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短篇小说 > 活佛二秃

活佛二秃

宋振邦散文体小说《古堡残阳》20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4-07-21   阅读:

   
  我两岁那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轮圆月藏在浓密的乌云中。
  香火和尚二秃踉踉跄跄走在秋雨过后的泥巴路上。他从黄腊坨子回来。了因方丈让他给黄村的一个孤寡老人送一床棉被。他在大庙当香火和尚,那年十五岁还在钱家打短工。那床被正是钱家老太太送的,她信佛。被子送给一个独居的寡妇老太太,她也是信徒。二叔实在是太累了。头晌他还给东家铡草。后晌又跑了十几里路,到了老人家。老人那歪歪斜斜的两间草房,房山泥在秋雨中脱落了。他又弄些碎麦草和了泥,抹了山墙。在他就要收工的时候那糟烂的梯子又折了,把他摔了下来。幸好落在软泥堆上没有受伤,泥巴糊了一屁股。老人要留他吃饭,他说算了,我吃一顿够你吃两天,留你的稀粥度命吧。说着舀了半瓢凉水,灌下肚子,披上袈裟看老人抹着眼泪,走了。那已是掌灯时分。他真是又困、又乏、又饿。
      
  黑苍苍的天空黑苍苍的大地,偶尔有几处水洼泛出白光。
  “哪有码在地里的苞米秸?说不定能找到个瞎穗啃两口;也许有块瓜地,死秧子上会有两个瓜蛋子……”他自言自语。
  一个青蛙跳过去他却没捉到。
  他已是步态蹒跚,口里还念着:“白水,黑泥,黄干道。”可一下子又踩在泥里。他不断瞌睡,梦游一样。
  忽然,被什么拌了一下,走近前,吃了一惊,死倒!吓一身冷汗,顿时精神了。撒腿就跑,摔了一交。扒在地上,想刚才那感觉,不对,软的。
  他慢慢爬起来,走回去,探手,还有鼻息。俯身看,是个老太太。
  阿弥陀佛!佛祖今天让我和三个老太太碰面了:把一个老太太的被子送给另一个老太太;半路还有一个老太太躺在这儿,等着我。这是什么兆头?
  “救人要紧!”他费了好大劲,背起老人。一步一步拖,这回顾不得什么泥水了……他又摔倒了。吃力地爬起来。模糊地看见不远处,似乎有个窝棚。
  二秃在棚里放下大娘,心里盘算起来。回村叫医生?不行,野狗把老人拖去咋办?他听了听,老妪呼吸均匀。不像是厉害的急病;许是劳累过度。等天亮拦个车,再说。还没等到计划理出头绪,扑咚,他倒下,睡着了……
热烘烘的,秋阳晒着屁股,他醒了,揉揉眼,人呢?他跳起来,走出窝棚,又钻进来。坐下抱着头,梦吗?细细回忆一天的经过,摸了摸屁股上的泥。头脑清醒了,眼睛也适应了棚里的光。忽然发现,身边一块白手帕,上面放一个蓝色的珠子,闪闪发光……
  回到庙里,他拿出珠子,把这一切讲给师父;了因未作任何反应,只双手合什,面壁念佛。
  二秃想起去年夏天,菩萨额上的珠子掉了下来,被顽童拾去,至今无着落,便请师父拿此珠嵌上一试,师父应了。他便和另外两个小和尚走进大殿,爬上去在佛头安上。谁知竟严实合缝分毫不爽。师徒数人连连跪拜诵佛。
  此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议论说菩萨现身,一时香火旺盛。也有人说二秃本来就是活佛,来人间举善事,此番与菩萨对话,以珠显圣。
   
  应当说这番“造神”运动,乞丐们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四处奔走,大造声势。原来二秃和尚是他们的好友。庙上赈灾都由他煮粥分发,他带领大家去大户人家诵经乞食。拿佛前贡品,分给他们。有时化缘到外村他们讨来食物也一起分享。乞丐打野狗烧了吃。也给他。因此人们称他狗肉和尚。对此一切高僧了因念佛默许。他知道乱世之秋,人们都想念圣人济颠。
              
  原来,那天二秃救起的老人本是黄村河东富商家老夫人,因与家人口角出走。谁知行至黄昏头晕旧疾发作。后来家丁搜索至窝棚,妇人已醒。她见随身细软无一散失,知是恩人相救。信佛的老人便将一颗钻石置于和尚身边;主仆悄然离去。此事为怕家丑外扬,一直没有声张。
  说来蹊跷,那老女人不别人,正是二秃生父长海早年的恋人,坨村钱家的小姑。这次她打算回娘家小住,顺便打听当兵的长海的下落。不期碰见他的儿子:真是情债纠缠,冤渊相报。
       
  二秃叔被神化还有一个故事。一次二叔从三台子回来――坨乡大庙与台村教堂为争夺信徒常以办善事相互渗透――正值夏日雷雨,二秃那年是个十四岁的孩子,他一路玩耍,漫不经心在树洞里搅了一下,谁知窜出一只狐,他便去追。没跑几步,一道闪电伴着巨响,回头看那枯树竟被击中起火。这事被一过路村人见了,传为和尚救一狐仙……

