心,以他十二分的热情对当代著名诗人及他们的诗集做了恰如其分的点评。
  在他在论林雪的诗文的时候整篇文章是妙语连珠。比如,他说:“诗是超越人生困境的泪珠和酒。”“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有意义。人是自己的上帝。”“一次性的人生留给我的是苍凉是悲哀。”“惟其是身不由己,惟其是自发的,才是最真实的;惟其是自由的,才是深刻的。”“诗人的存在自身被唤醒了一种从实在中升华而透悟生命本真的能力,只有生命才能体验生命,只有存在才能照亮存在。”这些句子既是对林雪诗歌的透彻评析,又是作者对诗与人生的感悟。最后,他说:“我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忠诚本身和她对人类的敬畏,她的带着一种伟大和尚未人知的自由,她的倾注了那种真正的美的陶醉,她的做为一个活人的灵性和良知。”“林雪用她的诗也使我相信:艺术是给可视世界以最高公正的一种尝试,也试图在这个世界里,在事物中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东西。”
  作者在《两种景观一个世界——读阎月君和李轻松的诗有感》一文中发出慨叹:“真正的诗人应当代表着人类心灵智慧所达到的高度,用她们的诗,为同时代的人和后之来者拓展出诗的终极可能性,闪烁出诗的永恒光芒!”此言一出,真可谓是高屋建瓴,把诗人与诗的关系以及诗在文学中的作用一语道破。
  通过对“散文散谈”的阅读,我知晓了辽西文学届中诸的多散文名家。谢子安的《雨走青纱》获得了辽宁省文学创作的最高奖——辽宁文学奖。而且谢子安以他的质朴他的乡情他的神思开创了新的散文天地——田园散文。将美丽的辽西山水田园和快乐幸福的乡村生活以他一枝妙笔展现给了这个多彩的世界。李继伦也是一位生长在边地辽西的敢于拼争、敢于直言的汉子,他“不怕穷不怕苦不怕难,坚忍顽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豪爽耿直,凛凛然浩浩然,坦坦荡荡。”对于散文创作他提出了应该牢记和遵循的三条原则:重实忌虚;朴素最美;竹简精神。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为人们不断地创造着精神食粮。
  在“背靠书墙”的小品文中,我如海边拾贝一般,捡到了秦老师文章的隽永。我觉得无论怎样的话语,似乎都在传递着一个个真正“文人”的智慧。“我固执地认为,人的存在的理由,人的全部的灵性与高贵来源于人对一杯智慧之水渴望之中。”“每个人都有广大的空间来获得个人的完善。”“你如果看清了人性最后的底色,才可能洞察出人生的局限。人寻找自身的过程就是知晓人类奥秘的过程。人是可以成为智者的,人是能够饮到一杯智慧之水的。”“人只有活在一种‘境界’的时候,其真诚才会闪现出灿烂的人性的光芒。”他的每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都宛如一股股的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到了我干涸的心田。
  纵览全集,发人深思的语句俯首皆是。
  我们是幸运的,回首的日子,我们还能够找到人生的几个支撑点;我们是沉重的,每一个支撑点领悟光大,需要熬上一代甚至几代的心血。
  音乐是火,它温暖了每一个寒冷的日子;音乐是水,它洗刷了人们心中的愁苦。
  人生的苦楚常常就在于你没有办法保全属于你自己的个性。你越是意识到你个性珠重要,你就越是为其不断地失去而悲叹。个性的磨损就是心灵的磨损。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我们不能忘记乡土,因为乡土是我们的传统,是我们最初的故乡;我们不能忘记乡土中国,因为乡土中国是我们的家园,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相濡以沫的根!
  屈辱中培养了坚韧,换气中磨砺了呐喊,跋涉中看见了风雨后的彩虹。
  人的内心跃动的是四野狂奔的欲望的马群,人的梦想的天空票据的是斑斓眩目的各色风筝,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诱人景致,不仅让人感叹不已,同时也会加速我们的心跳。
  人类的自尊与灵魂是不可以向外求的,只有向内求,我们才能发现人类距离自己的灵性已是多么的遥远。
  时至今日,人类的内在与外在的秩序依然处在混乱之中,荆棘与迷雾遮蔽着人类生存的山径,人类良知的星光需要被点燃,人类尊严的征帆需要被扬起,那些记着人类精神丝缕的手稿依然在传递。
  只有等到笃定的支撑,一个人才可能神闲气定,才可能心无旁骛地农人般地耕作,才会脚踏实地地挥汗如雨。
  穷理才能彻源,识心才能达本。
  岁月的风风雨雨淘洗着世间的一切,它让尘埃和浮萍消失,它使质朴的玉石更加晶莹剔透。
  进步的起点是相信进步是可能的。
  最令人深思的是《真想参加一次“朝会”》中的一段话: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自由的逍遥者,这个时代缺少的是责任承担者;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弄潮儿”,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灯塔看守人”;世纪之初的苍茫时刻,需要有人呵护住人类良知的光芒,并把这最后的光芒传递给更多良知未泯的人们。这是这个时代的希望所在。
  多么经典的论断呀!这是一个当代“文人”对“文学”的撕心裂肺的“呐喊”!
  《手稿消逝的年代》越读越有滋味,而且是津津有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是在喝一杯醇香的陈年美酒,似醉非醉的时候,才是心魂缥缈的感受;又好比是在听一曲音韵悠扬的天籁之音,似懂非懂的时候,才觉得意犹未尽的神秘;更宛如是在欣赏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于揣摩玩味中,领略到了曲径通幽的妙处。通过这扇小窗,我探视到了广阔的文学天地。因而,我觉得这本书是文学长廊的指明灯,是文学苦旅的问路石,是文学瀚海的航向标,是文学宝库的金钥匙,更是文学圣殿的敲门砖。
  
12
  审核编辑:水语   推荐:水语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水语:
阅读、思考,进而将所思所想形诸于文字——这就是一次扎实的文学实践,是我们通往文学殿堂所迈出的一小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此,我要为作者奉上诚挚的祝福! 我也来抄写一遍令作者深思的文字,我们共同守护时代的希望——世纪之初的苍茫时刻,需要有人呵护住人类良知的光芒,并把这最后的光芒传递给更多良知未泯的人们。这是这个时代的希望所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黄叶斌

    文本解析得具体详实,现代文学需要这样的文学评论家。

    2014-07-26

    回复

  • 水语

    版式太乱了,用了“自动排版”的功能都没有太大的改善。大约是书写时就没注意到格式的问题。问好作者,欢迎来稿!

    2014-0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