  我的这两位叔叔叫大秃二秃是我三太爷“光棍宋三”(德宽)的亲孙子。他们叫“秃”并不是头上长了秃疮,或者生来是秃子。他们是在一次伤寒病中掉的头发,后来又长出来了。头发是长出来了,但是母亲已病故,父亲长海又随东北军入关,他们成了孤儿。正是“九.一八”事变,小鬼子占领东三省那年冬天。他俩一个十岁,一个八岁,从窝子伤寒中,奇迹般爬出两个光头孩子。这事惊动了聪明的了因和尚,当时他是庙上的方丈。他说这是佛的旨意,便收了他俩。且说在晨曦的微亮中,他看到那小的,头上有佛光。的确,这种光影的幻觉许多人都有过,但从一位高僧的慧眼中看到,那可是非同一般了。
  可是从城里赶回来的五太爷不同意孩子出家,说那是两股守的宋家根苗。于是便留为香火和尚,实际上是好心的了因要代养他们,我家和族中的几个近枝也给了些捐助。在全家有病的那艰难的日子里,二秃家以十亩坟地抵押,借了钱至仁的高利贷,哥俩便在钱家干活以工抵债,以期赎回那十亩地。后来五太爷也丢了城里的活,回来和两个孙子一起过。听奶奶说,五太爷德厚在城里有一个搭伙女人,但他执意要回村养两个堂孙,那女人也没跟来……
  了因说二秃叔有佛性,在二叔的举止中得到充分印证。二秃叔饮食起居随遇而安。一次给我家削豆饼喂猪。饭好了,妈让他吃,他说豆饼吃饱了,回头从缸里舀半瓢凉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倒在腕子炕上睡着了。奶奶叹息说,会胀肚的,真是天养活的活佛。
  还有一次,天刚麻麻亮,五太爷拿根棍,到庙台岗上叫花子堆里找二叔。他用棍扒拉,见二叔脸上蒙一顶毡帽,和流浪儿挤成一团。
  二叔在钱家喂牲口。钱家从边外买来一匹烈马,谁也制服不了它。独在二叔手里温顺得很。爷爷那天问到铺里来拣骨头熬汤的老孙头。老孙头中年时在财主肖家当马夫还打更,晚年去南岗看果园。他掂了骨头一瘸一拐的地笑着说:
  “二秃在草垛里睡觉,他身上有马料味。牲口自然喜欢。”

  了因爱请徐伯推头。那一次在剃头房,大家玩笑说,和尚吃五谷杂粮,与俗人有何不同?了因讲了前朝大珠慧海禅师的故事。慧海对前来问禅的人说:和尚修道,饿了吃饭,悃了睡觉。那人不解其言,问所有的人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慧海说:有的人吃饭,不图其饱,百种需求;睡觉不为解悃,千般计较。那不是失去了吃饭菜睡觉的原本吗!了因感叹说:
  “吃饭睡觉本来是简单而又平常的事,然而有多少人能像我弟子二秃那样快快乐乐地吃饭;安安逸逸睡觉呢!禅,就是告诉人们,不图虚妄,平常生活。”
  艾五又问:
  “老方丈,人说我二秃哥是活佛,此话可真?”
  徐伯细心地给和尚刮头,了因端坐着思量一会,慢慢说:
  “佛性寓于人性;佛不也就在人之中吗!你们看到了二秃的惮心和善心,也就看到了佛。”
  “那如来佛呢?”裁缝闫叔停下手里的活问。
  “如来――即如其本来。”和尚答。

  现在当我到了一定年纪,有了相当的阅历,再回首往事,想当年动乱岁月,了因和尚所处的环境。他能用以抵制日本人奴化和天主教的侵入,也只有三件法宝:“举善”、“念禅”和“造神”。朴厚而憨诚的二叔恰是他的样板。而且二叔是下层人,天生有“花子缘”。人们也就联想起那个妇孺皆知的狗肉和尚――济公。

  审核编辑:黄尘刀客   推荐:喻芷楚

上一篇: 《 金条

下一篇: 《

【编者按】 短篇小说主编   下寨龙池:
举善”、“念禅”和“造神”的作用可真不小,用来抵制日本人的奴化,这个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大道无形呀。


古诗词主编   喻芷楚:
人以为佛很艰深,其实佛不过是要颗平常心,放下欲望放下执念也就有颗佛心了,佛以人为善佛以人为念,二秃正是这样随意而安随路而行不计较个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行吟者

    小喻,无论从哲学上还是宗教的本质上,你说得都很对,佛性寓于人性中,天堂地狱都是活人世界的投影。

    2014-07-19

    回复

  • 下寨龙池

    总觉得巧遇母亲那段没有讲完。

    2014-07-19

    回复

    • 行吟者

       不是母亲是父亲早年的情人,是的古堡残阳写了百多人,有一些没有充分展开。我所塑造的人物在性格上没有雷同的,他们是我宝贵的资源,只要随便几个人到一起便会有一段演出。一段故事。

      2014-07-19

      回复